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机体及应用该机体的无人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变形多旋翼无人机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机体及应用该机体的无人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年无人飞行器发展迅速,由于其小巧便携,易操控且可实现一定高度的巡航作业,可代替人工完成一些平时难以进行的工作。目前已经在侦察、监视、巡检和航拍等多领域应用。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展,多旋翼无人机的作业空间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一些室内、管道、缝隙、丛林等狭窄空间。常见的四旋翼机体结构采用固定结构“口”字或者“X”字构型,形成方形对称的机体机构,由于其机体结构本身是固定不变的,所欲使得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对所需的通过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在由广阔空间飞行到狭窄空间中时,需要操控手具备较高的控制技巧,会增加飞行操控难度且大幅提高无人机的坠机几率。另外,如果通过空间太小会导致无人机无法通过,因此使得目标任务无法完成。因此需要一种可变形无人飞行器,已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无人飞行器,该飞行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形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多组连接桥臂(1),多组所述连接桥臂(1)依次首尾转动连接形成一封闭环状多边形机体结构,构成所述机体的连接桥臂(1)的数量大于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多组连接桥臂(1),多组所述连接桥臂(1)依次首尾转动连接形成一封闭环状多边形机体结构,构成所述机体的连接桥臂(1)的数量大于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有形变驱动组件(3),所述形变驱动组件(3)同时与两组相邻连接桥臂(1)相连接,用以调节两组相邻的所述连接桥臂(1)之间的夹角继而实现整体形状的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驱动组件(3)包括变体驱动单元(32)与形变齿轮组,所述形变齿轮组包括传动齿轮一(30)与传动齿轮二(31),所述传动齿轮一(30)固定设置于一组连接桥臂(1)的连接端,所述变体驱动单元(32)固定设置于另一组相邻的连接桥臂(1)上,所述传动齿轮二(31)固定设置于变体驱动单元(32)的输出端,所述传动齿轮一(30)与传动齿轮二(31)相啮合,或所述传动齿轮一(30)与传动齿轮二(31)通过环形链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驱动组件(3)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部分别转动设置于两组相邻连接桥臂(1)之间。
5.一种可变形无人飞行器,包括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昌丽,郭达,付梓轩,智万钰,贾景生,侯硕,苏宁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