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孝南专利>正文

分子吸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0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吸附器,它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它可吸附经空气消毒器处理后空气中存留的有害分子,彻底净化空气,能有效地确保处理后的空气健康纯净,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清化装置,确切地讲是一种分子吸附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消毒器可有效清除空气中大量的细菌、灰尘、病毒和有害气体,但是,经空气消毒器处理的空气中仍会有部分有害分子存留,例如分解病毒后的基因碎片或分解有害气体后残存的有害分子。因此,现有的空气消毒器仍无法消除空气中一切有害物质,做到彻底净化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分子吸附器,它与在现有空气消毒器的出风口相连接,利用其内部的吸附层将空气消毒器无法分解消除的有害分子完全吸附清除,能有效地确保消毒后的空气健康纯净。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本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联通,第一壳体上开设进风口,第二壳体上开设出风口。第二壳体内安装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的上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挡风板的下端与第二壳体连接。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构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联通,第一壳体上开设进风口,第二壳体上开设出风口。第二壳体内安装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第一挡风板的上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挡风板的下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分别与第二壳体插卸连接。吸附层是羊毛毡层。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是插卸连接。出风口处安装过滤网。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可吸附经空气消毒器处理后空气中存留的有害分子,彻底净化空气,能有效地确保处理后的空气健康纯净,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本技术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本技术使用时,将壳体上的进风口与空气消毒器上的出风口相连,空气由空气消毒器进入壳体内。空气流经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时,其内存留的有害分子会被吸附层6完全吸附,经吸附处理后的洁净空气由出风口排出。实施例二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壳体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构成,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联通,第一壳体1上开设进风口9,第二壳体2上开设出风口4。第二壳体2内安装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第一挡风板3的上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第二挡风板7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本技术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本技术使用时,将第一壳体1上的进风口9与空气消毒器上的出风口相连,空气由空气消毒器依次流经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空气流经第一挡风板3、第二挡风板7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2内表面时,其内存留的有害分子会被吸附层6完全吸附,经吸附处理后的结净空气由出风口4排出。实施例三分子吸附器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壳体内安装挡风板的数量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增加。壳体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构成,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联通,第一壳体1上开设进风口9,第二壳体2上开设出风口4。第二壳体2内安装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第一挡风板3的上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第二挡风板7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分别与第二壳体2插卸连接,当挡风板使用一定时期后,可将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卸下,并将新的挡风板插接入第二壳体2内。吸附层6是羊毛毡层,吸附层6还可以是过滤布层、活性碳层或由其它有吸附功能材料构成的吸附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是插卸连接,使用时可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插接在一起,当使用一定时期后可将第二壳体2卸下并消毁,以彻底消除有害物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也可相螺纹连接。出风口4处安装过滤网5。本技术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各零部件并组装。本技术使用时,将壳体上的进风口9与空气消毒器上的出风口相连,空气由空气消毒器依次进入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内,空气流经第一挡风板3、第二挡风板7的外表面和第二壳体2内表面时,其内存留的有害分子会被羊毛毡层完全吸附,经吸附处理后的结净空气由出风口4经过滤网5过滤后排出。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权利要求1.分子吸附器,它有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构成,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联通,第一壳体(1)上开设进风口(9),第二壳体(2)上开设出风口(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内安装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第一挡风板(3)的上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第二挡风板(7)的下端与第二壳体(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挡风板(3)和第二挡风板(7)分别与第二壳体(2)插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吸附层(6)是羊毛毡层。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是插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出风口(4)处安装过滤网(5)。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子吸附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是插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吸附器,它有壳体,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它可吸附经空气消毒器处理后空气中存留的有害分子,彻底净化空气,能有效地确保处理后的空气健康纯净,并且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F24F3/12GK2808152SQ20052008486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日专利技术者宋孝南, 韩志平, 梁松 申请人:宋孝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分子吸附器,它有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安装至少一块挡风板,挡风板的一端与壳体连接,挡风板外表面和壳体内表面上设有吸附层(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孝南韩志平梁松
申请(专利权)人:宋孝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