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10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机械支撑装置,涉及建筑机械的支撑防护领域,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均呈“U”字形结构,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缓冲杆、滑块、缓冲槽和缓冲弹簧,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缓冲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弹簧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还设有降阻结构,所述降阻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缓冲槽两侧的槽体和嵌设在所述槽体内的滚珠,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自身各部件间存在的摩擦力较大导致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差的问题。

Construction machinery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机械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机械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中使用到的机械体积一般较大,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建筑机械若在长时间的工作中不进行减震缓冲防护,可能会对其内部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失,影响其正常使用,降低建筑机械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中会使用具有减震缓冲作用的支撑装置对工作中的建筑机械进行防护。申请号为201720858605.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机械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支撑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柱的底端,两个液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同一个支撑座的底端,所述底座顶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对称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固定焊接在两个第一滑槽两侧内壁上,两个第一滑块上均转动安装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分别远离两个第一滑块的一端均转动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顶端对称安装在支撑座底端,两个支撑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焊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第二连接杆活动安装在凹槽内,所述凹槽两侧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连接杆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滑槽内,所述凹槽远离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固定焊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第二连接杆上。上述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一弹簧、支撑杆、固定块配合使用,其中支撑杆推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对支撑座进行缓冲,抵消支撑座的部分压力,本技术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且支撑杆对于第一滑块的作用力同时作用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因此支撑杆在推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时,第一滑块在滑动过程中可能会因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存在的较大的摩擦力导致运动卡顿或者滑动不平稳的问题,降低支撑装置的减震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机械支撑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自身各部件间存在的摩擦力较大导致的减震缓冲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建筑机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均呈“U”字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杆、滑块、缓冲槽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面上,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缓冲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外侧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弹簧进行连接,所述缓冲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下端以及所述滑块的上端部进行铰接,形成所述缓冲杆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缓冲槽进行往复滑动并对缓冲弹簧进行挤压的结构,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减小所述滑块在所述缓冲槽内滑动时与所述缓冲槽侧壁之间摩擦力的降阻结构,所述降阻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缓冲槽两侧的槽体和嵌设在所述槽体内的滚珠。在上述支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槽体与所述缓冲槽的内部连通,各所述滚珠可在所述槽体内转动,各所述滚珠在所述槽体内部分延伸至所述缓冲槽内并在所述缓冲槽内与所述滑块的侧壁接触。在上述支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槽体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该技术方案中的支撑装置放置在建筑机械的下方,当建筑机械工作发生晃动时挤压支撑顶板,支撑底板向下运动并进一步对两个缓冲杆产生挤压,两个缓冲杆受力沿缓冲槽推动滑块,进一步滑块对位于缓冲槽和滑块之间的缓冲弹簧进行挤压,缓冲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产生弹力,对支撑顶板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最终对建筑机械提供缓冲防护,滑块与缓冲槽之间设置有降阻结构,降阻结构中的槽体开设在缓冲槽的两侧并与缓冲槽的内部连通,槽体内嵌设有多个滚珠,各滚珠部分延伸出槽体并在缓冲槽内与滑块的侧壁接触,滑块与缓冲槽侧壁之间的滑动摩擦方式通过降阻结构转化为滚动摩擦,滑块的底端呈圆弧状结构,进一步减少了滑块与缓冲槽底端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有效避免了滑块在缓冲槽内滑动时容易发生卡顿的情况,加强对建筑机械的缓冲防护作用。在上述支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支撑顶板之间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槽和减震弹簧,所述连接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左、右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槽内并在所述连接槽内通过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连接槽的底端进行连接。在上述支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连接杆底端宽度增加的结构,所述连接槽的上端部沿水平方向向内侧延伸形成所述连接槽开口处宽度小于其内部宽度的结构。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建筑结构用于对放置在支撑顶板上方的建筑机械进一步提供减震防护,支撑顶板受到压力后向下运动并带动连接杆在连接槽内向下运动,连接杆在连接槽内向下运动时,对减震弹簧产生挤压,在减震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对支撑顶板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进而实现对建筑机械的减震缓冲防护,同时连接槽开口端与连接杆底端的结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连接杆由连接槽内滑脱。在上述支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杆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缓冲杆在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呈倒“V”字形结构,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上端部与所述支撑顶板的中间位置处进行铰接,两个所述缓冲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缓冲杆的中间位置处进行固定连接。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两个缓冲杆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缓冲杆在受到支撑顶板的压力下向两侧滑动时,对弹簧进行拉伸,弹簧拉伸时产生的弹力作用对缓冲杆起到一定的缓冲防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在竖直方向上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缓冲槽在水平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为缓冲槽在竖直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1-支撑顶板、2-支撑底板、3-缓冲杆、4-缓冲槽、5-滑块、6-缓冲弹簧、7-槽体、8-滚珠、9-连接杆、10-连接槽、11-减震弹簧、1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机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均呈“U”字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杆、滑块、缓冲槽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缓冲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外侧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弹簧进行连接,所述缓冲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下端以及所述滑块的上端部进行铰接,形成所述缓冲杆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缓冲槽内进行往复滑动并对所述缓冲弹簧进行挤压的结构,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减小所述滑块在所述缓冲槽内滑动时与所述缓冲槽侧壁之间摩擦力的降阻结构,所述降阻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缓冲槽两侧的槽体和嵌设在所述槽体内的滚珠。/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机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均呈“U”字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与所述支撑顶板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板与所述支撑底板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杆、滑块、缓冲槽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滑块设于所述缓冲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外侧的端部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弹簧进行连接,所述缓冲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支撑顶板的下端以及所述滑块的上端部进行铰接,形成所述缓冲杆通过所述滑块在所述缓冲槽内进行往复滑动并对所述缓冲弹簧进行挤压的结构,所述滑块与所述缓冲槽的侧壁之间还设有用于减小所述滑块在所述缓冲槽内滑动时与所述缓冲槽侧壁之间摩擦力的降阻结构,所述降阻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缓冲槽两侧的槽体和嵌设在所述槽体内的滚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与所述缓冲槽的内部连通,各所述滚珠可在所述槽体内转动,各所述滚珠在所述槽体内部分延伸至所述缓冲槽内并在所述缓冲槽内与所述滑块的侧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栓栓李松波王琨张昌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