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305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包括套筒、齿盘和盖板。其中:套筒套于支承结构上,套筒底端抵压于基础上,中部及顶端设于浮置板轨道内部,顶端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凸起的L型卡板,L型卡板,与套筒顶部上沿间形成水平开口的L型槽,相邻L型卡板间形成定位口;齿盘边沿上设有多个凸爪,所述的凸爪可卡入定位口中,并通过水平旋转齿盘使得凸爪与L型槽啮合;盖板下表面边沿处开设有多个卡槽,盖板盖于套筒顶部时L型卡板与卡槽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支承结构不容易出现侧向易位;通过套筒、齿盘,极大提高了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的安装效率;通过盖板限制齿盘旋转,并可以减少了外部杂物对内部支承结构的影响。

A fixe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floating slab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种。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各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也层出不穷,然而将这些多样的支承结构装配在浮置板轨道结构内部的装置却很匮乏。目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的固定装置由调平钢板和内外套筒两部分组成,调平钢板设置在内、外套筒之间,用来控制标高。在施工中,外套筒浇筑在混凝土台板里,将台板上的力传递给内套筒。内套筒由螺旋钢弹簧和阻尼组成,将外套筒的力传递到基底结构。调平钢板放在内外套筒之间调节道床标高,但同时影响了内、外套筒之间的连续性,并且增加了传力机制的复杂性,组装流程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此固定结构能够更加严密地结合支承系统和轨道板,组装更加方便。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包括套筒、齿盘和盖板。其中:套筒,其套于支承结构上,套筒底端抵压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3),其套于支承结构(4)上,套筒(3)底端抵压于基础上,中部及顶端设于浮置板轨道内部,顶端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凸起的L型卡板(6),L型卡板(6)与套筒(3)顶部上沿间形成水平开口的L型槽,相邻L型卡板(6)间形成定位口(8);/n齿盘(2),其边沿上设有多个凸爪(7),所述的凸爪(7)可卡入定位口(8)中,并通过水平旋转齿盘(2)使得凸爪(7)与L型槽啮合;/n盖板(1),其下表面边沿处开设有多个卡槽(5),盖板(1)盖于套筒(3)顶部时L型卡板(6)与卡槽(5)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3),其套于支承结构(4)上,套筒(3)底端抵压于基础上,中部及顶端设于浮置板轨道内部,顶端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凸起的L型卡板(6),L型卡板(6)与套筒(3)顶部上沿间形成水平开口的L型槽,相邻L型卡板(6)间形成定位口(8);
齿盘(2),其边沿上设有多个凸爪(7),所述的凸爪(7)可卡入定位口(8)中,并通过水平旋转齿盘(2)使得凸爪(7)与L型槽啮合;
盖板(1),其下表面边沿处开设有多个卡槽(5),盖板(1)盖于套筒(3)顶部时L型卡板(6)与卡槽(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支承结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卡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立面(61)、第二立面(62)和第三立面(63);
所述的第一立面(61)与套筒(3)的轴线平行,第一立面(61)的一个侧边与第二立面(62)连接,另一侧边连接于套筒(3)顶端的边沿上;
所述的第二立面(62)与套筒(3)的轴线垂直,第二立面(62)与套筒(3)顶端上沿所在平面平行;
所述的第三立面(63)与套筒(3)的轴线平行,同时其均与第一立面(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李政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