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29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包括炉架组件、燃烧器下盖以及燃烧器组件;燃烧器组件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圆锥台以及与圆锥台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柱体;柱体的一端与圆锥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柱体的另一端穿过燃烧器下盖后插入炉架组件中;圆锥台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圆锥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第二出气孔、圆锥台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形成外环火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燃烧器组件的圆锥台底面设置的第二出气孔,再配合燃烧器下盖,形成外环火;双环火燃烧器可以使火力往外分散,不会集中于中间;双环火燃烧器在燃烧时会形成内外环对流,外环气流带动内环气流往外扩散,使火力更均匀。

A double ring fire sheet metal bur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灶具燃烧器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灶具多环火燃烧器多为铸铁、铸铜或铸铝,目前的钣金燃烧器只能做到单环火,多环的钣金燃烧器能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能具有多环火的压铸类燃烧器的功能。此外,在使用大锅进行烹饪时,单环火的火力不能够有效地向外分散,大锅中心外侧受热不均匀,导致使用单环火的灶具燃烧器烹饪效果不佳,严重影响食材的烹饪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包括炉架组件、燃烧器下盖以及燃烧器组件;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圆锥台以及与所述圆锥台的空腔结构相连通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圆锥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燃烧器下盖后插入所述炉架组件中;所述圆锥台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所述圆锥台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出气孔、圆锥台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形成外环火管道。在本技术方案中,柱体穿过燃烧器下盖后插入至炉架组件中;第二出气孔、圆锥台的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形成外环火管道,可以在燃烧器燃烧过程中形成外环火,外环火使得火力往外分散,不会集中于中间;圆锥台的圆锥面上设置的第一出气孔,可以在燃烧器燃烧过程中形成内环火;本技术的燃烧器具备内环火与外环火的设计,双环火燃烧器在燃烧时会形成内外环对流,外环气流带动内环气流往外扩散,使火力更均匀。优选地,所述柱体与圆锥台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齿轮结构的设置可以防止柱体插入炉架组件后,柱体发生圆周转动,从而保证柱体与燃烧器下盖以及炉架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燃烧器下盖包括底盖、形成于所述底盖的外圆边缘的导向环以及设于底盖上的凸台,所述凸台上设置有与柱体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于所述底盖。在本技术方案中,导向环可以防止外环火通过外环火管道后向底盖四周扩散,而无法有效地将外环火竖直向上导向锅底,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凸台可以使得圆锥台底面与燃烧器下盖抵接后,圆锥台底面与燃烧器下盖之间可以形成一通道,这一通道与第二气孔形成外环火管道。第一安装孔的设置是为了柱体穿设后插入至炉架组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底盖的直径大于圆锥台底面的直径,在圆锥台底面与凸台上端面相抵接时,圆锥台底面的外边缘位于底盖上的导向环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侧对称设置有锥形卡块,所述锥形卡块与所述齿轮结构的齿槽相卡接。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柱体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中后,锥形卡块卡接在柱体上设置的齿轮结构的齿槽中,可以防止柱体在第一安装孔中发生圆周转动,从而影响燃烧器组件与燃烧器下盖、炉架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底盖下端面之间形成一定位孔。在本技术方案中,定位孔的设置是为了安装定位圈。优选地,所述炉架组件包括三组支撑架以及连接三组所述支撑架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柱体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上端设置有扩孔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三组支撑架的设置是为了支撑锅具,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的组数,只要满足能够稳定支撑锅具的目的即可。第二安装孔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柱体插入。扩孔结构的设置是为了安装定位圈。优选地,还包括定位圈,所述定位圈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扩孔结构中,所述定位圈的上端位于所述定位孔中。在本技术方案中,定位圈的下端设置在扩孔结构中,定位圈的上端设置在定位孔中,定位圈的设置防止燃烧器下盖在燃烧器下盖与炉架组件的接触面上发生滑动。优选地,所述柱体下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用于将所述燃烧器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炉架组件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挡圈可以将柱体固定连接在炉架组件上,防止柱体发生轴向移动,保证了燃烧器组件与炉架组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挡圈的设置,使得燃烧器组件、燃烧器后盖以及炉架组件之间的拆卸安装更加便利。需要说明的是,在柱体插入炉架组件的第二安装孔后,挡圈与第二安装孔的边缘相抵接,避免了柱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轴向移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上端设置有用于防滑的锯齿状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锯齿状结构可以防止放置在其上的锅具发生滑动,保证了放置在支撑架上锅具的安全稳定性。优选地,若干第一出气孔呈环状均匀设置在所述圆锥台的圆锥面上可以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内环火;若干所述第二出气孔呈环状均匀设置在所述圆锥台的底面上可以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外环火。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燃烧器组件的圆锥台底面设置的第二出气孔,再配合燃烧器下盖,形成外环火;双环火燃烧器可以使火力往外分散,不会集中于中间;双环火燃烧器在燃烧时会形成内外环对流,外环气流带动内环气流往外扩散,使火力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整体结构视图I;图2是本技术中燃烧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燃烧器下盖的结构示意图I;图4是本技术中整体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中燃烧器下盖的结构示意图II;图6是本技术中整体结构视图II。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包括炉架组件1、燃烧器下盖2以及燃烧器组件3;燃烧器组件3包括具有空腔结构33的圆锥台31以及与圆锥台31的空腔结构33相连通的柱体32;柱体32的一端与圆锥台31的底面固定连接,柱体32的另一端穿过燃烧器下盖2后插入炉架组件1中;圆锥台31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4;圆锥台3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5,第二出气孔5、圆锥台31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2形成外环火管道6。柱体32穿过燃烧器下盖2后插入至炉架组件1中;第二出气孔5、圆锥台31的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2形成外环火道6,可以在燃烧器燃烧过程中形成外环火,外环火使得火力往外分散,不会集中于中间;圆锥台31的圆锥面上设置的第一出气孔4,可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架组件(1)、燃烧器下盖(2)以及燃烧器组件(3);所述燃烧器组件(3)包括具有空腔结构(33)的圆锥台(31)以及与所述圆锥台(31)的空腔结构(33)相连通的柱体(32);所述柱体(32)的一端与所述圆锥台(3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燃烧器下盖(2)后插入所述炉架组件(1)中;所述圆锥台(31)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4);所述圆锥台(3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5),所述第二出气孔(5)、圆锥台(31)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2)形成外环火管道(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炉架组件(1)、燃烧器下盖(2)以及燃烧器组件(3);所述燃烧器组件(3)包括具有空腔结构(33)的圆锥台(31)以及与所述圆锥台(31)的空腔结构(33)相连通的柱体(32);所述柱体(32)的一端与所述圆锥台(3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柱体(3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燃烧器下盖(2)后插入所述炉架组件(1)中;所述圆锥台(31)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出气孔(4);所述圆锥台(31)的底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出气孔(5),所述第二出气孔(5)、圆锥台(31)底面以及燃烧器下盖(2)形成外环火管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32)与圆锥台(31)相连接的一端的外圆周面上固定设置有齿轮结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下盖(2)包括底盖(21)、形成于所述底盖(21)的外圆边缘的导向环(22)以及设于底盖(21)上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上设置有与柱体(32)相匹配的第一安装孔(231),所述第一安装孔(231)贯穿于所述底盖(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环火的钣金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31)的内侧对称设置有锥形卡块(232),所述锥形卡块(232)与所述齿轮结构(7)的齿槽(71)相卡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张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万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