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730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减震垫设置在轿顶轮受牵引索合力作用点的切面上,以消除了减震垫上的剪切力,保证了减震垫的寿命,同时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产生位移。

Shock absorption upper beam structure of double car top wheel and double car top whee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
技术介绍
双轿顶轮上梁结构普遍用于无机房电梯和需要增大包角的有机房电梯。在采用双轿顶轮时,两个轿顶轮由于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使两轿顶轮会向中间挤压(如图1所示),从而会对轿顶轮和上梁之间的减震垫产生剪切力,为了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挤压,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两轿顶轮之间采用刚性固定梁固定,例如现有技术中的轿顶轮安装罩盖和辅梁都对两个轿顶轮起到刚性固定作用。但是由于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刚性梁固定的两个轿顶轮轴向(或径向)的平行度和轿顶轮绳槽的平行度非常难以保证,当两个轿顶轮的轴向(或径向)平行度有偏差时,由于刚性梁的刚性连接作用,两轿顶轮无法通过减震垫的压缩来自行修正其轴向(或径向)的平行度。这样会导致电梯运行时钢丝绳进出轿顶轮绳槽会发生扭转,此扭转使得钢丝绳和轿顶轮产生震动和噪音,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梯运行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至少解决其中之一的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所述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所述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所述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可选的,两所述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可选的,两所述连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呈45度。可选的,所述上梁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根上梁在长度方向的端头部位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固定在相应一根上梁的底面,两根所述支撑梁同侧的端头位置作为所述连接面;所述两个轿顶轮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两根上梁之间。可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轮架,所述轿顶轮转动安装于相应的轮架上,所述基板的两相应侧分别通过所述减震垫与相应一支撑梁的端头部位贴靠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撑梁的端头部位带有一体折弯或分体固定的连接板,该连接板朝向斜下方的一侧作为所述连接面。可选的,所述减震垫的两相对侧分别固定有垫板,其中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固定架连接,另一垫板通过连接螺栓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面连接。可选的,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减震垫和固定架三者设有位置相应的连接孔,且三者通过贯穿连接孔的防脱杆相连。可选的,所述防脱杆为螺杆且与所述连接孔间隙配合,所述螺杆的末端安装有螺母以及防止螺母滑出的轴向限位销;所述防脱杆的两端为受限于所述连接孔的防脱头,且两端的所述防脱头分别通过缓冲垫与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和固定架相抵。本申请还可提供了一种双轿顶轮轿厢,包括轿厢以及固定于轿厢顶部的如上述的减震上梁结构。本申请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和双轿顶轮轿厢,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本申请通过将减震垫设置在轿顶轮受牵引索合力作用点的切面上,以消除了减震垫上的剪切力,延长了减震垫的寿命,同时防止两轿顶轮向中间产生位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双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合力方向的示意图;图2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减震上梁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2轿顶轮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其中一实施例中上梁和轿顶轮支撑架的端头部位的示意图;图5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2中A向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其中一实施例中图5中减震垫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上梁;11、安装板;12、防尘盖;2、轿顶轮;3、轿顶轮支撑架;31、支撑梁;32、连接部(连接板);4、固定架;41、基板;42、轮架;421、折弯部;5、减震垫;51、垫板(连接固定架);511、连接螺栓;52、垫板(连接支撑梁);521、连接螺栓;6、防脱杆;61、轴向限位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2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1以及安装于上梁1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2,上梁1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3,轿顶轮支撑架3沿上梁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轿顶轮2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4上,各固定架4分别通过减震垫5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2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2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如图1所示,各轿顶轮2受到牵引索两个方向的拉力,其中一个拉力F1为竖直向上,另外一个拉力F2沿着两轿顶轮连线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两者合力为F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减震垫5设置在轿顶轮2底面或顶面沿水平方向延伸位置,比照本申请,可视为其连接面水平布置,拉力F1与拉力F2的合力方向与减震垫5厚度方向有夹角,使减震垫5长期受到剪切力,容易损坏,导致寿命短。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安装减震垫5的连接面与牵引索两个拉力的合力方向垂直,即拉力F1与拉力F2的合力方向与减震垫5厚度方向一致,这样可避免对减震垫5形成剪切力,延长减震垫5的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轿顶轮2之间并没有采用刚性梁相对固定,当两个轿顶轮2轮轴平行度有偏差时(例如制造和安装刚性梁时产生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所致),可以通过减震垫5受力形变自行修正此偏差,以保证两个轿顶轮2轮轴的平行度从而使得电梯运行的平稳。进一步的,减震垫5通过固定架4设置在轿顶轮支撑架3两端的连接面上,其中连接面为倾斜面,并与牵引力合力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两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牵引索绕过两个轿顶轮2的绕进段和绕出段互相平行,所以各轿顶轮受到拉力F1均为竖直向上的力。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所述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n所述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所述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轿顶轮的减震上梁结构,包括上梁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梁以悬吊轿厢的两个轿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底部固定有轿顶轮支撑架,所述轿顶轮支撑架沿上梁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带有连接面;
所述轿顶轮分别安装在相应的固定架上,各所述固定架分别通过减震垫贴靠连接于相应的连接面,各轿顶轮受牵引索作用的合力方向与该轿顶轮所对应的连接面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面各自朝斜下方相背设置,分别与水平面呈30~60度,且互为余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面相对于水平面呈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两根上梁在长度方向的端头部位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轿顶轮支撑架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根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固定在相应一根上梁的底面,两根所述支撑梁同侧的端头位置作为所述连接面;
所述两个轿顶轮在水平方向上布置于两根所述上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上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的轮架,所述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敏伟胡鹏飞杨海华张震徐明强刘易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