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6110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炉膛(3.11)、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炉膛(3.11)由左膜式壁(3.13)、右膜式壁(3.14)、前膜式壁(3.12)和后膜式壁(3.15)围成,左膜式壁(3.13)和右膜式壁(3.14)直接与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相连通,所述前膜式壁和后膜式壁由上集箱和下集箱汇集相通,上集箱与中间锅筒相连通,下集箱与下锅筒相连通,顶置锅筒与下锅筒之间由下降管相连通,顶置锅筒与中间锅筒之间由上升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锅炉分为五大部分出厂,正压燃烧,实现了中压燃油气锅炉的快装出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属于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锅炉,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它是利用煤炭、油或气等各种燃料,经燃烧产生热量来产生蒸汽或热水的设备。油、气燃料易于输送、使用、热值高、环保,在锅炉燃料应用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现有锅炉设计压力为中压(锅炉设计压力3.82MPa)以上的燃油气锅炉,不管吨位多少都采用散装结构,主要形式有附图1、附图2,它们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外形尺寸较大,超过了公路运输限制,全部零部件散件发运,无法在锅炉制造厂内进行装配;2、锅炉采用支吊结构,受热面重量需由钢架进行承受、传递,钢耗大;3、锅炉尾部受热面采用炉墙密封,需配引风机,只能负压燃烧或平衡通风,漏风系数大,降低锅炉效率,电耗功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在锅炉制造厂内进行装配、钢耗小、热效率高的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下降管、顶置锅筒、上升管和锅炉本体,所述顶置锅筒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所述顶置锅筒(3.3)位于锅炉本体(3.5)的上方,由上升管(3.4)支撑,省煤器(3.1)位于锅炉本体(3.5)的左侧,所述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炉膛(3.11)、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上下布置,对流管束(3.10)连接于中间锅筒(3.6)与下锅筒(3.8)之间,中间锅筒(3.6)、对流管束(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三锅筒结构快装水管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整体采用三锅筒纵置式“D”型布置结构,包括省煤器(3.1)、下降管(3.2)、顶置锅筒(3.3)、上升管(3.4)和锅炉本体(3.5),所述顶置锅筒(3.3)位于锅炉本体(3.5)的上方,由上升管(3.4)支撑,省煤器(3.1)位于锅炉本体(3.5)的左侧,所述锅炉本体(3.5)包括中间锅筒(3.6)、下锅筒(3.8)、对流管束(3.10)、炉膛(3.11)、上集箱(3.7)和下集箱(3.9),所述中间锅筒(3.6)和下锅筒(3.8)上下布置,对流管束(3.10)连接于中间锅筒(3.6)与下锅筒(3.8)之间,中间锅筒(3.6)、对流管束(3.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华张方君雷钦祥钱晓峰黄仁龙汤澄汪新球董黎明张世萍殷陈曦赵建龙徐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