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436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背光模组与外壳固定连接,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下方设置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显示状态和拍摄状态切换时,分别采用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来填补通孔的位置,且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避开电池的位置,使得移动终端的厚度尽可能降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A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屏幕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全面屏的极致屏占比;对于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至少包括前置摄像头,而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全面屏的前置摄像头的处理,要么是在前面板上让出摄像头的位置,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那么是采用升降式结构隐藏摄像头,前者屏幕显示缺乏整体性,后者终端则显得厚重,升降结构则降低了终端的一致性,因此尚无较为完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全面屏结构的屏幕显示整体性差,终端一体性差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摄像头模组、电池和外壳;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和外壳形成的中空腔室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侧面的入光源;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且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各部件的层叠方向,所述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膜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长边与短边相接的部位;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整体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且在各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所述移动终端上的投影位置均在所述电池所在的位置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电池位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两个相邻的边缘,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方式为:沿最接近的移动终端的边缘的方向平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远江陈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