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13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组,上模组包括上模座、浮动板与压料板,上模座与浮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浮动板与压料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上模座的底侧设置有斜楔,浮动板的底侧设置有折弯模;下模组,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模板、折弯滑块、弹簧复位机构与挡板,下模板与挡板固定设置于下模座的顶侧,折弯滑块滑动连接于下模座的顶侧,折弯滑块位于下模板与挡板之间,弹簧复位机构连接于挡板与折弯滑块之间,下模座正对折弯滑块的一侧面设置有避空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工件完成多次折弯,并且降低了能耗,减少了设备的投入费用,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冲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在对工件进行多次折弯时,现有的加式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同一台冲压装置进行多次折弯,每次折弯前需要对工件的位置进行调整,此冲压方式效率较低,工序较多,难以提高加工效率,进行不同的工序需要多个工人协同完成,切换工序时还需要转运,较为麻烦,并且在反复拆装定位时,容易产生误差,使得加工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另一种是利用多台冲压装置先后对工件进行多次折弯,虽然加快了加工效率,但需要投入较多的机床设备,工作时的能耗大,投入的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弯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弯模具,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浮动板与压料板,所述上模座与所述浮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压料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所述上模座的底侧设置有斜楔,所述浮动板的底侧设置有折弯模;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下模板、折弯滑块、弹簧复位机构与挡板,所述下模板与所述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位于所述下模板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弹簧复位机构连接于所述挡板与所述折弯滑块之间,所述下模板正对所述折弯滑块的一侧面设置有避空槽;其中,所述折弯滑块用于克服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的弹力向靠近所述避空槽的方向滑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弯滑块拉向所述挡板。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下模板的顶面可放置待折弯的工件,将上模座连接至外设的动力源,动力源可带动上模座上下运动,当上模座向下运动时,位于最下侧的压料板先与压料板上的工件接触,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同时被压缩,由于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使得第二弹性件先被压缩至最短,从而压料板可先将工件压紧在下模板上,然后上模座继续带动浮动板下压,浮动板上的折弯模与工件接触,并对工件折弯出第一折边,此时上模座继续下行,上模座底侧的斜楔开始与折弯滑块接触,并对折弯滑块产生下压力,斜楔对折弯滑块的压力被分解为水平上的力与向下的力,折弯滑块依靠水平上的力克服弹簧复位机构的弹力并向避空槽的方向滑动,在滑动的同时对工件的第一折边再折弯出第二折边,折弯完成后动力源带动上模座上升至原位,而折弯滑块则依靠弹簧复位机构的弹力回复至原位,如此完成对工件的多次折弯,整个过程利用一个动力源驱动即可,降低了能耗,并且只需要一套模具,减少了设备的投入费用,整个过程需要手工操作的工序较少,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滑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沿靠近所述挡板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斜切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a,所述a的角度不大于45度,所述斜楔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斜切面,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互平行,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斜楔下压所述折弯滑块时,所述第一斜切面与所述第二斜切面相抵。当斜楔下压折弯滑块时,利用第一斜切面与第二斜切面的配合,将部分压力转化为对折弯滑块的推力,a的角度不大于45度,避免折弯滑块的受力主要为向下的压力,容易造成折弯滑块滑动不顺,容易爆裂的问题,确保折弯滑块顺利地完成折弯动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的角度为35度。此时斜楔对折弯滑块产生的横向分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滑动更加顺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复位机构包括限位杆、限位肩与第三弹簧,所述限位杆穿插于所述挡板内,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折弯滑块上,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肩,所述第三弹簧套接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相抵,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肩相抵,所述上模座带动所述斜楔下压所述折弯滑块时,所述第三弹簧被压缩。当斜楔下压折弯滑块、使折弯滑块向靠近避空槽的方向运动时,折弯滑块拉动限位杆在挡板内平移,限位肩与挡板之间的第三弹簧被压缩,当斜楔向上运动时,斜楔逐渐撤去对折弯滑块的压力,此时第三弹簧逐渐原状,其弹力使折弯滑块向靠近挡板的方向运动,此处的限位杆既起到对折弯滑块结构连接并传递动力的作用,还避免了第三弹簧压缩时扭曲的问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座与所述浮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板顶侧的第一套筒、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模座底侧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穿插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利用第一套筒与第一导杆的孔轴配合,可提高浮动板活动时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组件设置有多个,以确保活动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压料板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压料板顶侧的第二套筒、固定设置于所述浮动板底侧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穿插于所述第二套筒内。同样的,利用第二套筒与第二导杆的孔轴配合,可提高压料板活动时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连接组件设置有多个,以确保活动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滑块与所述下模座之间设置有下垫板。利用下垫板可避免折弯滑块滑动时对下模座产生的磨蚀。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滑块通过滑轨滑槽连接于所述下垫板上。在折弯滑块的两侧设置导轨,导轨固定在下垫板上,折弯滑块上具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折弯滑块可沿导轨滑槽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即在避空槽与挡板之间来回滑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110-上模座、120-浮动板、130-压料板、140-第一弹性件、150-第二弹性件、160-折弯模、170-斜楔、180-第一连接组件、190-第二连接组件、210-下模座、220-下模板、221-避空槽、230-折弯滑块、241-限位杆、242-限位肩、243-第三弹簧、250-挡板、260-下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10)、浮动板(120)与压料板(130),所述上模座(110)与所述浮动板(12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40),所述浮动板(120)与所述压料板(130)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50),所述第二弹性件(150)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40)的弹性系数,所述上模座(110)的底侧设置有斜楔(170),所述浮动板(120)的底侧设置有折弯模(160);/n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210)、下模板(220)、折弯滑块(230)、弹簧复位机构与挡板(250),所述下模板(220)与所述挡板(250)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座(210)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230)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210)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230)位于所述下模板(220)与所述挡板(250)之间,所述弹簧复位机构连接于所述挡板(250)与所述折弯滑块(230)之间,所述下模板(220)正对所述折弯滑块(230)的一侧面设置有避空槽(221);/n其中,所述折弯滑块(230)用于克服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的弹力向靠近所述避空槽(221)的方向滑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弯滑块(230)拉向所述挡板(2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座(110)、浮动板(120)与压料板(130),所述上模座(110)与所述浮动板(12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140),所述浮动板(120)与所述压料板(130)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150),所述第二弹性件(150)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40)的弹性系数,所述上模座(110)的底侧设置有斜楔(170),所述浮动板(120)的底侧设置有折弯模(160);
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座(210)、下模板(220)、折弯滑块(230)、弹簧复位机构与挡板(250),所述下模板(220)与所述挡板(250)固定设置于所述下模座(210)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230)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座(210)的顶侧,所述折弯滑块(230)位于所述下模板(220)与所述挡板(250)之间,所述弹簧复位机构连接于所述挡板(250)与所述折弯滑块(230)之间,所述下模板(220)正对所述折弯滑块(230)的一侧面设置有避空槽(221);
其中,所述折弯滑块(230)用于克服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的弹力向靠近所述避空槽(221)的方向滑动,所述弹簧复位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弯滑块(230)拉向所述挡板(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滑块(23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斜切面,所述第一斜切面沿靠近所述挡板(250)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一斜切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a,所述a的角度不大于45度,所述斜楔(170)的底面设置有第二斜切面,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相互平行,所述上模座(110)带动所述斜楔(170)下压所述折弯滑块(230)时,所述第一斜切面与所述第二斜切面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a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陈振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万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