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0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第二螺旋管分别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介质管路包括套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分别固定于套管的侧壁上,螺旋导流片位于套管内部,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分别位于螺旋导流片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系统的压力的传输,使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不但有轴向的流动,还有径向的扰动,换热方式由单一的传导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流,达到了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目的。

Multipl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式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式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为增大换热面积,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通常体积较大,而体积较小的热交换器通常换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式热交换器,既能够减小热交换器的体积,又能够实现高效率换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筒底,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筒底,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端和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筒底,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筒底,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管路包括套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介质管路、第二介质管路和螺旋导流片;所述第一介质管路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相互盘绕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筒底,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筒底,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螺旋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筒底的外侧面,所述第一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介质管路包括套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套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互固定且密封连接,所述套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相互固定且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套管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相邻且与所述套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相邻且与所述套管内部连通,所述螺旋导流片位于所述套管内部,所述第一螺旋管和所述第二螺旋管分别位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翠文王勇强周建董军民卢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