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佰勤专利>正文

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22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所述室外风口包括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及连接在风口部一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一,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及连接在风口部二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二,管部二上设座架,所述风口部二与管部二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所述风口部二中还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新颖,由于在室外风口采用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并且在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在风口部二中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使得隔音效果良好,并且雨天湿气及雨水不容易倒回进入室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主要应用于室内与室外的气流连 通换气。
技术介绍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能够改善室内热循环,降低室内温湿气体,而且能够提 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但现有的自然通风透 气装置,其结构比较复杂,安装烦琐,隔音效果差,并且雨天湿气及雨水容易 倒回进入室内,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隔音效果好、 安装方便,并且雨天湿气及雨水不容易倒回进入室内的自然通风透气装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然通风透 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所述室外风口 包括百叶窗式的风口部--及连接在风口部--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 --,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及连接在风口部二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 的管部二,管部二上设座架,所述风口部二与管部二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 隔离装置包括转环、控制开关及若干外端带转轴的叶片,所述若千叶片通过转 轴均匀转接在风口部二檐口,所述叶片外端相对T转轴的另侧还设有连动轴, 所述转轴均以风口部二的中心为同--1賴心,所述转环以风口部二的屮心力问心, 转环上设有在转环转动吋可带动连动轴绕转轴转动的连动槽,转环外边擔上还 设有一:1发块,所述控制开关设在设于座架上的基架上,控制开关可芷没于基架上的槽中滑动,控制开关的内侧设有与供转环上的拨块穿装的槽U,在控制开 关滑动时带动拨块转动,从而使转环转动。优选的,所述连动槽为直槽。优选的,所述叶片为四片。改进的,所述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改进的,所述风口部二中还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 优选的,所述吸收层设置为海绵层。所述的室外风口和室内风口可通过螺钉安装在中间连接管上,也可以采用 卡扣的方式连接,室外风口和室内风口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墙体上的方式。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只需要将中间连接管牢固固定 在墙体上,然后将室外风口和室内风口连接在中间连接管上即可,非常方便, 结构简单新颖,由于在室外风口采用百叶窗式的风口部--,并且在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在风口部二中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使得隔音效果良 好,并且雨天湿气及雨水不容易倒回进入室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2为管部二的结构示意图3为室外风口结构示意图4为图2中A向放大视图一 (关闭状态);图5为图2中A向放大视图二 (开启状态); 图6为圓2中卸F转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卸下转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中B向放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自然通风透气 装置,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l,所述室外风口包括百叶窗式的 风口部--21及连接在风口部一21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一22,图中 23为百叶窗叶片,管部--22内底侧设有挡水片24,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 31及连接在风口部二31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1连接的管部二32,管部32上设有 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座架35,风口部二32中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4,吸 收层4优选为海绵层。所述风口部二31与管部二32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 装置包括转环51、控制开关52及四片外端带转轴的叶片53,所述四片叶片53通 过转轴54均匀转接在风口部二32檐口,所述叶片53外端相对于转轴54的另一侧 还设有连动轴55,所述转轴55均以风口部二32的中心为同一圆心,所述转环51 也以风口部二32的中心为圆心,转环51上设有在转环转动时可带动连动轴55绕 转轴54转动的连动槽56,连动槽56优选为直槽,转环51外边檐上还设有一拨块 57,所述控制开关52设在管部二32侧部的基架34上,控制开关52可在设于基架 34上的槽36中滑动,控制开关52的内侧设有与供转环51上的拨块57穿装的槽口 58,在控制开关滑动时带动拨块转动,从而使转环转动。上述的叶片也可以根 据实际情况设置为三片或四片以上等结构,转环的结构相应变化,所述的连动 槽也可以设置为曲线走向的形式,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所述的室外风口和室内 风口可通过螺钉安装在中问连接管上,也可以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室外风IJ 和室内风口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墙体上的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1),所述室外风口包括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21)及连接在风口部一(21)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1)连接的管部一(22),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31)及连接在风口部二(31)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1)连接的管部二(32),管部二上设座架(35),所述风口部二(31)与管部二(32)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包括转环(51)、控制开关(52)及若干外端带转轴(54)的叶片(53),所述若干叶片(53)通过转轴(54)均匀转接在风口部二(31)檐口,所述叶片外端相对于转轴(54)的另一侧还设有连动轴(55),所述转轴(54)均以风口部二的中心为同一圆心,所述转环(51)以风口部二的中心为圆心,转环(51)上设有在转环转动时可带动连动轴(55)绕转轴(54)转动的连动槽(56),转环外边檐上还设有一拨块(57),所述控制开关(52)设在设于座架(35)上的基架(34)上,控制开关可在设于基架(34)上的槽中滑动,控制开关(52)的内侧设有与供转环上的拨块(57)穿装的槽口(58),在控制开关滑动时带动拨块转动,从而使转环转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四片。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槽(56) 为直槽。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一(22) 内底侧设有挡水片(24)。5、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部二 (31)中还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4)。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听述吸收层(4) 役置为海绵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所述室外风口包括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及连接在风口部一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一,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及连接在风口部二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连接的管部二,管部二上设座架,所述风口部二与管部二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所述风口部二中还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本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新颖,由于在室外风口采用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并且在管部一内底侧设有挡水片,在风口部二中设有起吸声吸湿作用的吸收层,使得隔音效果良好,并且雨天湿气及雨水不容易倒回进入室内。文档编号F24F7/00GK201069228SQ200720112139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佰勤 申请人:李佰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通风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风口、室内风口及中间连接管(1),所述室外风口包括百叶窗式的风口部一(21)及连接在风口部一(21)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1)连接的管部一(22),所述室内风口包括风口部二(31)及连接在风口部二(31)上的用于与中间连接管(1)连接的管部二(32),管部二上设座架(35),所述风口部二(31)与管部二(32)间还设有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包括转环(51)、控制开关(52)及若干外端带转轴(54)的叶片(53),所述若干叶片(53)通过转轴(54)均匀转接在风口部二(31)檐口,所述叶片外端相对于转轴(54)的另一侧还设有连动轴(55),所述转轴(54)均以风口部二的中心为同一圆心,所述转环(51)以风口部二的中心为圆心,转环(51)上设有在转环转动时可带动连动轴(55)绕转轴(54)转动的连动槽(56),转环外边檐上还设有一拨块(57),所述控制开关(52)设在设于座架(35)上的基架(34)上,控制开关可在设于基架(34)上的槽中滑动,控制开关(52)的内侧设有与供转环上的拨块(57)穿装的槽口(58),在控制开关滑动时带动拨块转动,从而使转环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佰勤
申请(专利权)人:李佰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