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泰富专利>正文

筒壁场分流式永磁增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74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筒体、永磁环盘、导磁环盘、分流筒、排气叶轮组成的永磁制氧装置。该装置借助以聚磁效应构成的高强度筒壁永磁场,利用氧气和氮气的磁化率差异,以强制旋动方式完成空气的连续输入和氧气的分离,实现含氧量45%以上的富氧空气的制取。可用于室内、车内的空调增氧,井下及高原保健补氧,以及医用保健吸氧。成本低于其它制氧方式。(*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磁制氧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筒壁永磁场从空气中吸氧并强制分流集氧的装置。由于占空气体积28%的氧气的磁化率xm=1.9×10-6,占空气体积71%的氮气的磁化率xm=0.013×10-6,因而利用其磁化率的差异用电磁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已成为一种新的制氧方法。但是目前各类电磁制氧装置均因结构复杂、体积大、耗电高、且产生有害人体的电磁波,而难以实现商业化生产及应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永磁场制氧装置,特别是一种筒壁分流式增氧装置。与其他制氧方式比较,结构简单,经济省电,使用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一个以顺磁材料制成的园筒体(1)内设置一个由永磁环盘(2)和导磁环盘(3)交替叠置组成的筒壁磁场。永磁环盘(2)的极向是轴向的,并且夹装导磁环盘(3)的两块永磁环盘(2)是以相对同名极对置的,在顺磁材料制成的筒体(1)和内屏蔽环(5)的包容下,永磁环盘(2)的极面的磁力线集中于导磁环盘(3)的内环面,并使相邻的两块导磁环盘(3)的内环面互为异名极。由于两块相邻的永磁环盘(2)的同极面面积远远大于导磁环盘(3)的内环面的面积,在聚磁效应作用下,导磁环盘(3)内环面上的磁通量,较永磁环盘(2)极面增加几倍至十几倍,尤其使用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制成永磁环盘(2)时,在导磁环盘(3)的内环面可形成15KGS以上的高磁场强度。并且对筒体(1)腔中心形成较高的磁场梯度,可将筒体(1)内腔的空气中的氧分子吸附在腔壁上,实现氧气从空气中的有效分离。在筒体(1)的进气口端,有一设置切线方向进气口P的端盖(4),筒腔内放置一个用顺磁材料制成的分流筒(6),分流筒(6)外有螺旋叶片,内孔端也有排气叶轮(11),以筒壁为界将筒腔截面分成37的比例面积,分流筒(6)可由电动或气动驱动旋转,并应在内外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使其筒壁内外产生的负压压强相等。当驱动分流筒(6)旋动时,气体由端盖(4)沿筒腔截面的切向进入,并产生对筒腔的螺旋环流,空气中氧分子在腔壁的高强度高梯永磁场作用下,被吸附在腔壁表面,低磁化率的氮空气集中于筒腔中部,旋动的分流筒(6)以筒壁为界,在负压压强相等的动态作用下,对筒体(1)内壁上的氧气和筒体(1)中部的氮气分割并强制分流,使氮气排出室外,将含氧40~75%的富氧空气收集。本技术制取的富氧空气可用于室内空调增氧,净化及湿化后的病员增氧和保健增氧,试用证明由于磁处理后空气中氧分子活性强化,有利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吸收和代谢,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应用本装置方便节能,应用成本为化学制氧的5%-10%,为电磁制氧成本的3-8%,为电解制氧的15-20%。下面将以本技术的应用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应用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图2、图1的A-A及B-B剖面图。图3、图1的C-C及D-D剖面图。图4、图1局部放大的聚磁示意图M。如图所示的本技术实施例是用于家庭窗式空调器上的筒壁场分流式永磁富氧器,由筒体(1)、永磁环盘(2)、导磁环盘(3)、屏蔽环(5)端盖(4)、分流筒(6)、支架(7),驱动叶轮(8)、排放盖(9)密封环(10)、排气叶轮(11)组成。筒体(1)是铸造铝制成,在内腔交替叠置压装了用稀土永磁材料制成的永磁环盘(2)和用工业纯铁制成的导磁环盘(3),塑料制的屏蔽环(5)压装在永磁环盘(2)孔内并与导磁环盘(3)内孔等径。塑制分流筒(6)是薄壁状的,壁外周面注有两条螺旋叶片,分流筒(6)前端支撑在筒体(1)内的塑制支架(7)上,后端支撑在筒体(1)后端孔中,压装于筒体(1)前端的端盖(4),在外周面有两个通往筒体(1)内的切线方向进气口(P),压装于筒体(1)后端的排放盖(9)与筒体(1)形成一个放置驱动叶轮(11)的空腔,腔壁上有一切线状进气口(q)和排气口(L),塑制驱动叶轮(8)与分流筒(6)压装成一体,在排放盖(9)外端的分流筒(6)上压装一只塑制排气叶轮(11)。装于筒体(1)和排放盖(9)内孔槽内的D型橡胶密封环(10),使驱动叶轮(8)腔与筒体(1)腔及排气叶轮(11)腔互为封密。本实施例是这样工作的当将空调器排出的空气引入驱动叶轮(8)的切线进气口(q)时,推动驱动叶轮(8)及分流筒(6)旋转,旋动的分流筒(6)外的螺旋叶片和后端的排气叶轮(11)使筒体(1)内产生负压导致室外新鲜空气沿端盖(4)进气口(P)切线方向进入筒体(1),沿筒体(1)内壁呈螺旋状流动,在筒壁高强度高梯度磁场作用下,空气中的氧分子被吸附集聚在筒壁上并呈现饱合状态,旋动的分流筒(1)的外螺旋叶片将筒壁上的富氧空气强制挤向后端由筒体(1)排气口(GT)排出,分流筒(1)外端的排气叶轮(11)将筒腔中部的氮气抽出并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实现对室外空气的富氧成份分离和收集。本实施例中,筒体(1)内腔φ60mm,筒壁场直径φ40mm,分流筒(1)外螺旋叶片直径φ40-0.2mm,分流筒(1)筒壁外径φ32m,内径φ30mm,当分流筒(6)转速每分1000转时,集取含氧量60%的富氧空气50升。永磁环盘(2)的磁性能参数为(BH)max≥32NGOe,Br≥12KGS,IHC≥12Koe,内壁磁场强度达17KGS。如用微型电机驱动分流筒(6),并对富氧空气净化和湿化,可用于病员医用增氧及老年人保健增氧。用于室内空调装置,将使室内含氧量增加,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空调病”的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由筒体(1)、永磁环盘(2)、导磁环盘(3)、端盖(4)、分流筒(6)、排气叶轮(11)、组成的筒壁场分流式永磁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a、在由顺磁材料制成的筒体(1)内孔中由交替叠置的永磁环盘(2)和导磁环盘(3)组成筒壁永磁场,b、在永磁环盘(2)和导磁环盘(3)孔内旋动的由顺磁材料制成的分流筒(6),其筒壁外有螺旋叶片,筒端有螺旋方向与螺旋叶片相同的排气叶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永磁环盘(2)的极向是轴向的夹装导磁环盘(3)的相邻的永磁环盘(2)是相对同名极对置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筒(6)壁外与壁内的截面面积比应为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筒(6)前端支撑在筒体(1)内的塑制孔架(7)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压装在筒体(1)前端的端盖(4)与压装在筒体(1)后端的排放盖(9)均由顺磁材料制成,其通气口与筒体(1)内腔呈切线方向。专利摘要一种由筒体、永磁环盘、导磁环盘、分流筒、排气叶轮组成的永磁制氧装置。该装置借助以聚磁效应构成的高强度筒壁永磁场,利用氧气和氮气的磁化率差异,以强制旋动方式完成空气的连续输入和氧气的分离,实现含氧量45%以上的富氧空气的制取。可用于室内、车内的空调增氧,井下及高原保健补氧,以及医用保健吸氧。成本低于其它制氧方式。文档编号F24F3/16GK2145945SQ92234269公开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泰富 申请人:刘泰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筒体(1)、永磁环盘(2)、导磁环盘(3)、端盖(4)、分流筒(6)、排气叶轮(11)、组成的筒壁场分流式永磁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a、在由顺磁材料制成的筒体(1)内孔中由交替叠置的永磁环盘(2)和导磁环盘(3)组成筒壁永磁场,b、在永磁环盘(2)和导磁环盘(3)孔内旋动的由顺磁材料制成的分流筒(6),其筒壁外有螺旋叶片,筒端有螺旋方向与螺旋叶片相同的排气叶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泰富
申请(专利权)人:刘泰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