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市政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底面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的检测单元、供电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为其他各个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来进行红外线检测的红外线检测电路和用来进行加速度检测的加速度检测电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智能井盖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Intelligent well cover and its u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井盖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市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井盖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井盖,是用来遮盖各种管道井口的市政设备,既是为了保护过往行人安全,又是为了美化市容市貌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数管道井口,尤其是下水道井口,都是开在马路边上,更有甚者直接开到马路中间,井盖不仅需要经历室外恶劣天气的日晒雨淋,还要被过路行人和车辆踩踏碾压,井盖的耗损非常大。而在一个街道上会有非常多的井盖,工作人员不可能及时发现某个井盖损坏或者某个井盖缺失,而井盖在损坏或者缺少的时候,对过往行人及车辆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为此,有人通过在井盖上安装一些电子设备来期望让井盖变得更加智能,现有的智能井盖一般都包括处理器以及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的红外探头和发射器,通过红外探头和发射器来确定井盖的位置。这种井盖虽然在前期使用还可以,但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灰尘污垢遮蔽红外线探头和发射器,使检测结果就不那么智能了。使用这种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使用成本较大,而且这种设备仅仅只能判断井盖位置是否变化,井盖是否缺失,对于井盖的那些没有引起位置变化的损坏完全检测不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井盖,用来解决现有智能井盖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智能井盖,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底面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的检测单元、供电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为其他各个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来进行红外线检测的红外线检测电路和用来进行加速度检测的加速度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除了传统的红外线检测外,增加了加速度检测,使盖体在出现异常情况,被搬动以及破损都能够被及时检测出来。且能够有效避免红外线检测不准的情况,安装盒主要安装在盖底上,减少了灰尘的污染,且检测不完全依赖于红外线检测电路,解决了现有智能井盖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所述安装盒具有四个侧面,所述每个侧面上均连通有一个透明的检测部;所述红外线检测电路具有用来进行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的红外线检测器,所述红外线检测器安装在检测部中。将红外线检测器安装在检测部中,避免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避免红外线检测器被灰尘污染。进一步,盖体上设置有用来供雨水通过的雨水孔,雨水孔正对检测部。通过雨水孔,使雨水能够落下清洗检测部上的灰尘,若在雨水少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在雨水孔上淋水不用开盖就可以清洗检测部,使红外线检测器件时刻都能避免被灰尘阻挡,且维护成本极低。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触摸电路,所述触摸电路包括触摸器件,所述触摸器件设置在盖底。当有人打开或者搬动盖体,难免会接触到触摸器件,此时触摸电路就能够将产生的触摸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进一步,还包括与安装盒连通的安装囊,所述安装囊具有柔性外壁;所述加速度检测电路包括加速度检测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囊内。通过安装囊能够使盖体的细微动作都能够被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进一步,还包括与安装盒连通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靠近盖体边缘,所述触摸器件设置在安装片上。这样设置,能够使人在打开或者搬动盖体的时候,能够马上接触安装在安装片上的触摸器件。进一步,所述数据通讯单元,包括与数据处理单元连接的通信电路和NB_IOT模组电路,所述NB_IOT模组电路连接有SIM卡电路。通过NB_IOT模组电路和SIM卡电路,使数据通讯单元连接到物联网后台服务器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井盖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安装盒安装在盖底中间;步骤二,将红外检测电路中的红外线检测器安装在安装盒的四个侧面上;步骤三,将加速度电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安装囊中;步骤四,红外线检测电路通过红外检测器检测得到距离信号,并将距离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步骤五,加速度检测电路将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信号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步骤六,数据通信单元在接收到距离信号和加速度信号后,根据预设的距离信号范围和加速信号范围判断盖体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当盖体处于异常状态时,数据处理单元产生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数据通讯单元;步骤七,数据通讯单元将报警信息发送给与之连接的物联网后台服务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物联网的手段进行井盖报警信息的传送,能够充分利用物联网平台的自身优点完成对井盖的远程控制,做到智能报警,智能管理井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MCU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NB_IOT模组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触摸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SIM卡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通信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第一电源管理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NB_IOT电源开关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LCD稳压储能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唤醒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第二电源管理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程序下载接口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检测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复位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智能井盖控制电路中的加速度检测电路的逻辑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盖体1、检测部2、安装盒3、安装囊4、伸缩管5、安装片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井盖,包括盖体1,盖体1包括与路面基本平齐的盖顶和与盖顶位置相反的盖底,盖底一般在井盖盖住井口的时候,盖底与管道井的地面相对。盖顶和盖底之间为盖体1的圆周侧缘,简称侧缘。侧缘应为在经常打开盖体1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磨损,使侧缘与井口边缘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盖底上安装有控制电路盖体1上安装有安装盒,安装盒内安装有智能井盖控制电路。本实施例中,安装盒为一正方体盒子,通过在盖底螺钉连接的方式,将安装盒固定在盖底上。如图4至图17所示,安装盒内的智能井盖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的检测单元、供电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为其他各个单元供电。数据处理单元,包括MCU电路以及与MCU电路连接的LCD稳压储能电路、复位电路和程序下载接口电路;所述MCU电路采用低功耗单片机,实现脉冲计数,数据处理和存储。本方案中MCU电路采用ST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井盖,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底面的安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的检测单元、供电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为其他各个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来进行红外线检测的红外线检测电路和用来进行加速度检测的加速度检测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井盖,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底面的安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数据处理单元,以及与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连接的检测单元、供电单元和数据通信单元,其中,供电单元为其他各个单元供电;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用来进行红外线检测的红外线检测电路和用来进行加速度检测的加速度检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均连通有一个透明的检测部;所述红外线检测电路具有用来进行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的红外线检测器,所述红外线检测器安装在检测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盖体上设置有用来供雨水通过的雨水孔,雨水孔正对检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触摸电路,所述触摸电路包括触摸器件,所述触摸器件设置在盖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安装盒连通的安装囊,所述安装囊具有柔性外壁;所述加速度检测电路包括加速度检测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安装囊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国宾,尹林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