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膨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428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膨胀槽,包括膨胀槽,所述膨胀槽上设有进油管、出油管和排气管,所述膨胀槽的侧壁设有冷凝器和蒸汽管,所述冷凝器为管道状,所述冷凝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呈波纹状盘绕设置,所述蒸汽管竖直设置在冷凝器旁,所述冷凝器的顶部与蒸汽管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与蒸汽管的底部相连接。上述一种膨胀槽能够有效降低膨胀槽内导热油的升温速率,避免温度急速上升导致的导热油氧化、碳化等问题。

An expans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膨胀槽
本技术涉及膨胀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膨胀槽。
技术介绍
膨胀槽也可叫做高位槽,在液相导热油炉加热系统中,膨胀槽的设置必不可少,具有重要的作用:(1)储存受热后的膨胀量,(2)补充有机热载体,(3)升温过程排出液相炉和系统中气体,(4)注油时先将油注入槽内,自动流到炉子机系统管路内,起到中间槽的作用,(5)停电时用冷油置换炉内热介质,(6)高位补充压头作用。膨胀槽通常设置在液相导热油炉加热系统的最高点,长时间工作后,膨胀槽内部的体系温度会发生急剧上升,导热油高温时直接与空气接触容易氧化,从而导致膨胀槽里面的导热油增加氧化褐化风险,缩短了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并且容易导致膨胀槽里面的导热油中的有害添加物质挥发到空气中,减低导热介质温度性能,且污染作业环境,损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甚至,当膨胀槽内部体系温度过高会导致循环系统里面导热介质油炭化,降低导热介质油的使用寿命,增加液相导热油炉加热系统的故障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膨胀槽,能够有效降低膨胀槽内导热油的升温速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膨胀槽,包括膨胀槽,所述膨胀槽上设有进油管、出油管和排气管,所述膨胀槽的侧壁设有冷凝器和蒸汽管,所述冷凝器为管道状,所述冷凝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呈波纹状盘绕设置,所述蒸汽管竖直设置在冷凝器旁,所述冷凝器的顶部与蒸汽管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与蒸汽管的底部相连接。膨胀槽内的导热油,从上往下温度逐渐降低,蒸汽管可带走膨胀槽的热量,对膨胀槽进行降温。蒸汽管中的蒸汽上升,经过冷凝器转换为液体,又向下流动,冷凝器散发热量,形成冷却循环。上述一种膨胀槽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蒸汽管能够不断地将膨胀槽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低温度升高速率的效果,从而避免一系列因温度急剧上升带来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槽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冷凝器。使膨胀槽的两侧都能够得到冷却。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上设有散热片,所述冷凝器上还设有风冷装置。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风冷装置加快空气对流,散热更快。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槽的顶部还设有膨胀管,所述膨胀管的另一端与储油槽相连通。当导热油膨胀过快时,可以从膨胀管喷出到储油槽内,防止周围的人和设备受伤。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气分离器。导热油在高温冷却过程中,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导热油中含有水,升温时,水突然气化,会导致导热油急速膨胀。进一步地,所述膨胀槽上还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竖直设置,分别与膨胀槽的顶部和底部连接。便于操作者观察膨胀槽内的液面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膨胀槽、110-进油管、111-油气分离器、120-出油管、130-排气管、200-冷凝器、210-蒸汽管、220-散热片、230-风扇、300-膨胀管、310-储油槽、400-液位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膨胀槽100,膨胀槽100上设有进油管110、出油管120、排气管130和膨胀管300,进油管110和出油管120用于连通主循环管路,向膨胀槽100内加入导热油或流出导热油,排气管130用于排出膨胀槽100内的高温气体。具体地,膨胀槽100的两侧侧壁设有冷凝器200和蒸汽管210,冷凝器200呈管道状,管内设有制冷剂,冷凝器200的轴线沿竖直方向盘绕设置,且盘绕呈波纹状。蒸汽管210沿竖直方向设置,蒸汽管2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冷凝器200的顶端和底端相连接。当膨胀槽100内的温度急剧上升时,根据热油上升的远离,温度越靠近底部越低,越往上温度越高。因此制冷剂在冷凝器200和蒸汽管210中循环,蒸汽管210不断带走膨胀槽100内的热量向上升,经过冷凝器200冷凝向下流,形成循环闭路,从而降低膨胀槽100内的温度上升速率。具体地,冷凝器200上还设有散热片220和风冷装置,散热片220可以加大散热面积,使散热效率更高,并通过风冷装置加快空气对流,将热量带走。在本实施方式中,风冷装置采用风扇230。具体地,膨胀管300设置在膨胀槽100的顶部,膨胀管300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槽310,当膨胀槽100内导热油因含水加热气化时,会产生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高温的导热油可从膨胀管300喷出到储油槽310内,避免周围设备和人具有危险的可能,提高安全性。具体地,进油管110上还设有油气分离器111。生产结束后,导热油在高温冷却过程中会吸附空气当中的水分,会使系统内导热油含有水,导热油在再次升温时,水突然气化,气化后常压下膨胀量为800多倍,容易造成导热油直接从膨胀槽100喷出,甚至造成严重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导热油在通过进油管110进入膨胀槽100时,油气分离器111能够将导热油中的气体分离出来,降低导热油中的水气含量。具体地,膨胀槽100上还设有液位计400,液位计400竖直设置,分别与膨胀槽100的顶部和底部连接,用于操作者观察膨胀槽100内导热油膨胀情况。上述一种膨胀槽100的工作原理是:膨胀槽100内越靠近底部,温度越低,越靠近顶部,温度越高。制冷剂在蒸汽管210和冷凝器200中循环,蒸汽管210不断带走膨胀槽100内的热量,蒸汽管210内的蒸汽向上升,从冷凝器200中转换为液体,形成冷却循环回路,热量从冷凝器200散发,并通过散热片220和风冷装置散热。膨胀槽100内的导热油通过进油管110和出油管120连通液相导热油炉加热系统,在通过进油管110进入时,油气分离器111将水分分离,降低导热油的水分含量,避免导热油快速膨胀。若导热油快速膨胀,可从膨胀管300向储油槽310喷出。使用上述一种膨胀槽能够有效降低膨胀槽内导热油的升温速率,避免导热油氧化、碳化,延长导热油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安全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膨胀槽,包括膨胀槽,所述膨胀槽上设有进油管、出油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槽的侧壁设有冷凝器和蒸汽管,所述冷凝器为管道状,所述冷凝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呈波纹状盘绕设置,所述蒸汽管竖直设置在冷凝器旁,所述冷凝器的顶部与蒸汽管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与蒸汽管的底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膨胀槽,包括膨胀槽,所述膨胀槽上设有进油管、出油管和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槽的侧壁设有冷凝器和蒸汽管,所述冷凝器为管道状,所述冷凝器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呈波纹状盘绕设置,所述蒸汽管竖直设置在冷凝器旁,所述冷凝器的顶部与蒸汽管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与蒸汽管的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槽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冷凝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膨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三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合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