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533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针对井盖本体(1)侧面一周引入气囊(4)结构方案,配合外桶体(2)内壁所设的卡位凹槽(14),井盖本体(1)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时,在井盖本体(1)下方所悬置水浸传感器(8)的检测下,针对井道内的漫水现象进行检测,以此触发控制对气囊(4)的充气操作,气囊(4)膨胀填充于卡位凹槽(14)中,实现卡位;同时,引入无着力点结构的井盖本体(1)设计,避免井盖本体(1)被随意由外部打开,实现了防盗,并且对此设计电控抬升结构,通过所设计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同步工作控制,由内部对井盖本体(1)的抬升,实现对井盖本体(1)的打开,提高井盖的防盗效果。

A kind of anti-theft and anti surge well cover device with air bag clamp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属于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是最为常见的市政公共设施,用于封盖各个下水井口,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井盖层出不穷,但是不论什么样的井盖,一些基本问题依旧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诸如井盖丢失、以及井盖会在淹水时被水顶出,这两类都会使得井口处于空缺状态,行人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没有井盖的陷阱里,不是伤就是死;汽车就可能陷到陷井里,造成人员伤亡;没有井盖的地下水管和通讯设施就有可能造成破坏,损失更是巨大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引入气囊卡位结构方案,并配合无着力点的井盖本体设计,能够有效实现防盗效果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包括井盖本体、外桶体、沿口桶体、气囊、第一控制模块、自备电源、微型气泵、水浸传感器、第二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其中,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自备电源、微型气泵、水浸传感器相连接,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通信模块、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相连接;自备电源经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为微型气泵、水浸传感器进行供电;其中,井盖本体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井盖本体上设置环绕侧面一周的基座凹槽;气囊为首尾相对接的环形形状气囊,环形气囊的最小内径与井盖本体侧面基座凹槽内壁的最小外径相适应,环形气囊套设于井盖本体侧面的基座凹槽中,第一控制模块、自备电源和微型气泵固定设置于井盖本体的底面上,微型气泵的工作气嘴经导气管对接环形气囊,且导气管沿井盖本体内部布置,微型气泵在第一控制模块的控制下、通过工作气嘴针对环形气囊进行充放气操作,且微型气泵未受到充气操作时,微型气泵置于基座凹槽内部、不突出于基座凹槽的槽口;水浸传感器悬置于井盖本体底面下方预置高度位置;井盖本体的外径与外桶体的内径相适应;外桶体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的外径与外桶体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内部,沿口桶体的外壁与外桶体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的中心线与外桶体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的厚度;沿口桶体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面的内部,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电机所设位置的凹槽口分别固定设置盖板,各盖板上分别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外径相适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分别竖直向上穿过对应盖板上的通孔,第二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设置于沿口桶体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层中;第二控制模块连接市政供电网络进行取电、分别为通信模块、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高度彼此相同,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在第二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高度彼此相同;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时,井盖本体可分离式、水平置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顶面所在面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所在面相共面,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与井盖本体底面边缘相接触,井盖本体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外桶体内壁高于沿口桶体的一周设置卡位凹槽,基于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置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中时,外桶体内壁卡位凹槽的槽口与井盖本体侧面一周基座凹槽的槽口彼此位置相对应,且气囊环形结构基于充气操作膨胀、依次穿过基座凹槽的槽口、卡位凹槽的槽口,填充于卡位凹槽中,实现卡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杆,连杆的长度与所述水浸传感器悬置井盖本体下方的高度相适应,连杆的其中一端与井盖本体的底面相固定连接,连杆呈竖直姿态,水浸传感器设置于与连杆的另一端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装置盖,装置盖的敞开口盖设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自备电源、微型气泵上,且装置盖的敞开口边缘对接所述井盖本体的底面,以及微型气泵引/排气嘴穿出装置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均为无刷电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为第一ARM处理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为第二ARM处理器。本技术所述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采用全新结构设计,针对井盖本体侧面一周引入气囊结构方案,配合外桶体内壁所设的卡位凹槽,基于各微型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置于外桶体顶部敞开口中时,在井盖本体下方所悬置水浸传感器的检测下,针对井道内的漫水现象进行检测,并以此触发控制对气囊的充气操作,气囊膨胀填充于卡位凹槽中,实现卡位;同时,引入无着力点结构的井盖本体设计,避免井盖本体被随意由外部打开,实现了防盗,并且对此设计电控抬升结构,通过所设计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控制,实现由内部对井盖本体的抬升,实现对井盖本体的打开,有效提高井盖的防盗效果;(2)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中,进一步设计应用连杆,实现对水浸传感器在井盖本体下方预置高度位置的固定设置,有效保证了水浸传感器设置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了实际应用中水浸检测工作的稳定性;(3)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中,进一步设计装置盖,针对第一控制模块、自备电源、微型气泵的设置实现了保护性的封盖结构,为所引入设计的电控结构,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实际使用保护方案,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电控结构工作的稳定性;(4)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中,针对各微型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整个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的人性化设计;(5)本技术设计的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中,针对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一ARM处理器,以及针对第二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第二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的侧面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1)、外桶体(2)、沿口桶体(3)、气囊(4)、第一控制模块(5)、自备电源(6)、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第二控制模块(9)、通信模块(10)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11);其中,第一控制模块(5)分别与自备电源(6)、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相连接,第二控制模块(9)分别与通信模块(10)、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相连接;自备电源(6)经第一控制模块(5)分别为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进行供电;/n其中,井盖本体(1)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1)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1)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井盖本体(1)上设置环绕侧面一周的基座凹槽(12);气囊(4)为首尾相对接的环形形状气囊,环形气囊(4)的最小内径与井盖本体(1)侧面基座凹槽(12)内壁的最小外径相适应,环形气囊(4)套设于井盖本体(1)侧面的基座凹槽(12)中,第一控制模块(5)、自备电源(6)和微型气泵(7)固定设置于井盖本体(1)的底面上,微型气泵(7)的工作气嘴经导气管(17)对接环形气囊(4),且导气管(17)沿井盖本体(1)内部布置,微型气泵(7)在第一控制模块(5)的控制下、通过工作气嘴针对环形气囊(4)进行充放气操作,且微型气泵(7)未受到充气操作时,微型气泵(7)置于基座凹槽(12)内部、不突出于基座凹槽(12)的槽口;水浸传感器(8)悬置于井盖本体(1)底面下方预置高度位置;井盖本体(1)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n外桶体(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2)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2)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2)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3)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3)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3)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2)内部,沿口桶体(3)的外壁与外桶体(2)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3)的中心线与外桶体(2)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沿口桶体(3)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1)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3)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11)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面的内部,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电机所设位置的凹槽口分别固定设置盖板(13),各盖板(13)上分别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内径与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的外径相适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的伸缩杆分别竖直向上穿过对应盖板(13)上的通孔,第二控制模块(9)和通信模块(10)设置于沿口桶体(3)内壁与外壁之间的夹层中;第二控制模块(9)连接市政供电网络进行取电、分别为通信模块(10)、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进行供电;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电机高度彼此相同,且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在第二控制模块(9)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顶端高度彼此相同;/n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时,井盖本体(1)可分离式、水平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井盖本体(1)顶面所在面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所在面相共面,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的顶端与井盖本体(1)底面边缘相接触,井盖本体(1)随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顶端的同步上升而水平上升;/n外桶体(2)内壁高于沿口桶体(3)的一周设置卡位凹槽(14),基于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长度、井盖本体(1)置于外桶体(2)顶部敞开口中时,外桶体(2)内壁卡位凹槽(14)的槽口与井盖本体(1)侧面一周基座凹槽(12)的槽口彼此位置相对应,且气囊(4)环形结构基于充气操作膨胀、依次穿过基座凹槽(12)的槽口、卡位凹槽(14)的槽口,填充于卡位凹槽(14)中,实现卡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卡位式防盗防涌井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本体(1)、外桶体(2)、沿口桶体(3)、气囊(4)、第一控制模块(5)、自备电源(6)、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第二控制模块(9)、通信模块(10)和至少三个微型电控伸缩杆(11);其中,第一控制模块(5)分别与自备电源(6)、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相连接,第二控制模块(9)分别与通信模块(10)、以及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相连接;自备电源(6)经第一控制模块(5)分别为微型气泵(7)、水浸传感器(8)进行供电;
其中,井盖本体(1)的表面为圆形,井盖本体(1)的顶面、底面均为平面,井盖本体(1)为透水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形结构,井盖本体(1)上设置环绕侧面一周的基座凹槽(12);气囊(4)为首尾相对接的环形形状气囊,环形气囊(4)的最小内径与井盖本体(1)侧面基座凹槽(12)内壁的最小外径相适应,环形气囊(4)套设于井盖本体(1)侧面的基座凹槽(12)中,第一控制模块(5)、自备电源(6)和微型气泵(7)固定设置于井盖本体(1)的底面上,微型气泵(7)的工作气嘴经导气管(17)对接环形气囊(4),且导气管(17)沿井盖本体(1)内部布置,微型气泵(7)在第一控制模块(5)的控制下、通过工作气嘴针对环形气囊(4)进行充放气操作,且微型气泵(7)未受到充气操作时,微型气泵(7)置于基座凹槽(12)内部、不突出于基座凹槽(12)的槽口;水浸传感器(8)悬置于井盖本体(1)底面下方预置高度位置;井盖本体(1)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
外桶体(2)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外桶体(2)的口径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的口径相适应;外桶体(2)水平内嵌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与地下竖直井道口相对应的位置,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所在面与地面相平齐,外桶体(2)底面敞开口对接地下竖直井道口;沿口桶体(3)两端敞开、且相互贯通,沿口桶体(3)的外径与外桶体(2)的内径相适应,沿口桶体(3)固定内嵌设置于外桶体(2)内部,沿口桶体(3)的外壁与外桶体(2)的内壁之间相固定连接,沿口桶体(3)的中心线与外桶体(2)的中心线相共线;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低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的高度,且沿口桶体(3)顶面敞开口高度与外桶体(2)顶面敞开口高度之间的差值大于井盖本体(1)的厚度;沿口桶体(3)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大于微型电控伸缩杆(11)沿其伸缩杆方向投影的外径,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电机分别固定内嵌设置于沿口桶体(3)顶部敞开口边缘一周的表面上,且相邻微型电控伸缩杆(11)设置位置间的连线长度彼此相等,各微型电控伸缩杆(11)的电机分别位于其所设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风张盼辉张世鸣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迪芬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