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玉恒专利>正文

窗式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01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通风装置,包括有壳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壳体为竖长方体状;进风口位于壳体室外侧的下部,出风口位于壳体室内侧的上部,出风口的下沿高于进风口的上沿;所述风道的内壁上贴覆有吸附材料;壳体的四周还可设置卡口及突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窗式通风装置不需要额外耗能,通风效果好、且隔热、隔音、防雨、防尘、防蚊虫、节能,适用于各种新旧推拉窗、平开窗、固定窗,且安装简单,不需要特殊工具,不破坏原有装修效果,不影响原有窗户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窗式通风装置更可制成型材,以便于按需截取用于安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外空气交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窗式通风装置。(二)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作及生活居住的环境提出更高 的要求,装修日趋繁复、空调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随着室内空气质量引发 的空调病、装修污染导致的多种疾病越来越多地被媒体报道,室内通风问题也逐渐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厂商也为此推出了各自的通风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现有的通风设备和通风方案,常见有单向新风系统和双向新风系统单向新风系统, 一般是在卧室、客厅等窗上设新风进口,在卫生间、厨房等设 排风口。排风既可以用一台风机,也可以用多个换气扇。当排风机工作时,排出室 内空气,新鲜空气就会从新风进口自然补充。这种系统不需要复杂的管道,对装修 基本无影响,造价稍低。双向新风系统,新风、排风均需要一台或多台风机,通过管道把新风送到制定 区域或房间,把废气排出房间。这样的系统管道复杂,室内的管道对装修有很大影 响,造价高。但上述两种新风系统,仍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 设备成本偏高。目前市场上的新风进口装置均为进口设备,价格太高。综合各个厂商的新风口,每个30mVh的新风口,市场价在250-400元,每个房间需要 l至2个新风口,以3房套间为例,新风口需要7个,新风口价格在1750—2800元。 高昂的价格,极不利于普及。2、 新风口安装复杂。新风口安装在窗框上方,需要打掉窗框上面的混凝土保 护层。有时,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或者己经装修了窗套、窗帘盒等,会致新风口无法 安装。即便可以安装,安装时间长,费用高(每个新风口的安装费大约30-50元)。 还有一些进风口,是针对国外窗户型材做的,和我国的窗户型材不符,安装非常麻 烦。3、 现有的新风口装置多为单一尺寸,单个进风量偏小。对需要新风量大的区 域,必须安装多个才达到要求,这务必会进一步增加设备成本和安装成本。4、 如想对己经装修好的房间进行通风系统的安装,必然要破坏原有装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通风系统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不足,且不额外消耗能源及动 力的窗式通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包括有壳体,进风口,出风口,以 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进风口位于壳体室外侧的下部, 出风口位于壳体室内侧的上部,出风口的下沿高于进风口的上沿。安装时,只需将本 窗式通风装置的壳体胶粘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窗玻璃开口或窗体开口上即可。采用 本结构,进风口和进风口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但可防止雨水进入室内;还因交错 的进、出风可以增大局部阻力,可防止通风量过大。为消减噪音,还可在上述的窗式通风装置的风道的内壁上贴覆吸音材料,如泡 沫塑料、橡塑材料、PEF等。作为优选方案,贴覆吸音材料后的风道的净通风截面 积不小于进风口净通风截面积。作为对上述窗式通风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有由密布 的细孔组成的格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细孔为细长条形孔,单个所述细长条形孔 的宽度为1. 5 2mm。而孔间距及孔长,可视通风量确定, 一般家用的选为孔长10-15 mm,孔间距1.5 2固。作用 一,防止蚊虫进入室内;二,适度调节进风量。通过 在进风通道增加局部阻力,在风速过大时,阻力增多,防止因自然风等通风量过大 而造成粉尘增多或能量损耗。为便于牢固安装于各式窗体上,在上述窗式通风装置的壳体的除进风口和出风 口所在面的其余四侧之一或多侧上,可设置与窗玻璃厚度相适应的卡口,以用于将 本窗式通风装置卡嵌安装到窗玻璃上。卡口宽一般选为与窗型材一致的宽度,即8mm. 卡口数量及尺寸的具体选用,视安装现场要求而定。亦或者,为便于将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的所需端面卡嵌安装入窗型材的玻 璃槽内,在所述壳体的除进风口和出风口所在面的其余四侧之一或多侧上,设置与 窗型材的玻璃槽宽度相适应的突台。突台的设置具体选用可视安装现场要求而定。显然,上述窗式通风装置可安装在活动的铝合金(或其它材料,如塑钢)窗框内。 此外,更可以制成包含有此结构的窗型材,如铝合金、塑钢等其它窗框型材产品。 当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做成有一定长度的型材时,更可根据需要方便截取。由上可知,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 通风效果好,可持续通风,且不额外消耗任何能源。2、 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批量生产、价格低廉,适合普及。3、 易于安装。适合各种规格、不论新旧的推拉窗、平开窗、固定窗,且不需要 特殊工具,不破坏原有装修效果,不影响原有窗户功能。4、 隔热、隔音、防雨、防尘、防蚊虫、节能效果好。5、 可制成型材,便于根据需要方便截取,故更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新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 2-进风口 3-出风口4-风道5-吸音材料 6-卡口 7-凸台 8-端盖 9-窗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 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包括有壳体l、进风口2、,出风口3、以及 位于壳体1内部的、连接进风口 2和出风口 3的风道4;壳体1为竖长方体状,进 风口2位于壳体1室外侧的下部,出风口3位于壳体1室内侧的上部;出风口3的 下沿高于进风口2的上沿。为消减噪音,在风道4的内壁上贴覆有吸音材料5,如 泡沫塑料、橡塑材料、PEF等。贴覆吸音材料后的风道的净通风截面积, 一般不小 于进风口净通风截面积。如图2所示,进风口2及出风口3上设有由密布的细孔组成的格栅。在此实施 方式中,所用细孔为细长条形孔,单个所述细长条形孔的宽度为1.5 2mm。而孔间 距及孔长,可视通风量确定, 一般家用时,选为孔长10-15 mm,孔间距1.5 2mm。具体产品生产时,壳体l可按室外侧和室内侧用同一模具先制成半成品,然后 在壳体l内壁上贴覆上吸音材料5,再将两半壳体胶粘或用其它方式固定在一起。安装时,只需将本窗式通风装置的壳体l的四周胶粘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窗玻 璃开口或窗体开口的端面上即可。图3是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 视图。本图与图1及图2相比,是在壳体1的除进风口2和出风口3所在面的其余 四侧之一或多侧上,根据现场安装情形的不同,设有与窗玻璃9厚度相适应的卡口 6,及与窗型材的玻璃槽宽度相适应的突台7。图中的卡口6,用于将本窗式通风装 置的下端卡嵌安装到窗玻璃上,其宽度一般选为与窗玻璃厚度一致,即8ram;图中 的突台7,用于将本窗式通风装置的上端卡嵌安装到窗型材的玻璃槽内。图4所示 的壳体的两侧,也可设置有突台7,作用与前述相同。(具体安装示意图可参图5 及图6。)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更可设计为包含有此结构的窗型材,如铝合金、塑钢 等其它窗框型材产品。此时的本技术窗式通风装置,常为定长生产(可至2 3m/条)。实际使用时,只需根据需要,直接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窗式通风装置,包括有壳体,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位于壳体内部的、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其特征在于:进风口位于壳体室外侧的下部,出风口位于壳体室内侧的上部,出风口的下沿高于进风口的上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任玉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