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CO加氢催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贮藏量也随之急剧下降。间接煤炭液化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新的合成技术越来越多地集中在这个领域。合成气作为能源转化的桥梁,可以将煤炭、天然气、生物质转化为清洁油品,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石油替代途径之一。基于中国石油储量低的现状,发展合成气转化工艺不仅能促进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也是应对世界化石油能源枯竭潜在威胁的解决方案。烯烃可用于生产多种精细化学品和功能化学品,例如洗涤剂,润滑油添加剂等,利用CO转化制烯烃对于减少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合成气(CO+H2)经过非均相催化转化为烃类的反应过程也被称为费托合成。早期费托合成主要用于生产长链的汽油或柴油。催化合成气生产碳氢化合物的有铁基和钴基催化剂,而由于铁基催化剂逆水气变换活性优于钴基催化剂,且更利于生成烯烃,其常用于催化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n其中载体为碱性金属氧化物;/n其中负载组分包含Fe元素和碱金属元素,其中Fe元素的负载量为5wt%-60wt%,碱金属元素的负载量为0.01wt%-1.5wt%;/n所述的碱金属包含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几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负载型催化剂;
其中载体为碱性金属氧化物;
其中负载组分包含Fe元素和碱金属元素,其中Fe元素的负载量为5wt%-60wt%,碱金属元素的负载量为0.01wt%-1.5wt%;
所述的碱金属包含Na、K、Rb和Cs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金属氧化物包含MgO、BeO、La2O3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中Fe元素与碱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0.0001-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O加氢制取烯烃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Fe元素的负载量为15wt%;碱金属元素的负载量为0.15wt%。
5.一种权利要求1中CO加氢制取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测定载体的饱和吸水量,测定方式为向单位质量的载体中缓慢滴加去离子水,同时持续搅拌,直至载体被水完全浸湿,此时的水量即为该载体的饱和吸水量;
步骤S2:向去离子水中加入铁盐和碱金属化合物,其中去离子水的量为载体的饱和吸水量的1-10倍,超声溶解制得溶液Ⅰ;
步骤S3:向载体中缓慢滴入溶液Ⅰ,同时持续搅拌,待溶液Ⅰ完全滴入载体中后,继续搅拌,直至载体再次变成粉状,得前驱体Ⅰ;
步骤S4:将前驱体Ⅰ静止2-24小时,得前驱体Ⅱ;
步骤S5:将前驱体Ⅱ真空烘干,采用的真空度为0.1MPa,烘干温度为50-120℃,升温速率为1℃-10℃/分钟,烘干时间为10-24小时,烘干后得到前驱体Ⅲ;
步骤S6:将前驱体Ⅲ进行研磨,之后在空气条件下焙烧,焙烧温度为400-600℃,焙烧时间为2-24小时,升温速率为1℃-10℃/分钟,得到成品催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一帆,刘义涛,徐晶,朱明辉,杨子旭,丁晓旭,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