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超鹏专利>正文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428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其中,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箱体、箱体盖、以及热交换管组;热交换箱体包括热交换腔、连接座、一个或多个冷水口、一个或多个热水口、以及热交换箱本体;热交换器包括:蛇形气管、进气部、出气部、以及带有进气分流腔和出气分流腔的分割座;箱体盖包括与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口、与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口、以及盖体。进气分流腔将进入的带有热量的氟介质气体分流到蛇形气管,增加了冷水与蛇形气管外壁的热交换接触面,在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用水量较大时,冷水可以在热交换腔内充分地与蛇形气管的外壁进行热交换,热转化效率较高。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and air energy heat pump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
技术介绍
空气能热水器,也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或“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压缩后的高温热能以此来加热水温。空气能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制造相同的热水量,是一般电热水器的4-6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利用能效高。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虽然也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但是,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内储存的水用完之后,很难再马上产生热水。空气能热水器只要有热空气,就可以24小时全天候承压运行。但是,在空气能热水器用完一箱水后,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产生一箱热水。在大量用水时,现有的空气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较低,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可能存在没能快速并完全的吸收氟介质气化的热量,造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低且费电。因此,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水器用水量较大时,空气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较低,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可能存在没能快速并完全的吸收氟介质气化的热量,造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低且费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水器用水量较大时,空气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较低,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可能存在没能快速并完全的吸收氟介质气化的热量,造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低且费电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箱体、箱体盖、以及热交换管组,热交换管组设置在热交换箱体内,箱体盖与热交换箱体连接;其中,热交换箱体包括热交换腔、连接座、一个或多个冷水口、一个或多个热水口、以及热交换箱本体,热交换腔开设在热交换箱本体上,连接座设置在热交换腔内并与交换箱本体的底部连接,热交换管组通过连接座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冷水口和热水口分别设置在交换箱本体的侧壁且与热交换腔连通,热交换箱本体与箱体盖连接;热交换管组包括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连接座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热交换器包括:蛇形气管、进气部、出气部、以及分割座,进气部和出气部分别设置在蛇形气管的两端且与蛇形气管的气道连通,分割座与蛇形气管连接;分割座设置有与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分流腔,以及与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分流腔,进气分流腔与进气部连通,出气分流腔与出气部连通;蛇形气管之间通过进气分流腔与进气部和出气分流腔与出气部的配合连接,设置在最底层的蛇形气管通过进气分流腔和出气分流腔与连接座的配合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箱体盖包括与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口、与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口、以及盖体,盖体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置在盖体上,热交换器通过出气部与出气口和进气部与进气口的配合与蛇形气管连接。优选地,热交换箱体还包括安装槽,安装槽开设在热交换箱本体内壁并与热交换腔连通,进气部和出气部分别设置有与安装槽匹配的安装扣,蛇形气管通过安装扣与安装槽的配合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优选地,冷水口与热水口分别设置在热交换箱本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优选地,冷水口设置在热交换箱本体侧壁的底端,热水口设置在热交换箱本体侧壁的顶端。优选地,冷水口和热水口分别为两个。优选地,热交换箱本体为长方体结构。优选地,热交换箱本体靠近热交换腔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盖体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匹配的第二连接件,热交换箱本体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与盖体连接。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包括多个连接螺杆和与连接螺杆对应个数的并与连接螺杆匹配的连接螺母,连接螺杆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第二连接件为与连接螺杆匹配的第一连接孔,连接螺杆穿过第一连接孔与连接螺母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密封垫,密封垫设置在热交换箱本体靠近热交换腔开口处的一端,密封垫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连接螺杆分别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与连接螺母连接。第二方面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结构。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及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涉及热水器
,其中,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包括:热交换箱体、箱体盖、以及热交换管组,热交换管组设置在热交换箱体内,箱体盖与热交换箱体连接;其中,热交换箱体包括热交换腔、连接座、一个或多个冷水口、一个或多个热水口、以及热交换箱本体,热交换腔开设在热交换箱本体上,连接座设置在热交换腔内并与交换箱本体的底部连接,热交换管组通过连接座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冷水口和热水口分别设置在交换箱本体的侧壁且与热交换腔连通,热交换箱本体与箱体盖连接;热交换管组包括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通过连接座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热交换器包括:蛇形气管、进气部、出气部、以及分割座,进气部和出气部分别设置在蛇形气管的两端且与蛇形气管的气道连通,分割座与蛇形气管连接;分割座设置有与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分流腔,以及与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分流腔,进气分流腔与进气部连通,出气分流腔与出气部连通;蛇形气管之间通过进气分流腔与进气部和出气分流腔与出气部的配合连接,设置在最底层的蛇形气管通过进气分流腔和出气分流腔与连接座的配合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箱体盖包括与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口、与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口、以及盖体,盖体与热交换箱本体连接,进气口与出气口分别设置在盖体上,热交换器通过出气部与出气口和进气部与进气口的配合与蛇形气管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热交换腔内设置热交换管组,通过进气分流腔将进入的带有热量的氟介质气体分流到多个蛇形气管,增加了冷水与蛇形气管外壁的热交换接触面,冷水可以在热交换腔内充分地与蛇形气管的外壁进行热传递。因此,需要加热的水从冷水口流入,能在热交换腔内能快速地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热水口流出。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空气能热水器用水量较大时,空气能热水器的热转化效率较低,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可能存在没能快速并完全的吸收氟介质气化的热量,造成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低且费电的技术问题。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提供的微通道热交换结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提供的热交换箱体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提供的热交换箱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提供的热交换管组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提供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箱体、箱体盖、以及热交换管组,所述热交换管组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内,所述箱体盖与所述热交换箱体连接;其中,/n所述热交换箱体包括热交换腔、连接座、一个或多个冷水口、一个或多个热水口、以及热交换箱本体,所述热交换腔开设在所述热交换箱本体上,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腔内并与所述交换箱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组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冷水口和所述热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箱本体的侧壁且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所述热交换箱本体与所述箱体盖连接;/n所述热交换管组包括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蛇形气管、进气部、出气部、以及分割座,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蛇形气管的两端且与所述蛇形气管的气道连通,所述分割座与所述蛇形气管连接;所述分割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分流腔,以及与所述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分流腔,所述进气分流腔与所述进气部连通,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出气部连通;所述蛇形气管之间通过进气分流腔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出气部的配合连接,设置在最底层的所述蛇形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分流腔和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连接座的配合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n所述箱体盖包括与所述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口、以及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出气部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部与所述进气口的配合与所述蛇形气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箱体、箱体盖、以及热交换管组,所述热交换管组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内,所述箱体盖与所述热交换箱体连接;其中,
所述热交换箱体包括热交换腔、连接座、一个或多个冷水口、一个或多个热水口、以及热交换箱本体,所述热交换腔开设在所述热交换箱本体上,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腔内并与所述交换箱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热交换管组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冷水口和所述热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交换箱本体的侧壁且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所述热交换箱本体与所述箱体盖连接;
所述热交换管组包括两个或多个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包括:蛇形气管、进气部、出气部、以及分割座,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蛇形气管的两端且与所述蛇形气管的气道连通,所述分割座与所述蛇形气管连接;所述分割座设置有与所述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分流腔,以及与所述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分流腔,所述进气分流腔与所述进气部连通,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出气部连通;所述蛇形气管之间通过进气分流腔与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出气部的配合连接,设置在最底层的所述蛇形气管通过所述进气分流腔和所述出气分流腔与所述连接座的配合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
所述箱体盖包括与所述进气部匹配的进气口、与所述出气部匹配的出气口、以及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热交换箱本体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出气部与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部与所述进气口的配合与所述蛇形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热交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体还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热交换箱本体内壁并与所述热交换腔连通,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超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