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11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内化成技术领域,尤其为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包括电池极柱、夹子和导线,所述电池极柱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夹子的相对远离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夹子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夹子的另一侧搭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板、滑块和限位杆的设置,调节夹子时,通过作用在夹子上的力,使限位杆的一端与夹子的一侧相抵且不能再进行调节后,将夹子上的滑块与限位板上的滑槽对应并滑动,当滑块不能在滑槽内进行滑动后停止,操作简单便捷,且避免夹子和电池极柱在非拆卸作用力下进行分离,保证了内化成过程的正常进行。

Energy storage lead battery interna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池内化成
,具体涉及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储能电池的作用愈发重要。一般情况下,储能电池的设计容量较大,内化成电流较高,目前国内常用的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工艺的极柱连接是用带波形齿状的鳄鱼夹与圆柱形极柱直接相连,但是,这种结构方式在运用中存在如下问题,鳄鱼夹与圆柱形极柱之间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从而使得接触内阻较大,内化成电池大约需要5-6天的化成时间,长时间在充放电过程中,一旦鳄鱼夹接触到电解液,就会产生腐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系统,专利号为:CN201220427398.3,所述电池极柱的上部为扁平状,所述夹子为平口夹,所述夹子的夹面夹在所述电池极柱的扁平状部分,所述夹子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得夹子与电池极柱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接触内阻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导电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控制了化成过程中极柱的温度上升,减少了温度上升对极柱密封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但其夹子在与电池极柱在夹持的过程,由于电池极柱上不具有限位的部件,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夹子的夹持度数,并将其进行对准,才能将夹子与电池极柱固定在一起,操作不够简单吗,且在非拆卸作用力下,夹子与电池极柱的夹持部位容易偏移并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包括电池极柱、夹子和导线,所述电池极柱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夹子的相对远离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夹子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与夹子的另一侧搭接,所述夹子与电池极柱夹持,所述夹子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子通过导线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子分别与导线的两端通过锡焊焊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滑块的材质为不导电材质。优选的,所述电池极柱的上部为扁平状,所述夹子的夹面为平面。优选的,所述夹子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限位板、滑块和限位杆的设置,调节夹子时,通过作用在夹子上的力,使限位杆的一端与夹子的一侧相抵且不能再进行调节后,将夹子上的滑块与限位板上的滑槽对应并滑动,当滑块不能在滑槽内进行滑动后停止,操作简单便捷,且避免夹子和电池极柱在非拆卸作用力下进行分离,保证了内化成过程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池极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子夹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夹子正常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槽;2、限位杆;3、导线;4、电池极柱;5、凹槽;6、限位板;7、滑块;8、夹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包括电池极柱4、夹子8和导线3,所述电池极柱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6,两个所述限位板6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所述夹子8的相对远离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7,两个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在滑槽1内,所述夹子8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8的另一侧搭接,所述夹子8与电池极柱4夹持,所述夹子8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子8通过导线3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子8分别与导线3的两端通过锡焊焊接,通过限位板6、滑块7和限位杆2的设置,调节夹子8时,通过作用在夹子8上的力,使限位杆2的一端与夹子8的一侧相抵且不能再进行调节后,将夹子8上的滑块7与限位板6上的滑槽1对应并滑动,当滑块7不能在滑槽1内进行滑动后停止,操作简单便捷,且避免夹子8和电池极柱4在非拆卸作用力下进行分离,保证了内化成过程的正常进行。具体的,所述限位板6与滑块7的材质为不导电材质。具体的,所述电池极柱4的上部为扁平状,所述夹子8的夹面为平面,使接触内阻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导电性能。具体的,所述夹子8的两侧均设置有凹槽5,且所述凹槽5内设置有防滑纹,方便了对夹子8进行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使用时,调节夹子8时,通过施加在夹子8上相互靠近的力,使限位杆2的一端与夹子8的一侧相抵且不能再进行调节后,将夹子8上的滑块7与限位板6上的滑槽1对应并滑动,当滑块7不能在滑槽1内进行滑动后停止,然后将另一个夹子8与另一个电池极柱4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操作,操作简单便捷,且避免夹子8和电池极柱4在非拆卸作用力下进行分离,保证了内化成过程的正常进行。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包括电池极柱(4)、夹子(8)和导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柱(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6),两个所述限位板(6)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所述夹子(8)的相对远离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7),两个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在滑槽(1)内,所述夹子(8)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8)的另一侧搭接,所述夹子(8)与电池极柱(4)夹持,所述夹子(8)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子(8)通过导线(3)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子(8)分别与导线(3)的两端通过锡焊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引线型电池内化成装置,包括电池极柱(4)、夹子(8)和导线(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柱(4)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6),两个所述限位板(6)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1),所述夹子(8)的相对远离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7),两个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在滑槽(1)内,所述夹子(8)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杆(2),所述限位杆(2)的另一端与夹子(8)的另一侧搭接,所述夹子(8)与电池极柱(4)夹持,所述夹子(8)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夹子(8)通过导线(3)连接,且两个所述夹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锟胡习卢海宾谢明刘洋林禄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