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涉及一种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可作为发动机风扇转子的后支撑,本专利技术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可以在减少风扇振动及偏摆的前提下,通过油压对前轴承实现预加载荷,并通过对前轴承外环两侧轴向间隙的控制,保证低压转子轴向力始终作用于后轴承上,降低了双球轴承支撑轻载打滑的风险。
技术介绍
民用航空发动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性,涵道比逐渐增大,风扇成为发动机转子中最大的零件。为了保证发动机良好的转子动力学特性,风扇后支撑多采用双轴承的结构布局,用来减少大尺寸风扇运转过程中的偏摆和振动。现有的风扇后双轴承支撑结构,一般采用滚棒轴承组合球轴承的方式,例如CFM56发动机,然而这种组合方式下,在发动机的全飞行包线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轴承径向游隙的值,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滚棒轴承会由于径向游隙过大而发生轻载打滑,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选用三瓣波滚棒轴承,保证轴承外环与滚棒始终接触以降低轻载打滑的风险。对于轴承轻载打滑的解决方案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适用于发动机风扇转子的后支撑,所述风扇转子固定设置在发动机低压转子轴的前端,所述发动机低压转子轴通过一前轴承和一后轴承形成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转动支撑在发动机的内机匣上,所述内机匣的前端至少设置一前轴承座和一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外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轴承座、后轴承座上,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内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低压转子轴上,且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内环之间还设置一定距环,其特征在于,/n所述后轴承的外环以在轴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后轴承座上,使得所述后轴承不会发生轻载打滑;/n所述前轴承的外环的左右两侧均具有轴向间隙,且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适用于发动机风扇转子的后支撑,所述风扇转子固定设置在发动机低压转子轴的前端,所述发动机低压转子轴通过一前轴承和一后轴承形成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转动支撑在发动机的内机匣上,所述内机匣的前端至少设置一前轴承座和一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外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轴承座、后轴承座上,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内环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低压转子轴上,且所述前轴承、后轴承的内环之间还设置一定距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轴承的外环以在轴向上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后轴承座上,使得所述后轴承不会发生轻载打滑;
所述前轴承的外环的左右两侧均具有轴向间隙,且左右两侧的轴向间隙均大于所述前轴承与后轴承的轴向游隙的差值;且所述前轴承的外环的右端面设置一油压结构,并通过所述油压结构对所述前轴承的外环的右端面施加一设定的预加轴向载荷,使得所述前轴承不会发生轻载打滑。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的外环以一体化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后轴承座上。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的外环通过轴向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后轴承座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止轻载打滑的双球轴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结构至少包括一环形传力件和一高压供油管,所述环形传力件设置在所述前轴承座内,所述环形传力件的左侧外端面抵接在所述前轴承的外环的右端面上,且所述环形传力件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光,廉曾妍,王若楠,谢垒,王沛,杜强,刘军,刘红蕊,徐庆宗,肖向涛,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