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48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下桩体和上桩体,所述下桩体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板,且下对接板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上桩体与下桩体的端部分别设置了上对接板、下对接板,当方桩长度受限进行拼接安装的过程中,通过上对接板底端设置的插接块与下对接板顶端开设的插接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快速实现桩体的拼接,大大提高方桩拼接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对接的精准度,避免了对接端口的偏移,并通过坡口焊接法对预留的焊接坡口进行焊接,使其上桩体与下桩体固定形成整体,并且通过对接板底部预留的倒勾与混凝土填充层的固定配合,不但增强了对接板的牢固性,同时也大大提高桩体对接处的受力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

A reinforced concrete squar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
技术介绍
方桩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较为常见的建材之一,但是目前使用的方桩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使用长度不够的情况发生,且传统的对接方式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容易出现对接处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其接口处的抗剪切力不强,降低方桩使用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传统施工使用的方桩,会出现受力不均,承载强度低的现象,并且自身的重量也较为笨重,在施工移动过程中较为麻烦,从而增强了施工搬运强度,降低了施工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下桩体和上桩体,所述下桩体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板,且下对接板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上桩体的底端设置有上对接板,且上对接板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块,所述上对接板与下对接板之间通过焊接坡口焊接固定,所述下桩体和上桩体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优选的,所述上桩体与下桩体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填充层,且混凝土填充层的内部设置有螺纹钢,且螺纹钢共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螺纹钢之间通过箍筋套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上对接板与下对接板的底部设置有倒勾,且上对接板、下对接板与倒勾均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上对接板与插接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对接板与插接槽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上桩体与下桩体的长度相同,所述焊接坡口的焊接方式为坡口式焊接法。优选的,所述箍筋与螺纹钢的扎接形成的钢结构框架为圆形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上桩体与下桩体的端部分别设置了上对接板、下对接板,当方桩长度受限进行拼接安装的过程中,通过上对接板底端设置的插接块与下对接板顶端开设的插接槽的相互配合,可以快速实现桩体的拼接,大大提高方桩拼接安装的工作效率和对接的精准度,避免了对接端口的偏移,并通过坡口焊接法对预留的焊接坡口进行焊接,使其上桩体与下桩体固定形成整体,并且通过对接板底部预留的倒勾与混凝土填充层的固定配合,不但增强了对接板的牢固性,同时也大大提高桩体对接处的受力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2、本技术中,在上桩体与下桩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箍筋与螺纹钢扎接的圆柱形钢结构框架,通过圆柱形钢结构框架与混凝土填充层的相互受力配合,可有效增强桩体的受力强度,使其方桩在建筑施工使用时,受力更加均匀稳定,避免了传统方桩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的情况发生,并且通桩体中间位置处预制形成的圆形空腔,可以减轻方桩自身的重量,降低施工搬运强度,加快施工进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A放大图。图例说明:1、下桩体;2、下对接板;3、上对接板;4、上桩体;5、焊接坡口;6、插接槽;7、插接块;8、混凝土填充层;9、空腔;10、箍筋;11、螺纹钢;12、倒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技术包括下桩体1和上桩体4,下桩体1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板2,且下对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6,上桩体4的底端设置有上对接板3,且上对接板3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块7,上对接板3与下对接板2之间通过焊接坡口5焊接固定,下桩体1和上桩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9,且空腔9为圆形结构。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桩体4与下桩体1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填充层8,且混凝土填充层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钢11,且螺纹钢11共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螺纹钢11之间通过箍筋10套接固定,多根螺纹钢11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通过等距阵列分布可以增强其钢筋的受力强度,使螺纹钢11在工作过程受力更加均匀。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对接板3与下对接板2的底部设置有倒勾12,且上对接板3、下对接板2与倒勾12均为一体式结构,倒勾12共设置有两个,且倒勾12均为矩形结构。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对接板3与插接块7为一体式结构,下对接板2与插接槽6为一体式结构,且插接块7与插接槽6均为矩形结构,并且插接槽6的面积大于插接块7的面积。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桩体4与下桩体1的长度相同,焊接坡口5的焊接方式为坡口式焊接法,通过坡口式焊接法可以使桩体连接过程中焊接口更加匀称美观,焊壁的厚度层三角结构抗剪切能力更强。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箍筋10与螺纹钢11的扎接形成的钢结构框架为圆形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上对接板3底端设置的插接块7与下对接板2顶端开设的插接槽6的相互配合,对桩体的拼接安装,并通过坡口焊接法对预留的焊接坡口5进行焊接,使其上桩体4与下桩体1固定形成整体,并且通过对接板底部预留的倒勾12与混凝土填充层8的固定配合,不但增强了对接板的牢固性,同时也大大提高桩体对接处的受力强度和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上桩体4与下桩体1的内部均设置有箍筋10与螺纹钢11扎接的圆柱形钢结构框架,通过圆柱形钢结构框架与混凝土填充层8的相互受力配合,可有效增强桩体的受力强度,使其方桩在建筑施工使用时,受力更加均匀稳定,避免了传统方桩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的情况发生,并且通桩体中间位置处预制形成的圆形空腔9,可以减轻方桩自身的重量,降低施工搬运强度,加快施工进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下桩体(1)和上桩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体(1)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板(2),且下对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6),所述上桩体(4)的底端设置有上对接板(3),且上对接板(3)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块(7),所述上对接板(3)与下对接板(2)之间通过焊接坡口(5)焊接固定,所述下桩体(1)和上桩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包括下桩体(1)和上桩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体(1)的顶部设置有下对接板(2),且下对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插接槽(6),所述上桩体(4)的底端设置有上对接板(3),且上对接板(3)的底部设置有插接块(7),所述上对接板(3)与下对接板(2)之间通过焊接坡口(5)焊接固定,所述下桩体(1)和上桩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空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桩体(4)与下桩体(1)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填充层(8),且混凝土填充层(8)的内部设置有螺纹钢(11),且螺纹钢(11)共设置有多根,并且多根螺纹钢(11)之间通过箍筋(10)套接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思林
申请(专利权)人:兴宁市龙江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