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892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涉及医用眼科光学仪器领域。所述眼底相机包括:定位光路、调焦光路、照明成像光路;定位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四聚光镜、第二双光楔、第五聚光镜、半透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调焦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近红外光源、第一双光楔、第三聚光镜、半透镜、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照明成像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一聚光镜、孔径光阑、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所述眼底相机体积小方便携带,还能够实现快速定位工作距以及精准对焦,使用安全方便。

A portable non mydriatic fundus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
本技术涉及医用眼科光学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
技术介绍
眼底相机作为一种医疗眼科检查设备,用于观察和获取人眼眼底图像,例如观察眼底的视网膜、视盘、血管分布等是否异常。眼底的血管是人体唯一可通过体表直接观察到的毛细血管,利用眼底相机,医生可用来作眼底疾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目前市场上的台式眼底相机普遍存在光学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携、需要配置专门的软件及外接电脑,同时还需要外接电源供电,造价较高等缺点;而且对基层医疗环境的适应性差,难以大量普及应用,特殊的病人(如医院的卧床病人)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随着自动化处理,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眼底图像的自动识别正在成为可能,这意味着在更多缺少正式设备和场所的场景下也需要快速获得高质量眼底图像。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便携式和手持式眼底相机,虽然光学系统结构简单,但缺少工作距定位和精确对焦光路,操作者在使用时容易抖动,很难找准瞳孔,无法保证工作距和精确对焦,导致成像质量差和成片率低等问题;并且现有便携式眼底相机在观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相机包括光学系统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定位光路、调焦光路、照明成像光路;/n所述定位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四聚光镜、第二双光楔、第五聚光镜、半透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n所述调焦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近红外光源、第一双光楔、第三聚光镜、半透镜、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n所述照明成像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一聚光镜、孔径光阑、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n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定位光路、所述调焦光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免散瞳眼底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底相机包括光学系统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定位光路、调焦光路、照明成像光路;
所述定位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四聚光镜、第二双光楔、第五聚光镜、半透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
所述调焦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近红外光源、第一双光楔、第三聚光镜、半透镜、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
所述照明成像光路在光路传输方向依次由白光光源、第一聚光镜、孔径光阑、第二聚光镜、环形反光镜、接目物镜、变焦镜、转接镜、图像传感器构成;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定位光路、所述调焦光路及所述照明成像光路,同时用于对拍摄到的眼底图像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镜、所述第五聚光镜、所述第二双光楔、所述第四聚光镜和所述白光光源组成工作距镜片组。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览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