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棉纺织相关
,具体为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抗菌棉纺织面料,抗菌性能并不是很理想,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现有的抗菌棉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经济成本也会非常的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使得制作出的棉纺织面料具有很强的抑菌性,使用过程中健康卫生,并且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成本低,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原料成分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混纺原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料成分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混纺原料、浸泡溶液、增稠剂,其中混纺原料包括变性聚粘胶纤维、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蚕丝纤维、聚酯纤维、壳聚糖纤维和三醋酸纤维,浸泡溶液包括氧化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银离子溶液、次磷酸钠溶液、丙烯酸酯溶液和碳酸锂溶液,增稠剂包括甲壳胺、琼脂和海藻酸钠。/n其中原料成分的具体含量为:/n混纺原料:/n变性聚粘胶纤维:10—15重量份/n纳米银纤维:15—25重量份/n竹炭纤维:20—30重量份/n亚麻纤维:25—30重量份/n棉纤维:25—40重量份/n粘胶纤维:40—50重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菌型棉纺织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原料成分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混纺原料、浸泡溶液、增稠剂,其中混纺原料包括变性聚粘胶纤维、纳米银纤维、竹炭纤维、亚麻纤维、棉纤维、粘胶纤维、蚕丝纤维、聚酯纤维、壳聚糖纤维和三醋酸纤维,浸泡溶液包括氧化锌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银离子溶液、次磷酸钠溶液、丙烯酸酯溶液和碳酸锂溶液,增稠剂包括甲壳胺、琼脂和海藻酸钠。
其中原料成分的具体含量为:
混纺原料:
变性聚粘胶纤维:10—15重量份
纳米银纤维:15—25重量份
竹炭纤维:20—30重量份
亚麻纤维:25—30重量份
棉纤维:25—40重量份
粘胶纤维:40—50重量份
蚕丝纤维:10—20重量份
聚酯纤维:35—60重量份
壳聚糖纤维:20—30重量份
三醋酸纤维:15—30重量份
浸泡溶液:
氧化锌溶液:10—15重量份
氢氧化钠溶液:20—30重量份
银离子溶液:15—25重量份
次磷酸钠溶液:8—16重量份
丙烯酸酯溶液:12—26重量份
碳酸锂溶液:40-50重量份
增稠剂:
甲壳胺:5—15重量份
琼脂:15—15重量份
海藻酸钠:15-25重量份
步骤1:将10-25重量份的变性聚粘胶纤维与15-25重量份的纳米银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0-15重量份的氧化锌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2:将20-30重量份的竹炭纤维与25-30重量份的亚麻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20-30重量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3:将25-40重量份的棉纤维与40-50重量份的粘胶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5-25重量份的银离子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4:将10-20重量份的蚕丝纤维与35-60重量份的聚酯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8-16重量份的次磷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5:将20-30重量份的壳聚糖纤维与15-30重量份的三醋酸纤维混纺成纱线,将混纺成的纱线放入12-26重量份的丙烯酸酯溶液中进行浸泡。
步骤6:将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步骤5中浸泡后的纱线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完毕后进行静置。
步骤7:在40-50重量份的碳酸锂溶液中放入5-15重量份的甲壳胺进行搅拌处理,搅拌结束后静置一段时间,待静置溶液中出现沉淀物后再将10-15重量份的琼脂与15-25重量份的海藻酸钠放入溶液中,再次进行搅拌处理,然后将将搅拌后的液体进行冷藏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罗丹,孙权,孙勇,华哲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凯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