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64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包括盒盖、盒体、第一舌扣、自锁组件以及第二舌扣,盒盖的一端和盒体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舌扣和自锁组件分别设置在盒盖和盒体的另一端,自锁组件内嵌在盒体内,第二舌扣位于自锁组件上方且与第一舌扣配合用于实现盒盖的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即打开和关闭;自锁式电池盒在扣合时,将盒盖按下,第一舌扣与第二舌扣扣合后自锁且在自锁组件的作用下处于下止点稳态;需要打开时,再轻按盒盖,盒盖与盒体的自锁解除且在自锁组件的作用下处于上止点稳态,电池盒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锁组件打造“上止点稳态”与“下止点稳态”两个由互锁形成的稳态,实现电池盒的打开与闭合两种形态,且两种形态之间转换简单。

A self-locking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式电池盒
本技术属于电池盒
,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电池盒。
技术介绍
在家用电器中经常用到干电池,因此都需有一个放置干电池的电池盒,电池盒多由盒盖与盒体两部分组成。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盒盖与盒体是扣合(或锁合)的,电池盒整体处于闭合状态,在更换电池时需要打开盒盖。现有电池盒一般需要用工具才能打开;有些虽然不需要用工具可以打开,但存在盒盖与盒体扣合(或锁合)过紧不易打开,更换电池困难;或存在扣合(或锁合)过松,盒盖与盒体易脱开、电池容易掉出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通过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实现电池盒的打开和关闭,无需工具,且两个止点稳态避免了电池盒扣合过松,电池容易掉出来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包括盒盖、盒体、第一舌扣、自锁组件以及第二舌扣,所述盒盖的一端和盒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舌扣和自锁组件分别设置在盒盖和盒体的另一端,所述自锁组件内嵌在盒体内,所述第二舌扣位于自锁组件上方且与第一舌扣配合用于实现盒盖的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即打开和关闭。所述盒体与第一舌扣对应处设置有腔体,所述自锁组件位于腔体内,所述腔体的两侧设置有长槽。优选地,所述自锁组件包括锁扣本体、压缩弹簧、Z型结构的扭簧、止动凸台以及导向凸台,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面抵接在盒体内,上端面延伸至锁扣本体内,所述扭簧的上端插入锁扣本体内且与位于压缩弹簧上方,所述止动凸台和导向凸台位于腔体内且止动凸台位于导向凸台下方。优选地,所述导向凸台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以及内凹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端和第二倾斜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另一端和第二倾斜面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凹面的两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止动凸台包括底座以及斜面,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斜面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底座靠近斜面的一段向下设置有台阶。优选地,所述内凹面与台阶上下相对设置。优选地,所述自锁组件还进一步包括扭簧定位柱,所述扭簧定位柱设置有两个且均位于锁扣本体上用于对扭簧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优选地,所述自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锁扣本体两侧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沿长槽上下滑动,带动自锁组件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电池盒的打开和关闭。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弹簧定位柱,所述弹簧定位柱位于腔体底部部用于对压缩弹簧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所述锁扣本体底部设置有沉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自锁式电池盒在扣合时,将盒盖按下,盒盖上的第一舌扣与盒体上的第二舌扣扣合后自锁且在自锁组件的作用下处于下止点稳态;需要打开时,再轻按盒盖,第一舌扣与第二舌扣的自锁解除且在自锁组件的作用下处于上止点稳态,电池盒打开;本技术通过自锁组件的设置,打造“上止点稳态”与“下止点稳态”两个由互锁形成的稳态,实现电池盒的打开与闭合两种形态,且两种形态之间转换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锁扣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电池盒处于打开状态时扭簧与导向凸台和止动凸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导向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止动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中电池盒处于闭合状态时扭簧与导向凸台和止动凸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B-B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盒盖、2——盒体、3——第一舌扣、4——自锁组件、5——第二舌扣、21——腔体、22——长槽、41——锁扣本体、42——压缩弹簧、43——扭簧、44——止动凸台、45——导向凸台、46——扭簧定位柱、47——定位轴、411——孔、421——弹簧定位柱、431——上段、432——中段、433——下段、441——底座、442——斜面、443——台阶、451——第一倾斜面、452——第二倾斜面、453——内凹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如图1所示,其包括盒盖1、盒体2、第一舌扣3、自锁组件4以及第二舌扣5,所述盒盖1的一端和盒体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舌扣3和自锁组件4分别设置在盒盖1和盒体2的另一端,所述自锁组件4内嵌在盒体2内,所述第二舌扣5位于自锁组件4上方且与第一舌扣3配合用于实现盒盖1的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即打开和关闭;本实施例自锁式电池盒在扣合时,将盒盖1按下,盒盖1上的第一舌扣3与盒体2上的第二舌扣5扣合后自锁且在自锁组件4的作用下处于下止点稳态;需要打开时,再轻按盒盖1,盒盖1与盒体2的自锁解除且在自锁组件4的作用下处于上止点稳态,电池盒打开。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所述盒体2与第一舌扣3对应处设置有腔体21,所述自锁组件4位于腔体21内,所述腔体21的两侧设置有长槽22;所述自锁组件4进一步包括设置在锁扣本体41两侧的定位轴47;这样,所述定位轴47沿长槽22上下滑动,带动自锁组件4上下移动进而实现电池盒的打开和关闭;并且,通过定位轴47和长槽22的配合对盒盖1的上止点稳态进行限位,防止打开电池盒时,锁扣本体41在压缩弹簧42的作用下弹出腔体21如图2所示,所述自锁组件4包括锁扣本体41、压缩弹簧42、Z型结构的扭簧43、止动凸台44以及导向凸台45,所述压缩弹簧42的下端面抵接在盒体2内,上端面延伸至锁扣本体41内,所述扭簧43的上端插入锁扣本体41内且位于压缩弹簧42上方,所述止动凸台44和导向凸台45位于腔体21内且止动凸台44位于导向凸台45下方;如图3所示,所述扭簧43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段431、中段432以及下段433,且所述上段431、中段432以及下段433形成Z型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锁扣本体41上设置有孔411,所述扭簧43的上段431通过孔411插入锁扣本体41内。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凸台45包括第一倾斜面451、第二倾斜面452以及内凹面453,所述第一倾斜面451的一端和第二倾斜面4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盒盖(1)、盒体(2)、第一舌扣(3)、自锁组件(4)以及第二舌扣(5),所述盒盖(1)的一端和盒体(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舌扣(3)和自锁组件(4)分别设置在盒盖(1)和盒体(2)的另一端,所述自锁组件(4)内嵌在盒体(2)内,所述第二舌扣(5)位于自锁组件(4)上方且与第一舌扣(3)配合用于实现盒盖(1)的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即打开和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盒盖(1)、盒体(2)、第一舌扣(3)、自锁组件(4)以及第二舌扣(5),所述盒盖(1)的一端和盒体(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舌扣(3)和自锁组件(4)分别设置在盒盖(1)和盒体(2)的另一端,所述自锁组件(4)内嵌在盒体(2)内,所述第二舌扣(5)位于自锁组件(4)上方且与第一舌扣(3)配合用于实现盒盖(1)的上止点稳态和下止点稳态,即打开和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2)与第一舌扣(3)对应处设置有腔体(21),所述自锁组件(4)位于腔体(21)内,所述腔体(21)的两侧设置有长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组件(4)包括锁扣本体(41)、压缩弹簧(42)、Z型结构的扭簧(43)、止动凸台(44)以及导向凸台(45),所述压缩弹簧(42)的下端面抵接在盒体(2)内,上端面延伸至锁扣本体(41)内,所述扭簧(43)的上端插入锁扣本体(41)内且位于压缩弹簧(42)上方,所述止动凸台(44)和导向凸台(45)位于腔体(21)内且止动凸台(44)位于导向凸台(45)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锁式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凸台(45)包括第一倾斜面(451)、第二倾斜面(452)以及内凹面(453),所述第一倾斜面(451)的一端和第二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开银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