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53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取样品;b,样品的定位;c,电极图案化;d,电子束曝光电极;e,变性PMMA的去掉;f,源漏金属电极的沉积;g,器件的成形;h,沉积氧化绝缘层;i,石墨烯电极的准备;j,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转移石墨烯作透明电极取代传统的蒸镀金属电极,避免电子束曝光或金属电极沉积使绝缘氧化层出现裂缝,从而使顶栅场效应晶体管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应用于光电领域。

A method of making ultra thin transparent graphene gate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
技术介绍
自从2004年曼彻斯顿大学通过机械剥离法获得石墨烯以来,石墨烯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有着非常优良的透光性,在近红外,以及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可高达98%,在可见光区,其所反射的光小于入射光的0.1%;另外,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电导性和热导率,是最佳的导电性材料;传统的顶栅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是先制作晶体管,再通过原子层沉积电介质常数较高的绝缘氧化层覆盖晶体管,旋涂PMMA后通过电子束曝光定点图案化栅电极,然后通过热蒸发或电子束蒸发沉积金属作为栅电极,这样做的缺点是绝缘氧化层一般比较薄,电子束曝光的过程中或蒸镀金属栅电极时容易把绝缘氧化层穿透,导致栅电极和源漏电极接触,造成器件失效,另外传统的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金属栅电极透光性差,限制其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转移石墨烯作透明电极取代传统的蒸镀金属电极,避免电子束曝光或金属电极沉积使绝缘氧化层出现裂缝,从而使顶栅场效应晶体管仍能正常工作,并且应用于光电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取样品: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合成三角形单层MoS2纳米片,并用旋涂机在其表面旋涂一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样品;b,样品的定位:把样品转移到带坐标的SiO2/Si基底上,利用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定位功能在显微镜下找到需要的样品,拍照并记录相对坐标;c,电极图案化:利用CAD软件导入步骤b得到的图片,并绘制电极的图案;d,电子束曝光电极:将步骤a制得的样品放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腔室中,输入步骤b的相对位置,定点移动到目标样品处,导入步骤c得到的电极图案进行电子束曝光,使电极图案部分的PMMA变性;e,变性PMMA的去掉: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样品置于显影剂中浸泡2min,再置于定影液中浸泡1min,使样品的电极图案部分裸露;f,源漏金属电极的沉积:将经过步骤e处理的样品置于电子束蒸发镀膜机中,蒸镀10nm厚的Gr后再蒸镀80nm厚的Au;g,器件的成形:将经过步骤f处理的样品置于温度为40-50℃的热丙酮溶液中浸泡30min,去掉PMMA,制得器件;h,沉积氧化绝缘层:利用原子层沉积仪在经过步骤g处理的样品上沉积厚度为20nm的HfO2;i,石墨烯电极的准备:以铜箔作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在铜箔基底上制取石墨烯薄膜,并在其表面旋涂PMMA,之后在转移到SiO2/Si基底上,通过电子束曝光进行矩形图案化曝光,显影、定影后裸露石墨烯,然后用氧等离子体把裸露的矩形图案的石墨烯刻蚀掉,剩下部分PMMA及所保护的石墨烯;将上述经过处理的PMMA/石墨烯/SiO2/Si材料放入浓度为3%HF溶液中浸泡5-10min,使PMMA/石墨烯与SiO2/Si基底分离;j,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通过转移平台把步骤i制得的PMMA/石墨烯定点转移到步骤h制得的器件上,然后在150°C条件下烘烤10min;使用电子束曝光,裸露与金属电极接触的石墨烯,再利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机蒸镀60nmAu作为栅电极的放大,方便测试;最后将上述经过加工处理的器件放入99.9%的丙酮溶液浸泡20min,去掉PMMA,将器件取出吹干,制得顶栅场效应晶体管。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取样品: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合成三角形单层WS2纳米片,并用旋涂机在其表面旋涂一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样品;b,样品的定位:把样品转移到带坐标的SiO2/Si基底上,利用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定位功能在显微镜下找到需要的样品,拍照并记录相对坐标;c,电极图案化:利用CAD软件导入步骤b得到的图片,并绘制电极的图案;d,电子束曝光电极:将步骤a制得的样品放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腔室中,输入步骤b的相对位置,定点移动到目标样品处,导入步骤c得到的电极图案进行电子束曝光,使电极图案部分的PMMA变性;e,变性PMMA的去掉: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样品置于显影剂中浸泡2min,再置于定影液中浸泡1min,使样品的电极图案部分裸露;f,源漏金属电极的沉积:将经过步骤e处理的样品置于电子束蒸发镀膜机中,蒸镀10nm厚的Gr后再蒸镀80nm厚的Au;g,器件的成形:将经过步骤f处理的样品置于温度为40-50℃的热丙酮溶液中浸泡30min,去掉PMMA,制得器件;h,沉积氧化绝缘层:利用原子层沉积仪在经过步骤g处理的样品上沉积厚度为20nm的HfO2;i,石墨烯电极的准备:以铜箔作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在铜箔基底上制取石墨烯薄膜,并在其表面旋涂PMMA,之后在转移到SiO2/Si基底上,通过电子束曝光进行矩形图案化曝光,显影、定影后裸露石墨烯,然后用氧等离子体把裸露的矩形图案的石墨烯刻蚀掉,剩下部分PMMA及所保护的石墨烯;将上述经过处理的PMMA/石墨烯/SiO2/Si材料放入浓度为3%HF溶液中浸泡5-10min,使PMMA/石墨烯与SiO2/Si基底分离;j,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通过转移平台把步骤i制得的PMMA/石墨烯定点转移到步骤h制得的器件上,然后在150°C条件下烘烤10min;使用电子束曝光,裸露与金属电极接触的石墨烯,再利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机蒸镀60nmAu作为栅电极的放大,方便测试;最后将上述经过加工处理的器件放入99.9%的丙酮溶液浸泡20min,去掉PMMA,将器件取出吹干,制得顶栅场效应晶体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a,对器件结构损坏较小b,石墨烯的高透光率使顶栅场效应晶体管能应用在光电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器件制作流程图。图2为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电极连接示意图。图2中数字代表的含义:1-SIO2/SI,2-电极,3-石墨烯,4-HfO2,5-样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取样品: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合成三角形单层MoS2纳米片,并用旋涂机在其表面旋涂一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样品。b,样品的定位:把样品转移到带坐标的SiO2/Si基底上,利用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定位功能在显微镜下找到需要的样品,拍照并记录相对坐标。c,电极图案化:利用CAD软件导入步骤b得到的图片,并绘制电极的图案。d,电子束曝光电极:将步骤a制得的样品放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腔室中,输入步骤b的相对位置,定点移动到目标样品处,导入步骤c得到的电极图案进行电子束曝光,使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制取样品: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合成三角形单层Mo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超薄透明石墨烯栅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取样品: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合成三角形单层MoS2纳米片,并用旋涂机在其表面旋涂一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样品;
b,样品的定位:把样品转移到带坐标的SiO2/Si基底上,利用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定位功能在显微镜下找到需要的样品,拍照并记录相对坐标;
c,电极图案化:利用CAD软件导入步骤b得到的图片,并绘制电极的图案;
d,电子束曝光电极:将步骤a制得的样品放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腔室中,输入步骤b的相对位置,定点移动到目标样品处,导入步骤c得到的电极图案进行电子束曝光,使电极图案部分的PMMA变性;
e,变性PMMA的去掉:将经过步骤d处理的样品置于显影剂中浸泡2min,再置于定影液中浸泡1min,使样品的电极图案部分裸露;
f,源漏金属电极的沉积:将经过步骤e处理的样品置于电子束蒸发镀膜机中,蒸镀10nm厚的Gr后再蒸镀80nm厚的Au;
g,器件的成形:将经过步骤f处理的样品置于温度为40-50℃的热丙酮溶液中浸泡30min,去掉PMMA,制得器件;
h,沉积氧化绝缘层:利用原子层沉积仪在经过步骤g处理的样品上沉积厚度为20nm的HfO2;
i,石墨烯电极的准备:以铜箔作基底,采用化学气相法(CVD)在铜箔基底上制取石墨烯薄膜,并在其表面旋涂PMMA,之后再转移到SiO2/Si基底上,通过电子束曝光进行矩形图案化曝光,显影、定影后裸露石墨烯,然后用氧等离子体把裸露的矩形图案的石墨烯刻蚀掉,剩下部分PMMA及所保护的石墨烯;将上述经过处理的PMMA/石墨烯/SiO2/Si材料放入浓度为3%HF溶液中浸泡5-10min,使PMMA/石墨烯与SiO2/Si基底分离;
j,顶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通过转移平台把步骤i制得的PMMA/石墨烯定点转移到步骤h制得的器件上,然后在150°C条件下烘烤10min;使用电子束曝光,裸露与金属电极接触的石墨烯,再利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机蒸镀60nmAu作为栅电极的放大,方便测试;最后将上述经过加工处理的器件放入99.9%的丙酮溶液浸泡20min,去掉PMMA,将器件取出吹干,制得顶栅场效应晶体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金明梁洁园萧文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墨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