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574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包括: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的植筋孔;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并与所述植筋孔的底部相连通的锁止槽;端部形成有凸头的钢筋,所述凸头与所述锁止槽相适配,所述钢筋插入所述植筋孔内并旋转所述钢筋而使得所述凸头卡入所述锁止槽内;以及填充于所述钢筋与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内的结构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钢筋端部设置的凸头经旋转而卡入到锁止槽内,而增加钢筋的抗拉拔强度,增大锚固钢筋的锚固力,在确保达到所需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钢筋的埋入深度,使得结构胶内不易产生气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胶对钢筋的锚固结合凸头与锁止槽的卡合配合,提高了植筋锚固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Integral anchorage structure with planting steel b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领域中,在既有混凝土构件上连接其他结构时,通常采用后植筋工艺,具体是在既有混凝土构件上打洞,插入钢筋并注胶。采用上述直锚方式,为满足锚固要求,钢筋需要植筋的长度较长,故而在混凝土构件上打洞的深度也较深,这样在注胶时,孔洞内的空气不易排除,使得结构胶内容易形成气泡,进而降低了施工质量,影响钢筋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解决现有的直锚钢筋由于孔洞较深而使得空气不易排除进而降低施工质量及影响钢筋锚固效果等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包括: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的植筋孔;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并与所述植筋孔的底部相连通的锁止槽;端部形成有凸头的钢筋,所述凸头与所述锁止槽相适配,所述钢筋插入所述植筋孔内并旋转所述钢筋而使得所述凸头卡入所述锁止槽内;以及填充于所述钢筋与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内的结构胶。本技术利用钢筋端部设置的凸头经旋转而卡入到锁止槽内,而增加钢筋的抗拉拔强度,增大锚固钢筋的锚固力,在确保达到所需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能够减小钢筋的埋入深度,使得结构胶内不易产生气泡。本技术的结构胶对钢筋的锚固结合凸头与锁止槽的卡合配合,提高了植筋锚固结构的强度,提高了施工质量。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筋的端部部分弯折形成所述凸头。>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头垂直于所述钢筋且使得所述钢筋的端部呈L形。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头由所述钢筋的端部镦粗形成。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头为一截面呈梯形的凸块结构,所述凸块结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钢筋的端部。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头包括相对固设于所述钢筋两侧的凸块结构。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锁止槽为一弧形槽。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凸头形成有与所述钢筋的表面相接的卡接面;所述锁止槽的槽壁形成有与所述卡接面相适配的抵靠面;所述凸头卡入所述锁止槽内时,所述卡接面与所述抵靠面相抵靠。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面为倾斜面。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接面为竖直面,垂直于所述钢筋的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中植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1-A1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2-A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中植筋孔及锁止槽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A3-A3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的A4-A4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植筋工艺中,孔洞较深而使得结构胶内易产生气泡,降低结构强度及施工质量的问题。本技术的植筋锚固结构在钢筋的端部设置凸头,在植筋孔的底部设置锁止槽,使得钢筋的凸头插入到植筋孔底部后,通过转动植筋而将凸头卡入到锁止槽内,从而限制了钢筋的向外拔出,提高了钢筋的抗拉拔的结构强度,增强了钢筋的锚固力。在满足钢筋所需强度的前提下,可减小钢筋的埋入深度,从而可避免结构胶内产生气泡,进一步提高钢筋的锚固力及施工质量。本技术采用整体式植筋,未对植筋结构进行破坏,能够保证植筋的结构强度,使其满足施工要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进行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中植筋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4,显示了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中植筋孔及锁止槽的剖视图。参阅图6,显示了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图4和图6,对本技术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包括植筋孔21、锁止槽22、钢筋23以及结构胶24,植筋孔21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10上,该待植筋的结构10为混凝土构件;锁止槽22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10上并与植筋孔21的底部相连通;钢筋23的端部形成有凸头231,该凸头231与锁止槽22相适配,钢筋23插入到植筋孔21内并旋转钢筋23而使得凸头231卡入锁止槽22内,从而锁止槽22限位了凸头231,使得钢筋23难以从植筋孔21内拔出;结构胶24填充于钢筋23与植筋孔21之间的间隙内,该结构胶24由向钢筋23与植筋孔21之间的间隙内注入结构胶水形成。本技术的植筋孔21在待植筋的结构10上开设,该植筋孔21可通过钻孔设备形成,在植筋孔21的底部沿垂直于该植筋孔21的方向进行扩孔形成锁止槽22,锁止槽22可设从植筋孔21底部的一侧向上设置,还可从植筋孔21底部的一侧向下设置。钢筋23端部的凸头231凸伸出钢筋23的表面,这样钢筋23的端部的尺寸大于钢筋23本体的尺寸,植筋孔21的尺寸与钢筋23设有凸头231的端部的尺寸相适配,使得钢筋23与凸头231可插入到植筋孔21内,在凸头231插入到植筋孔21的底部后,转动该钢筋23可使得凸头231转入到锁止槽22内,从而使得钢筋23无法从植筋孔21内拔出。若锁止槽22为从植筋孔21底部的一侧向上设置,就向上转动钢筋23而使得凸头231朝上设置并卡入到锁止槽22内;若锁止槽22为从植筋孔21底部的一侧向下设置,就向下转动钢筋23而使得凸头231朝下设置并卡入到锁止槽22内。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钢筋23的端部部分弯折形成凸头231。此时凸头231与钢筋23为一体结构,将钢筋23的端部部分弯折从而形成凸头231。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该凸头231垂直于钢筋23,使得钢筋23的端部呈L形。较佳地,凸头231可为一凸条,垂直焊接固定于钢筋23的端部。又佳地,将钢筋23的端部部分垂直弯折形成凸头231。在该实施方式中,钢筋及其凸头呈偏心式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凸头231垂直于钢筋23,且凸头231使得钢筋23的端部呈T形。在该实施方式中,钢筋及其凸头呈中心式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凸头231由钢筋23的端部镦粗形成。凸头231设于钢筋23的一侧,即在钢筋23的一侧向外凸伸设置。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凸头231设于钢筋23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即在钢筋23的两侧均向外凸伸设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凸头231为一截面呈梯形的凸块结构,凸块结构固定连接于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的植筋孔;/n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并与所述植筋孔的底部相连通的锁止槽;/n端部形成有凸头的钢筋,所述凸头与所述锁止槽相适配,所述钢筋插入所述植筋孔内并旋转所述钢筋而使得所述凸头卡入所述锁止槽内;以及/n填充于所述钢筋与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内的结构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的植筋孔;
开设于待植筋的结构上并与所述植筋孔的底部相连通的锁止槽;
端部形成有凸头的钢筋,所述凸头与所述锁止槽相适配,所述钢筋插入所述植筋孔内并旋转所述钢筋而使得所述凸头卡入所述锁止槽内;以及
填充于所述钢筋与所述植筋孔之间的间隙内的结构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的端部部分弯折形成所述凸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头垂直于所述钢筋且使得所述钢筋的端部呈L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头由所述钢筋的端部镦粗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植筋锚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白洁余绍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