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和同轴安装在筒体下端的刀盘,所述刀盘边缘和所述筒体下端边缘铰接,所述刀盘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在所述刀盘背离筒体的盘面上,每一扇形进渣口的一径向边缘连接有一耐磨板,两耐磨板沿所述刀盘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20~40°,且所述耐磨板向所述进渣口一侧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成孔底部沉渣厚度过厚的问题,满足成孔后孔底沉渣厚度≤5cm的要求。
A new type of rotary dri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
本技术涉及施工装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
技术介绍
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和同轴安装在筒体下端的刀盘,所述刀盘边缘和所述筒体下端边缘铰接,刀盘正对筒体的盘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卡块,筒体壁上设置有卡口,在钻进时,卡块嵌入卡口中使刀盘与筒体连接,钻进完成后将掏渣筒提至地面时,卡块从卡口中脱离使刀盘一侧与筒体分离,筒体下端打开排出筒体内泥土。现有的刀盘均为斗齿式,即刀盘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在进渣口的边缘沿直线布置有多个斗齿,斗齿高度一般10-15cm,为圆锥齿形,齿间距10cm左右,斗齿的轴线与刀盘面的夹角角度一般为60°,掏渣筒筒身遍布排水孔。然而现有的这种掏渣筒在使用时,由于斗齿与刀盘间开合角度较大,在旋挖钻机钻进完成后上提掏渣筒时,筒体内保留的泥土容易从斗齿与刀盘间漏出,导致钻好的孔中沉渣厚度过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能够解决成孔底部沉渣厚度过厚的问题,满足成孔后孔底沉渣厚度≤5cm的要求。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和同轴安装在筒体下端的刀盘,所述刀盘边缘和所述筒体下端边缘铰接,所述刀盘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在所述刀盘背离筒体的盘面上,每一扇形进渣口的一径向边缘连接有一耐磨板,两耐磨板沿所述刀盘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20~40°,且所述耐磨板向所述进渣口一侧倾斜。优选的是,所述刀盘上两扇形进渣口及所述刀盘与所述筒体铰接处之外的部分的边缘设置有卷边,所述卷边套在所述筒体下端侧壁外。优选的是,所述筒体靠近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优选的是,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设置有至少一块背撑板。优选的是,所述耐磨板的板厚为3cm,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的连接长度不小于10cm。优选的是,所述卷边的高度不低于5cm。优选的是,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设置有两块背撑板。优选的是,所述背撑板的板厚为3cm。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取消了现有的掏渣筒刀盘上的斗齿,替换为耐磨板,不仅能有效的清除孔底沉渣,施工效率和现有掏渣筒施工效率一样,并未增加施工时间,且减少了孔底沉渣厚度,实测沉渣为2~3cm,满足要求。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1和同轴安装在筒体1下端的刀盘2,所述刀盘2边缘和所述筒体1下端边缘铰接,所述刀盘2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2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3,在所述刀盘2背离筒体1的盘面上,每一扇形进渣口3的一径向边缘连接有一耐磨板4,两耐磨板4沿所述刀盘2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板4与所述刀盘2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20~40°,且所述耐磨板4向所述进渣口一侧倾斜,理想的是,所述耐磨板4与所述刀盘2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30°。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当钻进完成后需要将掏渣筒从成孔中提出时,由于耐磨板4与刀盘2面间夹角较小,这样更容易兜住掏渣筒内的泥土,同时还避免了现有掏渣筒的斗齿间隙漏出细小碎土块。若耐磨板4与刀盘2面间夹角间交角小于20℃,则会导致钻进时耐磨板4切入泥土中角度过小,影响钻进效率。本实施例取消了现有的掏渣筒刀盘2上的斗齿,替换为耐磨板4,不仅能有效的清除孔底沉渣,施工效率和现有掏渣筒施工效率一样,并未增加施工时间,且减少了孔底沉渣厚度,实测沉渣为2~3cm,满足要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刀盘2上两扇形进渣口3及所述刀盘2与所述筒体1铰接处之外的部分的边缘设置有卷边5,所述卷边5套在所述筒体1下端侧壁外,由于现有的刀盘2与筒体1并不是焊接成一体的,所以,掏渣筒上提时,会有细小碎土块从刀盘2与筒体1间缝隙漏出,在刀盘2边缘增加卷边5后,能挡住细小碎土块漏出,降低了孔底沉渣厚度。这里卷边5和筒体1侧壁间需有间隙,若卷边5紧密接触筒体1侧壁,则刀盘2会卡在筒体1上,无法开启筒体1下端口。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靠近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6。原有的掏渣筒筒身遍布排水孔6,由于筒体1内满载泥土,靠近筒身下部的内压较大,此处的排水孔6排出的水压较大,容易冲刷孔壁,不仅破坏孔壁形貌同时还造成孔底沉渣增多。本实施例将排水孔6改到设在靠近筒体1上端的侧壁则避免了此类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板4与所述刀盘2间设置有至少一块背撑板7,这样能增强耐磨板4与刀盘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钻进过程中耐磨板4被折断。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板4的板厚为3cm,所述耐磨板4与所述刀盘2的连接长度不小于10cm,所述耐磨板4与刀盘2一般通过满焊的方式固接,焊完后还需要进行焊缝探伤,确保焊接良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卷边5的高度不低于5cm,过低则起不到阻止碎土漏出的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板4与所述刀盘2间设置有两块背撑板7,这样刚好能满足耐磨板4的最低结构强度要求,设过多背撑板7则会提高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撑板7的板厚为3cm,太薄则背撑板7对耐磨板4的支撑作用不足,太厚则提高了制作成本。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和同轴安装在筒体下端的刀盘,所述刀盘边缘和所述筒体下端边缘铰接,所述刀盘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盘背离筒体的盘面上,每一扇形进渣口的一径向边缘连接有一耐磨板,两耐磨板沿所述刀盘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20~40°,且所述耐磨板向所述进渣口一侧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包括筒体和同轴安装在筒体下端的刀盘,所述刀盘边缘和所述筒体下端边缘铰接,所述刀盘上开设有沿所述刀盘中心对称分布的两扇形进渣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刀盘背离筒体的盘面上,每一扇形进渣口的一径向边缘连接有一耐磨板,两耐磨板沿所述刀盘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耐磨板与所述刀盘间形成的锐角夹角呈20~40°,且所述耐磨板向所述进渣口一侧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盘上除两扇形进渣口及所述刀盘与所述筒体铰接处之外的部分的边缘设置有卷边,所述卷边套在所述筒体下端侧壁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挖钻机掏渣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权,盛重权,陈世凯,崔明亮,邢利科,黄先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