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09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41
一种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上盖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联所述极群单格的过桥槽,所述的上盖还设有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的上盖内凹设有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内均布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与极群单格一一对应,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盖设在所述的容纳槽上,所述的第一挡板内设有若干个保护套,所述的保护套与所述的注液套相对设置,所述的保护套内贯穿有若干个的通气孔。本蓄电池防护性好、密封性高,并且稳定,使用寿命长。

A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盒
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盒。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而蓄电池盒是该蓄电池的载体,在蓄电池盒中开设有注液孔便于加注电解液,以实现蓄电池长久使用的目的,但注液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空气中的杂质通过该通孔进入到蓄电池盒内影响到蓄电池的使用,但是直接密封的话又会导致蓄电池内外压强不稳定而导影响蓄电池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盒,其能够有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上盖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联所述极群单格的过桥槽,所述的上盖还设有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的上盖内凹设有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内均布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与极群单格一一对应,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盖设在所述的容纳槽上,所述的第一挡板内设有若干个保护套,所述的保护套与所述的注液套相对设置,所述的保护套内贯穿有若干个的通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护套内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所述注液套的外圈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的容纳槽内凸设有卡筋,所述的卡筋与所述上盖的内壁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卡条,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条卡入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有密封板,所述的密封板卡入所述的开口内。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还设有凹耳,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向外延伸有销扣,所述的销扣位于所述的凹耳内。作为优选,该蓄电池盒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的第二挡板盖设在所述的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上方。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设有凸块,所述的凸块内凹设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二限位卡条,所述的第二限位卡条卡入所述的第二限位卡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还设有与所述销扣相适配的圆弧槽。作为优选,所述盒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便于提携的安装扣。作为优选,所述盒体的外壁设有若干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很好的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通过注液孔和极柱孔进入到蓄电池盒内部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2.通过保护套不仅很好的保证了注液孔的密封,防止外部杂质的进入同时又能够保证蓄电池盒内部的电解液不会通过该注液孔溅出蓄电池盒外而产生污染,并且通过保护套上的通气孔能够保证蓄电池盒内外压强的一致性,防止蓄电池盒内外压强不一而影响蓄电池使用。3.通过安装扣可以安装把手或是拉绳等牵引工具,从而方便通过外物实现对蓄电池盒的移动,而设置防滑纹可以方便人手从蓄电池盒两侧抱起该蓄电池盒移动,而不会产生打滑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盒体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盖背面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挡板背面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保护套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的保护套和注液套配合时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盖正面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的图7的A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的上盖和第一挡板配合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的图9的B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挡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11,一种蓄电池盒,包括盒体1和上盖2,所述的盒体1内通过隔板3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4,所述上盖2位于盒体1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联所述极群单格4的过桥槽5,所述的上盖2还设有正极柱孔6和负极柱孔7,所述的上盖2内凹设有一容纳槽8,所述的容纳槽8内均布有若干个注液套9,所述的注液套9内穿设有注液孔10,所述的注液孔10与极群单格4一一对应,还包括第一挡板11,所述的第一挡板11盖设在所述的容纳槽8上,所述的第一挡板11内设有若干个保护套12,所述的保护套12与所述的注液套9相对设置,所述的保护套12内贯穿有若干个通气孔13。在第一挡板11盖设在容纳槽8上时,保护套12套设在注液套9上实现对注液孔10的密封,同时为了保证蓄电池盒内外的大气压平衡,在保护套12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保护套12内凹设有定位槽14,所述的定位槽14与所述注液套9的外圈相适配。为了保证保护套12和注液套9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实现较好的密封性,从而设置了上述定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容纳槽8内凸设有卡筋15,所述的卡筋15与所述上盖2的内壁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槽16,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卡条17,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条17卡入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槽16内。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保证上盖2和第一挡板11之间的固定和密封,从而保证了注液孔10的密封环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8的一侧设有开口18,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一侧设有密封板19,所述的密封板19卡入所述的开口18内。为了使第一挡板11可以顺利的安装,故开设有开口18,从而在打开或是固定第一挡板11时,可以通过在开口18处往上抬起或是压合,以免出现第一挡板11完全在容纳腔8内的情况,而导致没有缺口打开,而设置开口18后又会产生密封的问题,故相对应的设置了密封板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8的一侧还设有凹耳20,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销扣21,所述的销扣21位于所述的凹耳20内。在打开第一挡板11时,可以通过抬动销扣21来实现,防止出现没有借力点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该蓄电池盒还包括第二挡板22,所述的第二挡板22盖设在所述的正极柱孔4和负极柱孔7上方。通过第二挡板22可以有效防止了空气中的杂质通过正极柱孔4和负极柱孔7进入到蓄电池盒内部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盖2设有凸块23,所述的凸块23内凹设有第二限位卡槽24,所述第二挡板22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二限位卡条25,所述的第二限位卡条25卡入所述的第二限位卡槽24内。通过上述定位结构的设计,保证了第二挡板22和上盖2之间的紧密配合,防止第二挡板22在使用过程中刚出现固定不牢靠而掉落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22的下端还设有与所述销扣21相适配的圆弧槽26。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22之间衔接更加平滑,从而在整体外观上而言,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22上端的平面一致性更好,更加美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的左右两侧设有便于提携的安装扣27。通过安装扣27可以安装把手或是拉绳等牵引工具,从而方便通过外物实现对蓄电池盒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上盖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联所述极群单格的过桥槽,所述的上盖还设有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的上盖内凹设有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内均布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与极群单格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盖设在所述的容纳槽上,所述的第一挡板内设有若干个保护套,所述的保护套与所述的注液套相对设置,所述的保护套内贯穿有若干个的通气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盒,包括盒体和上盖,所述的盒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个极群单格,所述上盖位于盒体内的一端设有用于串联所述极群单格的过桥槽,所述的上盖还设有正极柱孔和负极柱孔,所述的上盖内凹设有一容纳槽,所述的容纳槽内均布有若干个注液套,所述的注液套内穿设有注液孔,所述的注液孔与极群单格一一对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的第一挡板盖设在所述的容纳槽上,所述的第一挡板内设有若干个保护套,所述的保护套与所述的注液套相对设置,所述的保护套内贯穿有若干个的通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套内凹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所述注液套的外圈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纳槽内凸设有卡筋,所述的卡筋与所述上盖的内壁形成有第一限位卡槽,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有第一限位卡条,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条卡入所述的第一限位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邵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