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及调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神经网络
,尤其是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及调制方法。
技术介绍
神经形态计算是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它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边缘计算实现大量数据的高效并行处理,克服了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于将存储器和处理器分离所造成的计算延时和高能耗等缺点,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人工神经网络而言,大量的数据需要借助各种传感器从外部环境获得,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视觉传感器,有超过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模拟人类视网膜的神经形态视觉系统的开发对于推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在最近两年,科学家开始将注意力从单纯研究器件的突触性能转向开发能直接对光信号进行响应的光电突触器件,实现对光信号探测和处理功能的整合,进一步简化电路,提升图像识别效率。然而,目前的光电突触器件只是简单地将光电响应功能集成到突触器件中,并且所响应的光波段范围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制备包含栅极层、介电层、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n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上方转移石墨烯薄膜;/n将石墨烯薄膜加工成导电沟道;/n在加工成导电沟道后的石墨烯薄膜表面制备石墨炔薄膜,得到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光电突触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包含栅极层、介电层、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场效应晶体管结构;
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上方转移石墨烯薄膜;
将石墨烯薄膜加工成导电沟道;
在加工成导电沟道后的石墨烯薄膜表面制备石墨炔薄膜,得到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光电突触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源电极和漏电极上方转移石墨烯薄膜,其具体为:
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或者机械剥离石墨方法制备得到的石墨烯薄膜转移至源电极和漏电极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薄膜为单层或者多层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石墨烯薄膜加工成导电沟道,其具体为:
采用标准光刻工艺和氧等离子体刻蚀将石墨烯薄膜加工成导电沟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突触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加工成导电沟道后的石墨烯薄膜表面制备石墨炔薄膜,其具体为:
通过溶液相范德华外延法在石墨烯表面合成石墨炔薄膜;
或者
通过转移方法将通过溶液偶联反应合成的石墨炔薄膜转移至石墨烯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鲁统部,王静静,陈旭东,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