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指组件,包括触座,所述触座的内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导电面;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面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连接有弹针,所述弹针的端部连接有触指,所述触指通过所述弹针紧压在所述导电面上,所述触指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触指能在所述导电面上滑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设备或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自动对中、高通流、大寿命等优点。
A touch finger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指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指组件,特别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设备用的自动对中高通流大寿命触指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过内外的高压开关设备或高压输电线路中使用的触指,基本分为弹簧触指、表带触指、梅花触指,这类触指几乎没有偏转角度,开关设备或者输电线路的基础和环境要求较高,一旦出现基础沉降、支架高差、线路较长的挠度变形、小角度调整等,就会造成触指摩擦力增大进而在触头运动中产生大量金属粉尘,造成高压击穿,甚至因导致绝缘件受力损伤引起较大的爆炸事故,这种事故常见于高压开关设备或者高压输电线路。另外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壳体和导体同心度很难保证,普通触指无法调整其误差,对加工制造造成了很大困扰,一旦出现此类事件,经常会造成绝缘件受力过大应力而引发较大的设备故障。另外因其他触指的接触方式,决定了很难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标准要求的机械寿命。因此很难满足目前高压输电点线路复杂多变的布置环境和高通流大寿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触指组件,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设备或高压输电线路,具有自动对中、高通流、大寿命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指组件,包括触座,所述触座的内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导电面;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面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连接有弹针,所述弹针的端部连接有触指,所述触指通过所述弹针紧压在所述导电面上,所述触指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触指能在所述导电面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触座的内圈采用楔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内还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设置在所述基座远离所述导电面的一侧,所述基座与所述卡环之间设置有档块,所述档块和所述卡环为触指组件在设备运行中提供压力。进一步地,所述弹针与所述基座采用机械压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弹针采用“U”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触指采用片装结构,由多个触片组成;所述触指靠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设置有定型环,所述触片连接在所述定型环上,通过所述定型环对所述触片定型。进一步地,所述触指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镀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触座和触指之间保留有一定间隙(见图2),当触头和触座不对中时,通过触头带动触指自动调整对中,而触指依靠弹针的压力,在触座接触面上滑动,最终达到设备的自动对中而不影响通流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开关设备和输电线线路触头柔性连接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触指采用片装结构,通过调整触片数量和配合的触头触座大小,可以实现1000A至30000A的通流范围,解决了高压开关设备和输电线线路触头柔性连接难以增容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触座采用楔形结构(见图2),当出现偏转角度、基础沉降、热伸缩等横向位移时,触头一定范围内可以在触座内自由旋转,有效的吸收掉因横向位移产生的应力,解决了输电线路布置方式复制多变引起的应力问题;(4)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通过定型环对触片定型,有效的使触指与触头紧密接触,保证了通流能力,同时,弹针的弹力又防止了受力过大而划伤触头,有效的保证了触指与触头之间良好接触,界面友好;(5)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通过对基座尺寸的合理设计,既保证了触头能够在其孔内自由滑动,又可以对其限位,防止触指受力过大而变形,有效的解决了输电线路中的电动力问题;(6)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档块和卡环为触指组件在设备运行中提供一定的压力,保证了触指与触座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了通流效果;(7)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弹针采用“U”型结构,保证了弹针的弹性,防止触指压力过大,避免因触指在触座导电面摩擦时划伤镀银面,影响通流效率,产生金属屑。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触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触指装配示意图;附图标注:1——基座;2——弹针;3——触指;4——触座;5——触头;6——定型环;7——卡环;8——档块;9——间隙;10——楔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触指组件,包括基座1、弹针2、触指3、触座4、定型环6、卡环7和档块8。所述触座4的内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导电面。所述触座4的内圈采用楔形结构10,以便于触头5偏转;当出现偏转角度、基础沉降、热伸缩等横向位移时,触头5一定范围内可以在触座4内自由旋转,有效的吸收掉因横向位移产生的应力,解决了输电线路布置方式复制多变引起的应力问题。所述基座1、弹针2、触指3、定型环6、卡环7和档块8均设置在所述触座4的环形凹槽内。所述基座1为环形结构,通过对所述基座1尺寸的合理设计,既保证了触头5能够在其孔内自由滑动,又可以对其限位,防止触指3受力过大而变形,有效的解决了输电线路中的电动力问题。所述基座1面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连接所述弹针2,所述弹针2与所述基座1采用机械压接结构,避免了其他产品采用胶水粘接带来的有机物老化、粘接不牢的风险。所述弹针2采用“U”型结构,保证了弹针2的弹性,防止触指3压力过大,避免因触指3在触座4导电面摩擦时划伤镀银面,影响通流效率,产生金属屑。所述弹针2的端部连接所述触指3,所述触指3通过所述弹针2紧压至所述导电面上,最大限度的提高所述触指3与所述触座4的接触,提高导电率,降低接触电阻。所述触指3与所述触座4的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保留一定间隙9,使得所述触指3能在所述导电面上滑动,用于调整触头5与触座4对中不好的问题;当触头5和触座4不对中时,通过触头5带动触指3自动调整对中,而触指3依靠弹针2的压力,在触座4接触面上滑动,最终达到设备的自动对中而不影响通流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开关设备和输电线线路触头柔性连接的问题。所述触指3采用片装结构,由多个触片组成,材质为铜或铜合金镀银,增加了触指3的机械强度和导电率,避免了因挤压、摩擦造成触指3断裂。根据通流需要增减触片的数量,使零部件标准化设计,降低了设备故障率。通过调整触片数量和配合的触头5、触座4大小,可以实现1000A至30000A的通流范围,解决了高压开关设备和输电线线路触头柔性连接难以增容的问题。所述触指3靠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设置所述定型环6,所述触片连接在所述定型环6上,通过所述定型环6对所述触片定型,有效的使触指3与触头5紧密接触,保证了通流能力,同时,弹针2的弹力又防止了受力过大而划伤触头5,有效的保证了触指3与触头5之间良好接触,界面友好。所述卡环7设置在所述基座1远离所述导电面的一侧,所述基座1与所述卡环7之间设置所述档块8,所述档块8和所述卡环7为触指组件在设备运行中提供一定的压力,保证了触指3与触座4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了通流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座(4),所述触座(4)的内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导电面;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基座(1),所述基座(1)面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连接有弹针(2),所述弹针(2)的端部连接有触指(3),所述触指(3)通过所述弹针(2)紧压在所述导电面上,所述触指(3)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9),使得所述触指(3)能在所述导电面上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触座(4),所述触座(4)的内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面为导电面;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基座(1),所述基座(1)面向所述导电面的一侧连接有弹针(2),所述弹针(2)的端部连接有触指(3),所述触指(3)通过所述弹针(2)紧压在所述导电面上,所述触指(3)与所述环形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9),使得所述触指(3)能在所述导电面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座(4)的内圈采用楔形结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内还设置有卡环(7),所述卡环(7)设置在所述基座(1)远离所述导电面的一侧,所述基座(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月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嘉讯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