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反应工程与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过程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超重力技术是强化流体传递过程的新技术,由于它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具有传统设备所不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易运转、易维修、安全、可靠、灵活以及更能适应环境等优点,使得超重力技术在环保、材料、生物、化工等工业领域中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超重力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重力场条件下流体的独特流动行为,强化相与相之间,以及流体内部的相对速度和相互接触,从而实现高效的动量、质量和热量传递过程。通常形成超重力场的惯用方式是通过马达转动设备的整体或部件形成离心力场。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八卦图原理的超重力-连续微撞击流反应器”,其公告号为CN104437334A,该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将A、B两种料液实现快速多尺度混合的方法与装置,反应器属于静态反应器。此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种方法实现了A、B两种料液之间快速的多尺度混合过程:第一,A料液在流道内通过高速的二次旋转产生旺盛的二次流强化介观与微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重力快速反应器(1),第一料液储槽(2)和第二料液储槽(3),所述第一料液储槽通过第一离心泵(4)和第一流量计(5)与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入口一相连通;所述第二料液储槽通过第二离心泵(6)和第二流量计(7)与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入口二相连通;所述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出口设有计量槽(8);所述超重力快速反应器包括定子(9)和转子(10);所述转子由三块扣板紧密叠扣构成,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扣板(11),第二扣板(12)和第三扣板(13),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的接触面设有与第二料液储槽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4);所述第二扣板和第三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重力快速反应器(1),第一料液储槽(2)和第二料液储槽(3),所述第一料液储槽通过第一离心泵(4)和第一流量计(5)与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入口一相连通;所述第二料液储槽通过第二离心泵(6)和第二流量计(7)与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入口二相连通;所述超重力快速反应器的出口设有计量槽(8);所述超重力快速反应器包括定子(9)和转子(10);所述转子由三块扣板紧密叠扣构成,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扣板(11),第二扣板(12)和第三扣板(13),所述第一扣板和第二扣板的接触面设有与第二料液储槽相连通的第一流道(14);所述第二扣板和第三扣板的接触面设有与第一料液槽相连通的第二流道(15);所述第一流道包括圆环形通道(16)和沿圆环形通道外围均匀分布的支流道(17);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圆形通道(18)和至少两条沿圆形通道外围对称分布的二次旋转流道(19),所述二次旋转流道内侧设有扇形流道(20),所述扇形流道与二次旋转流道之间设有若干狭缝(26);所述支流道的末端与扇形流道通过垂直流道(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道的直径不小于1mm;所述支流道的数目为8~24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流道的流通截面为相等的圆形截面;所述二次旋转流道的流通截面为相等的圆形截面;所述垂直流道的流通截面是相等的圆形截面;所述扇形流道的流通截面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强化多尺度混合传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旋转流道的流通截面的直径为2~5mm;所述支流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光,陶亨聪,文建军,王玉华,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