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可快速装拆的管桩和管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488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可快速装拆的管桩和管桩组件,端板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的一侧为向外对接面,向外对接面成型有若干个对接槽,各对接槽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对接槽之间成型有凸起的对接部,各对接槽和/或各对接部成型有安装通孔。制作管桩时,通过各安装通孔将端板固定在管桩的端部,管桩对接时,两个对接的端板通过对接槽和对接部实现快速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管桩连接技术领域。

End plate for pile butt joint, pile and pile components that can be quickly installed and disassemb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可快速装拆的管桩和管桩组件
本技术涉及管桩连接
,特别涉及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应用该端板后可快速装拆的管桩,以及由管桩拼接而成的管桩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PHC管桩桩间接头连接一般采用焊接,现场接桩施工需要的设备和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端板间直接焊接由于间距小,焊缝较窄,焊工水平差异,对施工的质量难以保证,容易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因此目前逐渐出现采用卡固方式对接管桩桩头,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1621065282.4)公开的预应力微型管桩卡扣式快速连接结构,其由带孔端板、带槽端板和多个连接销组成,带孔端板沿环向间隔分布第一预应力筋孔和销栓孔,连接销的上部置于销栓孔中且与其采用螺纹连接,设有销栓孔处的带孔端板设置圆形凸起,带槽端板沿环向间隔分布第二预应力筋孔和与连接销匹配对齐的销栓槽,连接销的下部贯穿销栓槽且与带槽端板采用卡扣式连接,连接销由圆柱形腔体和安装在圆柱形腔体上的V形对称弹簧片卡扣组成,通过V形对称弹簧片卡扣实现连接销与带槽端板的卡扣式连接。这种安装方式虽然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但是连接销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方便装拆。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方便管桩桩头之间快速装拆,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包括环形本体,环形本体的一侧为向外对接面,向外对接面成型有若干个对接槽,各对接槽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对接槽之间成型有凸起的对接部,各对接槽和/或各对接部成型有安装通孔。进一步,对接槽的一侧壁成型有限位面,限位面与对接槽底壁的夹角小于90°且不小于0°。进一步,在向外对接面,沿同一个圆周方向,对接部的宽度小于对接槽的宽度。进一步,安装通孔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孔和直径较小的第二孔。进一步,第二孔为阶梯孔,第二孔中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向外对接面。进一步,对接槽和对接部布置有防腐涂料。本技术提供可快速装拆的管桩,其包括桩本体,桩本体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用于对接的端板。进一步,桩本体的两端通过若干钢筋穿过安装通孔,钢筋的端部成型有限位部,限位部向钢筋的侧面凸起。本技术提供管桩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管桩。进一步,相邻两个管桩对接时,用于拼接两个端板中,其中一个端板的对接部置于另一个端板的对接槽中,对接部的一个侧壁与对应的对接槽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一用于插入钉销的空间。有益效果:制作管桩时,通过各安装通孔将端板固定在管桩的端部,管桩对接时,两个对接的端板通过对接槽和对接部实现快速拼接。本技术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可广泛应用于管桩连接
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中端板的结构图;图2为两个管桩对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显示对接槽和对接部的结构;图3为实施例一中端板的对接槽和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端板的对接槽和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中端板的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四中端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涉及可快速装拆的管桩,其包括桩本体17,桩本体17的两端分别布置有用于对接的端板。本技术涉及管桩组件,其包括至少两个管桩,相邻管桩通过端部的端板拼接。本技术涉及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包括环形本体11,环形本体11的一侧为向外对接面,环形本体11的另一侧朝向其所在的管桩桩头。向外对接面成型有若干个对接槽12,各对接槽12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对接槽12之间成型有凸起的对接部13。对接槽12的长度方向沿环形本体11的径向,对接槽12的两端敞口,对接槽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环形本体11的内圈和外圈。对接槽12的一侧壁成型有限位面14,限位面14与对接槽12底壁的夹角小于90°且不小于0°,两个端板对接时,对接槽12的限位面14可防止与其匹配的对接部13沿管桩的轴向脱离。对接槽12通过限位面14实现作为卡槽的功能,相应的,对接部13的一侧成型为具有卡固功能的结构,因此两个对接的端板之间通过对接槽12和对接部13相互卡合组成榫卯结构,这种拼接方式大幅减少接桩时间,方便装拆。对接槽1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8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18为垂直于向外对接面布置,第二侧壁与向外对接面的夹角为锐角,第二侧壁为限位面14,此可视为端板的实施例一。限位面14也可设计为平行于其所在对接槽12的底壁,即限位面14与对接槽12底壁的夹角为0°。限位面14为第二侧壁中的一部分,第二侧壁中除限位面14外的其他部位为垂直于对接槽12底壁设计,此可视为端板的实施例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侧壁中除限位面14外的其他部位还可设计为具有倾斜角度的侧壁,但主要起卡接作用的是限位面14。在向外对接面,沿同一个圆周方向,对接部13的宽度小于对接槽12的宽度,此处的宽度可视为对接部13和对接槽12在同一圆周上所占的弧长。相邻两个管转对接时,用于拼接的两个端板中,一个端板的对接部13置于另一个端板的对接槽12中,并转动其中一个端板,使对接部13与对接槽12卡合,对接部13的一个侧壁与对应的对接槽12的一个侧壁之间形成一用于插入钉销的空间,对接槽12的该侧壁为第一侧壁18。通过钉销紧固对接部13与对接槽12之间的卡合,避免两个端板之间出现松动。管桩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管桩在制作过程中,先将端板置于管桩的两端,然后浇筑混凝土,凝固后,运至施工现场将各管桩对接组装。各对接槽12和/或各对接部13成型有安装通孔,各安装通孔沿一圆周均匀分布,桩本体17的两端通过若干钢筋穿过安装通孔。例如,端板的实施例一中设计各对接槽12和各对接部13均成型有安装通孔;也可设计在各对接槽12设计安装通孔,此可视为端板的实施例三;也可设计在各对接部13设计安装通孔,此可视为端板的实施例四。安装通孔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孔15和直径较小的第二孔16,钢筋穿过第一孔15,然后转动端板,使钢筋置于对应的第二孔16中。第二孔16可设计为圆孔,也可设计为腰型孔。第二孔16为阶梯孔,第二孔16中直径较大的一端位于向外对接面,钢筋的端部成型有限位部,限位部向钢筋的侧面凸起,钢筋的端部为一T型结构,通过第二孔16的孔肩顶住限位部防止端板与管桩端部脱离。对接槽12和对接部13布置有防腐涂料,在环形本体11的侧面也可布置防腐涂料,防腐涂料选用环氧树脂和不锈钢粉末的混合物,通过涂覆防腐涂料提高管桩对接处的防腐蚀性能,有效延长了管桩基础的使用寿命。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本体(11),环形本体(11)的一侧为向外对接面,向外对接面成型有若干个对接槽(12),各对接槽(12)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对接槽(12)之间成型有凸起的对接部(13),各对接槽(12)和/或各对接部(13)成型有安装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本体(11),环形本体(11)的一侧为向外对接面,向外对接面成型有若干个对接槽(12),各对接槽(12)沿圆周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对接槽(12)之间成型有凸起的对接部(13),各对接槽(12)和/或各对接部(13)成型有安装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对接槽(12)的一侧壁成型有限位面(14),限位面(14)与对接槽(12)底壁的夹角小于90°且不小于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在向外对接面,沿同一个圆周方向,对接部(13)的宽度小于对接槽(1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安装通孔包括直径较大的第一孔(15)和直径较小的第二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管桩对接的端板,其特征在于:第二孔(16)为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永森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