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及吸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921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设置在吸油烟机中,包括设置在蜗壳中的风道以及蜗舌,其中,吸油烟机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风道蜗壳的进风口中,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同时,所述叶轮的中心位于所述风道的中心与所述蜗舌之间的区域,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叶轮在蜗壳中设计为偏心状态,减小气流损失,提升风量。

A kind of eccentric air duct volute and range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及吸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吸油烟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及吸油烟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吸油烟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吸油烟机多为多翼离心风机,进行吸气、排气。离心风机则是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对气流做功,并通过蜗壳的扩压作用从叶轮的径向排出。离心风机的蜗壳采用近似对数螺旋线或近似阿基米德旋线进行设计的,蜗壳逐渐扩展,其中传统的吸油烟机中,叶轮和蜗壳的几何中心重合,这种吸油烟机在工作过程中,气流在蜗壳内的风道中流动,在蜗壳的蜗舌处损失较大,为了获得较大的风量,如果对风道、叶轮、电机等部件进行尺寸增加的话,成本太高,得不偿失,所以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增加风量的风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及吸油烟机,通过将叶轮在蜗壳中设计为偏心状态,减小气流损失,提升风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设置在吸油烟机中,包括设置在蜗壳中的风道以及蜗舌,其中,吸油烟机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风道蜗壳的进风口中,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同时,所述叶轮的中心位于所述风道的中心与所述蜗舌之间的区域,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进一步,所述风道蜗壳还包括出风口、围板、风道前板以及风道后板,所述围板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所述蜗舌,从所述蜗舌处到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后板为倾斜状态。进一步,所述风道后板中倾斜部分与设置在所述叶轮周围的部分的夹角在140°-170°之间。进一步,所述风道前板配合所述风道后板的倾斜状态,形成所述出风口。进一步,所述围板由若干块直径不同的圆弧板组成。进一步,所述圆弧板之间通过螺钉或胶水或者焊接进行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吸油烟机,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油烟机,设置有上述的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进一步,所述吸油烟机包括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风道前板上的挡圈,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后板上,所述叶轮安装在所述电机上,所述挡圈安装在所述风道前板的进风口处。进一步,所述叶轮为直筒型。进一步,所述叶轮为锥筒型。本技术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通过将叶轮的中心和风道的中心偏心设置,通过改变叶轮与蜗舌的相对位置同时相对应地改变了叶轮的出风角度,改变了蜗舌处的流场,减小了蜗舌处的高压区,从而使得蜗舌处气流对蜗舌的撞击减小,使蜗舌处气流损失减小,从而使风量增加。其中将叶轮的中心设置在风道的中心与蜗舌之间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与风道同心设置的叶轮,本技术中的叶轮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气流从叶轮中甩出直接进入出风口中,使撞击到风道蜗壳上的气流减少,使得蜗舌处的高压区减小,同时提高了风道中气流的流畅程度,提高了风量。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偏心距相对较小,本技术中叶轮上可直接甩出到出风口的风量与传统的同心设置的叶轮能直接甩出到出风口的风量的差距不明显,故而风机的风量的提高并不明显;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时,叶轮距离蜗壳较近,导致蜗舌处的流场会产生“挤压区”,挤压区使得气流流速增加,导致气流在蜗舌处形成“旋涡”,无法排出,会增加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小于15°时,相较于传统的同心设置的叶轮,叶轮风量提升不明显;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大于60°时,叶轮与风道蜗舌的距离产生新的变化,相对距离较近,蜗舌处的气流流速增加,风道蜗舌的高压区会增加,从而加大了整机噪音。本技术中,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的同时,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这样使得叶轮甩出的气流能够大量地直接从出风口排出,减小气流对蜗壳的撞击,同时降低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同心设置的叶轮的对比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锥筒型叶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设计思想,下面结合示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设置在吸油烟机中,包括设置在蜗壳中的风道以及蜗舌,其中,吸油烟机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风道蜗壳的进风口中,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同时,所述叶轮的中心位于所述风道的中心与所述蜗舌之间的区域,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本技术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通过将叶轮的中心和风道的中心偏心设置,通过改变叶轮与蜗舌的相对位置同时相对应地改变了叶轮的出风角度,改变了蜗舌处的流场,减小了蜗舌处的高压区,从而使得蜗舌处气流对蜗舌的撞击减小,使蜗舌处气流损失减小,从而使风量增加。其中将叶轮的中心设置在风道的中心与蜗舌之间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与风道同心设置的叶轮,本技术中的叶轮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气流从叶轮中甩出直接进入出风口中,使撞击到风道蜗壳上的气流减少,使得蜗舌处的高压区减小,同时提高了风道中气流的流畅程度,提高了风量。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偏心距相对较小,本技术中叶轮上可直接甩出到出风口的风量与传统的同心设置的叶轮能直接甩出到出风口的风量的差距不明显,故而风机的风量的提高并不明显;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时,叶轮距离蜗壳较近,导致蜗舌处的流场会产生“挤压区”,挤压区使得气流流速增加,导致气流在蜗舌处形成“旋涡”,无法排出,会增加噪音,影响用户体验。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小于15°时,相较于传统的同心设置的叶轮,叶轮风量提升不明显;当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大于60°时,叶轮与风道蜗舌的距离产生新的变化,相对距离较近,蜗舌处的气流流速增加,风道蜗舌的高压区会增加,从而加大了整机噪音。所以,本技术中,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的同时,叶轮的中心与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蜗壳中的风道以及蜗舌,其中,吸油烟机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风道蜗壳的进风口中,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同时,所述叶轮的中心位于所述风道的中心与所述蜗舌之间的区域,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的风道蜗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蜗壳中的风道以及蜗舌,其中,吸油烟机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风道蜗壳的进风口中,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距离在5mm-10mm之间,同时,所述叶轮的中心位于所述风道的中心与所述蜗舌之间的区域,所述叶轮的中心与所述风道的中心的连线与所述风道的横轴线的夹角在15°-6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的风道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蜗壳还包括出风口、围板、风道前板以及风道后板,所述围板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所述蜗舌,从所述蜗舌处到所述出风口处的所述风道后板为倾斜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的风道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后板中倾斜部分与设置在所述叶轮周围的部分的夹角在140°-17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心的风道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前板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陈卫星刘毅韦磊于巍巍周海昕班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