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4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包括热能生产装置、制冷回路和制热回路,热能生产装置包括生物质能发酵池、气体清洁装置和储气罐;高压发生器包括壳体,壳体底部间隔设置有浓缩液出口和稀释液进口;壳体内设置有燃烧装置,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室内间隔设置有受热面管束,燃烧室一侧的气源进气口与储气罐的气源出口通过进气管连通,燃烧室上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气源进气口同侧设置,燃烧室另一侧的排烟管与生物质能发酵池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生物质能为动力源驱动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绿色环保,特别适用于电力和天然气缺乏的农村地区,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Direct fired LiBr Water Chiller Driven by biomass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本技术涉及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机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技术介绍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如有机垃圾、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我国乡镇地区面积广、人口多,存在丰富的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处理工艺是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能源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符合政府在“十三五”能源规划要求。目前,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是以热能为动力源,以水为制冷剂,以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从而制取冷水或热水,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冷热水机组。现有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的热能如燃油、燃煤和天然气等均为不可再生能源,浪费能源,造成温室效应;同时燃油和燃煤燃烧后还存在有害气体,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直燃式溴化锂的高压发生器为外加热式结构,不能有效利用热能,浪费能源。因而,如何设计一种以生物质能为热源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制冷机组是本
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包括热能生产装置,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构成的制冷回路,和由高压发生器、蒸发器、吸收器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构成的制热回路,所述热能生产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生物质能发酵池、气体清洁装置和储气罐;所述高压发生器包括用于盛装溴化锂溶液的壳体,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冷剂蒸汽出口,在其底部间隔设置有浓缩液出口和稀释液进口;壳体内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内间隔设置有多束受热面管束,燃烧室一侧的气源进气口与所述储气罐的气源出口通过进气管连通,燃烧室上连通的空气进气口与所述气源进气口同侧设置,燃烧室另一侧的排烟管与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连通。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包括外层包覆有保温层的发酵罐,在所述发酵罐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组与所述排烟管连通的加热管路,发酵罐外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制冷回路还包括由冷却塔、吸收器和冷凝器依次串联而成的外循环冷却回路,位于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冷却塔之间的外循环冷却回路上间隔串联有第一截止阀和输送泵,位于冷却塔与所述冷凝器之间的外循环冷却回路上串联有第二截止阀。位于所述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之间的所述制冷回路上串联有第二截止阀,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回路上串联有膨胀阀;位于高压发生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所述制热回路上串联有第三截止阀。本技术优点在于以生物质能为动力源驱动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绿色环保,特别适用于电力和天然气缺乏的农村地区,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其中将燃烧装置集成在高压发生器内部,不仅节约空间,还可直接对溴化锂溶液进行加热,提高了热源利用效率;沼气燃烧后的排烟余热通过排烟管进入发酵罐上的加热管路上,不仅对生物质能加热保温,使发酵罐内的发酵物(即生物质能)始终处于高效产气状态,保证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正常工作,还进一步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高压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生物质能原料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包括热能生产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7构成的制冷回路,和由高压发生器1、蒸发器4、吸收器5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构成的制热回路,位于冷凝器3与蒸发器4之间的制冷回路上串联有膨胀阀16,位于高压发生器1与蒸发器4之间的所述制热回路上串联有第三截止阀17;所述热能生产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生物质能发酵池8、气体清洁装置9和储气罐10;如图2所示,所述高压发生器1包括壳体101,在壳体101的顶部设置有冷剂蒸汽出口102,在其底部间隔设置有浓缩液出口103和稀释液进口104;壳体101内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05,在所述燃烧室105内间隔设置有多束受热面管束106,燃烧室105一侧的气源进气口107与所述储气罐10的气源出口通过进气管11连通,燃烧室105上连通的空气进气口108与所述气源进气口107同侧设置,燃烧室105另一侧的排烟管109与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8连通;空气与生物质能按燃烧比在燃烧室105内混合燃烧产生热量对受热面管束106进行加热,受热面管束106对壳体101内的溴化锂浓溶液A加热后蒸发产生高温冷剂蒸汽,溴化锂浓溶液A浓缩后由出口103进入吸收器5,溴化锂浓溶液A在吸收器5内喷淋吸收水分后变稀经从稀释液进口104进入高压发生器1;如图3所示,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8包括外层包覆有保温层801的发酵罐802,在所述发酵罐802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组与所述排烟管109连通的加热管路803,发酵罐802外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由燃烧装置出来的排烟余热进入加热管路803对发酵罐802内的发酵物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发酵罐802温度,将发酵罐802内温度控制在25℃~45℃之间,保证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正常工作。排烟余热能够对发酵罐802加热,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还实现了热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了生物质能的利用率。如图1所示,所述制冷回路还包括由冷却塔12、吸收器5和冷凝器3依次串联而成的外循环冷却回路,位于所述吸收器5和所述冷却塔12之间的外循环冷却回路上间隔串联有第一截止阀13和输送泵14;位于所述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之间的所述制冷回路上串联有第二截止阀1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夏季,制热回路处于断路状态,制冷回路处于通路状态,发酵罐802内的沼气经气体清洁装置9清洁后进入储气罐10,然后再由进气管11进入高压发生器1内的燃烧装置内部,生物质能与空气在燃烧室105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对溴化锂浓溶液A加热使其产生高温冷剂蒸汽A,溴化锂浓溶液A蒸发后变成浓缩液;高压发生器1产生的高温冷剂蒸汽A具有较高的饱和温度,再流入低压发生器2后加热低压发生器2内的溴化锂稀溶液B,使其产生冷剂蒸汽B,溴化锂稀溶液B蒸发后变成浓缩液,冷剂蒸汽A加热溴化锂稀溶液B后冷凝成冷剂水A,冷剂水A和冷剂蒸汽B经冷凝器3冷凝后凝结成冷剂水C,冷剂水C经膨胀阀16绝热节流后进入蒸发器4,吸收蒸发器4管束内冷水的热量,使蒸发器4管束内的循环水冷却成冷水进入冷水/热水利用装置20以供使用;经蒸发器4反蒸作用产生的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5内,经冷却塔12流出的冷却水(常用20℃常温水)在输送泵14的作用下首先流经吸收器5冷却冷剂蒸汽吸收热量,从吸收器出来的冷却水(通常升温4~7℃)进入冷凝器3,对冷凝器3内的冷剂蒸汽C冷却后再次今日冷却塔12内,构成外循环冷却回路;其中,制冷过程中溴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包括热能生产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和低温溶液热交换(7)器构成的制冷回路,和由高压发生器(1)、蒸发器(4)、吸收器(5)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构成的制热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生产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生物质能发酵池(8)、气体清洁装置(9)和储气罐(10);所述高压发生器(1)包括用于盛装溴化锂溶液的壳体(101),在壳体(101)的顶部设置有冷剂蒸汽出口(102),在其底部间隔设置有浓缩液出口(103)和稀释液进口(104);壳体(101)内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05),在所述燃烧室(105)内间隔设置有多束受热面管束(106),燃烧室(105)一侧的气源进气口(107)与所述储气罐(10)的气源出口通过进气管(11)连通,燃烧室(105)上连通的空气进气口(108)与所述气源进气口(107)同侧设置,燃烧室(105)另一侧的排烟管(109)与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生物质能驱动的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包括热能生产装置,由高压发生器(1)、低压发生器(2)、冷凝器(3)、蒸发器(4)、吸收器(5)、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和低温溶液热交换(7)器构成的制冷回路,和由高压发生器(1)、蒸发器(4)、吸收器(5)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6)构成的制热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生产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生物质能发酵池(8)、气体清洁装置(9)和储气罐(10);所述高压发生器(1)包括用于盛装溴化锂溶液的壳体(101),在壳体(101)的顶部设置有冷剂蒸汽出口(102),在其底部间隔设置有浓缩液出口(103)和稀释液进口(104);壳体(101)内设置有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05),在所述燃烧室(105)内间隔设置有多束受热面管束(106),燃烧室(105)一侧的气源进气口(107)与所述储气罐(10)的气源出口通过进气管(11)连通,燃烧室(105)上连通的空气进气口(108)与所述气源进气口(107)同侧设置,燃烧室(105)另一侧的排烟管(109)与所述生物质能发酵池(8)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梦星贺世开王永军韩冬张跃红郭传林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