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使反射热线的遮蔽件薄型化的日射遮蔽装置;横式百叶窗具备使升降绳垂下的上梁和通过升降绳的上升或下降进行上升或下降的叶片(12),叶片(12)具备:具有凸面(31a)和凹面(31b)的基材(31)、设置于基材(31)的凹面(31b)上且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33)、以及设置于凸面(31a)上且反射太阳光的太阳光反射层(32),红外线反射层(33)通过热转印形成。
Solar shelter and bla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日射遮蔽装置以及叶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反射红外线的遮蔽件的日射遮蔽装置以及叶片。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作为日射遮蔽装置的横式百叶窗。该横式百叶窗具备反射热线(heatrays)的功能,由透明薄膜构成的基材上设有太阳光反射层和红外线反射层,将该基材分别粘接在作为遮蔽件的合成树脂基板的表面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平04-227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即使是这种横式百叶窗,也被要求叶片的薄型化。在专利文献1的横式百叶窗中,红外线反射层经由利用透明薄膜构成的基材而被粘贴在叶片上,因此,很难实现叶片的进一步的薄型化,进而横式百叶窗整体的轻型化。而且,遮蔽件的薄型化等也与整体的轻型化相关联,因此,不仅是对于横式百叶窗,而且对于立式百叶窗或百褶帘或卷帘等的日射遮蔽装置等中,也同样地被要求遮蔽件的薄型化。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反射红外线的遮蔽件薄型化的日射遮蔽装置以及叶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日射遮蔽装置,具备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遮蔽件,上述遮蔽件具备基材和设置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或者直接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日射遮蔽装置,具备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遮蔽件,上述遮蔽件具备基材和设置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相对于上述基材的红外线放射为低放射的红外线低放射层。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支撑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上述遮蔽件,通过转动,上述遮蔽件呈上述一个面和与上述一个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选择性地朝向室内侧的状态。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时,上述红外线反射层是通过热转印而设置。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直接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时,上述红外线反射层是涂敷包含红外线反射材料的涂料而设置。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基材中的与上述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具备能够着色且反射太阳光的太阳光反射层。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太阳光反射层的表面具备防污层。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基材中的相对置的面由凸面和凹面构成,上述一个面为上述凹面,上述红外线反射层设置在上述凹面上,上述太阳光反射层设置在上述凸面上。在上述日射遮蔽装置中,可以构成为:上述遮蔽件为叶片,上述基材由金属板构成。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叶片,具备:基材、设置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以及设置于上述基材中的与上述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上且反射太阳光的太阳光反射层;上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或者直接设置在上述一个面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反射红外线的遮蔽件薄型化的日射遮蔽装置以及叶片。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横式百叶窗的主视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的横式百叶窗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横式百叶窗中使用的叶片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4是使用一实施方式中的横式百叶窗的房间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叶片的正遮蔽时状态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叶片的反遮蔽时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叶片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叶片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横式百叶窗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中所示,横式百叶窗10具备:安装在天花板、窗框、窗帘盒等的安装部上的上梁(headbox)11、和作为遮蔽日射的遮蔽件的多枚叶片(slat)12。另外,横式百叶窗10还具备:从上梁11垂下且将多枚叶片12以能够调整其倾斜的方式支撑的支撑构件即三根方向控制绳(ruddercord)13、位于最下段的叶片12下侧的下梁(bottomrail)14、以及从上梁11垂下且其一端部连接在下梁14上的第一升降绳15a和第二升降绳15b。而且,在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分别配置有第一升降绳15a和方向控制绳13,在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上配置有第二升降绳15b和方向控制绳13。叶片12形成为细长的矩形薄板状,而且,作为叶片12的一个面的下表面由圆弧状凹面构成,作为叶片12的另一个面的上表面由圆弧状凸面构成。多枚叶片12构成为:沿作为横式百叶窗10的高度方向的升降方向排列多枚叶片12,并且,能够通过从上梁11垂下的方向控制绳13调整叶片12的倾斜。在最下段的叶片12的下侧,配置有具有与叶片12大致相同长度的下梁14。在维持多枚叶片12下降的状态时,下梁14作为重量构件发挥作用,该下梁14由SECC等的金属材料形成。下梁14具有与叶片12大致相同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宽度,当下梁14被朝上拉起来时,多枚叶片12堆积在下梁14上方。方向控制绳13连接在下梁14上。另外,下梁14上连接有从上梁11引出来的第一升降绳15a和第二升降绳15b,下梁14通过第一升降绳15a和第二升降绳15b被吊挂在上梁11上。在构成叶片组的多枚叶片12中,在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上的、作为宽度方向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上,配置有矩形状的贯通孔21,该矩形状的贯通孔21使长边沿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在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上的、叶片12前后方向上相对置的侧缘部上,配置有第二升降绳15b。在叶片12上并未形成有供第二升降绳15b插通的贯通孔。通过在叶片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上未形成上述贯通孔,能够确保高遮光性。在上梁11的靠近长度方向一端部的位置处,具备作为使下梁14上升或下降的操作部的倾斜杆(tiltpole)18以及设置于倾斜杆18前端部上的平衡器(egualizer)19。倾斜杆18构成为:当该倾斜杆18左右旋转时,基于该旋转,使方向控制绳13的纵线相互朝向相反方向上升或下降,由此使叶片12倾斜。通过使倾斜杆18左右旋转,能够使叶片12转动,从而在全闭状态和全开状态之间切换。通过将平衡器19朝向下侧拉拽,能够使下梁14和叶片12上升,通过停止拉拽平衡器19,能够使下梁14和叶片12在上升途中停止。在进行上升时,下梁14上升,随着下梁14的上升,多枚叶片12从靠近下梁14的叶片起依次堆积在下梁14上方。另外,当使叶片12下降时,朝向下侧稍微拉拽平衡器19后放松,当途中停止时,再次拉拽平衡器19,由此能够使下梁14的下降停止。在进行下降时,使下梁14下降,随着下梁14的下降,多枚叶片12也一同下降。方向控制绳13具有沿横式百叶窗1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纵线13a和配置在纵线13a之间的横线13b。横线13b支撑各叶片12。三根方向控制绳13中的沿第二升降绳15b延伸的方向控制绳13的纵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备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遮蔽件,/n所述遮蔽件具备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n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所述一个面上、或者直接设置在所述一个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31 JP 2017-1680171.一种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遮蔽件,
所述遮蔽件具备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所述一个面上、或者直接设置在所述一个面上。
2.一种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遮蔽件,
所述遮蔽件具备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上且相对于所述基材的红外线放射为低放射的红外线低放射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遮蔽件,
通过转动,所述遮蔽件呈所述一个面和与所述一个面相反侧的另一个面选择性地朝向室内侧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侧的面具备漫反射处理加工面。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日射遮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经由粘接层设置在所述一个面上时,所述红外线反射层是通过热转印而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英二,川上将史,
申请(专利权)人: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