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15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包括钢柱、中间梁、短梁、连接板、黄铜摩擦板、挡板组件、高强锚杆和碟形弹簧;短梁与钢柱侧壁的翼缘固定连接,中间梁和短梁之间存在间隙;连接板的一端与中间梁的腹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短梁的腹板铰接;黄铜摩擦板设置在连接板和短梁之间;高强锚杆一端穿过弹簧挡板,另一端穿过钢柱的两块翼缘并固定;碟形弹簧套装在挡板组件远离钢柱一侧的高强锚杆上,以及钢柱与挡板组件之间。结构构建通过基础构建、小震测试、参数选择、节点性能化设计和大震检验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钢框架梁柱节点的塑性铰的形成,实现大震作用下梁柱节点无损伤或轻微损伤,震后节点无需修复即可投入使用。

A kind of self reset beam column energy dissipation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消能减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抗震思想以保护生命为首要目标,通过延性设计避免结构在强震下发生倒塌。这种延性设计是以允许结构主要受力构件发生塑性变形为代价的。同时,结构在使用期间可能会遭受到比设防烈度更强的地震作用,也会导致结构发生损伤和残余变形。事实上,近些年的地震灾害表明,地震中建筑倒塌和人员死亡的数量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仍然十分巨大,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经济损伤是由于地震时建筑受损严重,震后难以修复;或者修复时间过长,建筑功能中断,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结构的概念。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者稍加修复即可恢复使用功能的结构,其主要目的是使结构具备震后快速恢复使用功能的能力,从而减轻由于结构震后功能中断带来的影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自复位结构体系和摇摆结构体系。带有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体系,通过将损伤或变形集中于可更换的薄弱部位,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中间梁(2)、短梁(3)、连接板(4)、黄铜摩擦板(5)、挡板组件(6)、高强锚杆(7)和碟形弹簧(8);/n所述钢柱(1)竖直布置,所述中间梁(2)横向布置;/n所述短梁(3)位于所述钢柱(1)和所述中间梁(2)之间,其一端与所述钢柱(1)侧壁的翼缘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梁(2)和所述短梁(3)之间存在间隙;/n所述连接板(4)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梁(2)的腹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短梁(3)的腹板铰接;/n所述黄铜摩擦板(5)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和所述短梁(3)的腹板之间;/n所述挡板组件(6)固定在所述中间梁(2)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柱(1)、中间梁(2)、短梁(3)、连接板(4)、黄铜摩擦板(5)、挡板组件(6)、高强锚杆(7)和碟形弹簧(8);
所述钢柱(1)竖直布置,所述中间梁(2)横向布置;
所述短梁(3)位于所述钢柱(1)和所述中间梁(2)之间,其一端与所述钢柱(1)侧壁的翼缘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梁(2)和所述短梁(3)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连接板(4)的一端与所述中间梁(2)的腹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4)的另一端与所述短梁(3)的腹板铰接;
所述黄铜摩擦板(5)设置在所述连接板(4)和所述短梁(3)的腹板之间;
所述挡板组件(6)固定在所述中间梁(2)的底部;
所述高强锚杆(7)对应所述挡板组件(6)的位置,其一端穿过所述挡板组件(6),另一端穿过所述钢柱(1)的两块翼缘并固定;
所述碟形弹簧(8)套装在所述挡板组件(6)远离所述钢柱(1)一侧的所述高强锚杆(7)上,以及所述钢柱(1)与所述挡板组件(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为两块,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中间梁(2)和所述短梁(3)的腹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