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594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2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2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能源紧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于制冷空调行业,寻求节能环保、性能优良、稳定运行的制冷空调系统至关重要。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分布广泛、方便利用,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领域。CO2作为制冷剂安全、环保,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CFCs、HCFCs和HFCs的替代物。然而,CO2较低的临界温度(31.1℃)和较高的临界压力(7.38MPa),使其节流不可逆损失大,制冷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运用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2系统,由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和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组成,CO2制冷循环中产生的高品位热能为主要热源;增加一个储能罐将太阳能储存起来作为辅助热源,随时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提供热源,从而使CO2实现过冷,增大制冷量,提高COP。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2系统,包括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和储能系统、跨临界CO2制冷循环;所述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低温级气体冷却器、节流阀一、压缩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节流阀一入口相连;节流阀一出口与蒸发器入口相连;所述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和储能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储能罐、太阳能集热板;储能罐入口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储能罐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节流阀二入口相连;节流阀二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吸收器入口相连;吸收器出口与溶液泵入口相连;溶液泵出口与热交换器入口相连;热交换器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热交换器入口相连;热交换器出口与节流阀三入口相连;节流阀三出口与吸收器入口相连。跨临界CO2制冷循环制冷剂为自然工质CO2,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工质对为溴化锂-水。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为-50℃~15℃;压缩机吸气压力范围为0.68~5.09MPa,排气压力范围为7.5~14MPa,排气的温度范围为50℃~140℃;低温级气体冷却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5~50℃;冷却蒸发器的蒸发温度范围为-25℃~25℃,冷却温度范围为-30℃~20℃;冷凝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为自然工质CO2。安全无毒、廉价易获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所用制冷剂为工质对溴化锂-水,两者均为环保绿色的制冷剂。(2)压缩机排气的高品位热能为主热源,储能罐存储的太阳能为辅助驱动热源。当主热源供给不足时,通过辅助热源补给,保证CO2制冷循环获得较大的过冷度。(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主要驱动热源为压缩机排气的高品位热能,通过对高品位热能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辅助驱动热源为太阳能。储能罐将太阳能收集起来,可不受太阳能能量在时间上不连续的限制,根据实际过冷度需求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提供驱动热能,无延时,克服了太阳辐射能与实际冷量需求在时间上不匹配的缺陷,操作灵活可靠。(5)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对跨临界CO2循环气体冷却器出口的CO2进行过冷,降低其进入节流阀前CO2温度,增大过冷度,减小节流损失,提高制冷量。(6)相对传统跨临界CO2制冷循环,采用吸收式过冷的方式可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减小能耗,保护环境,增加制冷量,提高COP。附图说明图1为吸收式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系统的简单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和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低温级气体冷却器3、节流阀一5、压缩机1、蒸发器16、蒸发器风机6;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7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节流阀一入口相连;节流阀一出口与蒸发器入口相连;所述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和储能系统包括发生器7、冷凝器8、吸收器10、热交换器12、溶液泵11、储能罐14、太阳能集热板15、冷凝器风机2;储能罐入口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储能罐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节流阀二9入口相连;节流阀二9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吸收器入口相连;吸收器出口与溶液泵入口相连;溶液泵出口与热交换器入口相连;热交换器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热交换器入口相连;热交换器出口与节流阀三13入口相连;节流阀三13出口与吸收器入口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蒸发器6的蒸发温度为-50℃~15℃;压缩机1吸气压力范围为0.68~5.09MPa,排气压力范围为7.5~14MPa;压缩机1排气的温度范围为50℃~140℃;低温级气体冷却器3的工作温度范围为35~50℃;冷却蒸发器4的蒸发温度范围为-25℃~25℃,冷却温度范围为-30℃~20℃;冷凝器8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0~50℃。作为本专利技术创造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蒸发器6的出口温度为-5℃,出口压力为3.05MPa;压缩机1排气的温度为100℃,排气压力为10MPa;低温级气体冷却器3的出口温度为40℃,出口压力为10MPa;冷却蒸发器4的冷却温度为15℃,蒸发温度为10℃;冷凝器8的冷凝温度为40℃,环境温度为35℃。第一步:压缩机1吸入蒸发器6出口的CO2气体,将其压缩,变为高温高压的CO2气体,进入发生器7放热,进入低温级气体冷却器3再次放热,进入冷却蒸发器4对CO2液体进行过冷,进入节流阀一5进行降压节流,变为汽液混合物,再次进入蒸发器6进行蒸发之后进入压缩机1完成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第二步:太阳能集热板15将收集的能量储存到储能罐14中。第三步:压缩机1排气释放的高品位热能为主,储能罐14中的太阳能为辅将热能提供给发生器7,使其中的溴化锂浓溶液受热蒸发,挥发出的水蒸汽进入冷凝器8,降温变为液态水,进入节流阀二9降压节流变为汽液混合物,进入冷却蒸发器4吸收热量蒸发变为汽态,进入吸收器10。第四步:发生器7中的浓溶液经过热交换器12及节流阀三13降温减压进入吸收器10,吸收冷却蒸发器4中的水蒸汽,浓溶液变为稀溶液,经溶液泵11,输送到发生器7完成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式过冷跨临界CO2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和储能系统、跨临界CO2制冷循环;
所述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低温级气体冷却器、节流阀一、压缩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节流阀一入口相连;节流阀一出口与蒸发器入口相连;
所述溴化锂吸收式过冷循环和储能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热交换器、溶液泵、储能罐、太阳能集热板;储能罐入口与太阳能集热板相连;储能罐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压缩机出口与发生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低温级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发生器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与节流阀二入口相连;节流阀二出口与冷却蒸发器入口相连;冷却蒸发器出口与吸收器入口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宝民曹钰郝云樱杨海宁钱家宝冯一宁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