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533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中空柱状壳体和顶针插头;所述中空柱状壳体内的底部形成灌锡空间,中空柱状壳体内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灌锡空间固定的极细铜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空柱状壳体嵌入在安装式标准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中空柱状壳体内设置有经过表面处理的极细铜丝,降低压接式检定台上顶针插头与电能表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并且减小在大电流条件下的温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与中空柱状壳体配合的顶针插头设置有弧形断面,通过工具将顶针插头压入中空柱状壳体内并与极细铜丝充分接触,实现了导电性能的增强,并有效地降低了接触电阻和温升,并且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和拆卸简便的优点。

A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reducing contact resistance of electric energy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仪器仪表和电工
,特别是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电能表计量准确可靠,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检定。目前电能表的检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大批量检定电能表时普遍使用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设置有若干个检定单元,每一个检定单元有若干个表位,能够同时检定若干个电能表,不管是单相还是三相的检定单元,其结构一般主要由标准电能表、功率源、误差计算器、接线装置等组成。标准电能表指在电能量值传递中作为计量标准的电能表,在这里是检测普通电能表的核心部件。成百上千个普通电能表通过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的方式接入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各个表位的接线柱中,实现可同时对多个电能表进行检定。安装式标准电能表主要用于核查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计量的准确性。在确认电能表自动化检定流水线每个表位是否准确时,需要同时使用多个安装式标准电能表作为被检表由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进行检定,但是由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的接线端子无法通过螺钉压接的方式与流水线表位的接线柱连接,仍需使用流水线表位的顶针插头,压入安装式标准电能表的接线端子中。该连接方式本身就具有接触面小的缺点,而顶针插头的形式多样且形状五花八门,当顶针插头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接线端子不匹配时接触电阻会较大,在大电流条件下将导致温度升高,使得顶针插头与接线端子表面容易被氧化,进一步增大接触电阻,影响对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的检定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包括设置有开口的中空柱状壳体和顶针插头;所述中空柱状壳体内的底部形成灌锡空间,中空柱状壳体内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灌锡空间固定的极细铜丝;若干根所述的极细铜丝呈圆柱形且均匀布满于中空柱状壳体的内部,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的一端与灌锡空间灌锡黏连固定,每一根极细铜丝的另一端暴露在中空柱状壳体的开口中;所述中空柱状壳体放置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所述顶针插头包括顺次连接的非对称插头、转轴块和紧固螺杆;所述非对称插头包括底部的圆柱部分和圆柱部分顶部磨削后形成的弧形断面部分;所述转轴块的上表面与非对称插头圆柱部分的底面焊接固定,转轴块上设置有贯穿转轴块的圆孔;所述转轴块的下表面与紧固螺杆焊接固定;所述非对称插头通过工具与紧固螺杆配合压入中空柱状壳体内并挤压极细铜丝。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表面经过镀锡从而提高极细铜丝的抗氧化能力。所述中空柱状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对极细铜丝进行灌锡的灌锡孔。所述中空柱状壳体的制作材料为铜。所述工具为液压工具或气动工具其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中空柱状壳体嵌入在安装式标准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中空柱状壳体内设置有经过表面处理的极细铜丝,降低压接式检定台上顶针插头与电能表接线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并且减小在大电流条件下的温升。本技术中与中空柱状壳体配合的顶针插头设置有弧形断面,通过工具将顶针插头压入中空柱状壳体内并与极细铜丝充分接触,实现了导电性能的增强,并有效地降低了接触电阻和温升,并且同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实现和拆卸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中空柱状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顶针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中空柱状壳体与顶针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空柱状壳体,2-开口,3-极细铜丝,4-灌锡空间,5-灌锡孔,6-非对称插头,7-转轴块,8-紧固螺杆,9-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由中空柱状壳体1、开口2、极细铜丝3、灌锡空间4、灌锡孔5、非对称插头6、转轴块7、紧固螺杆8和圆孔9组成。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包括设置有开口2的中空柱状壳体1和顶针插头;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内的底部形成灌锡空间4,中空柱状壳体1内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灌锡空间4固定的极细铜丝3;若干根所述的极细铜丝3呈圆柱形且均匀布满于中空柱状壳体1的内部,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3的一端与灌锡空间4灌锡黏连固定,每一根极细铜丝3的另一端暴露在中空柱状壳体1的开口2中;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放置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所述顶针插头包括顺次连接的非对称插头6、转轴块7和紧固螺杆8;所述非对称插头6包括底部的圆柱部分和圆柱部分顶部磨削后形成的弧形断面部分;所述转轴块7的上表面与非对称插头6圆柱部分的底面焊接固定,转轴块7上设置有贯穿转轴块的圆孔9;所述转轴块7的下表面与紧固螺杆8焊接固定;所述非对称插头6通过工具与紧固螺杆8配合压入中空柱状壳体1内并挤压极细铜丝3。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3表面经过镀锡从而提高极细铜丝3的抗氧化能力。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对极细铜丝3进行灌锡的灌锡孔5。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的制作材料为铜。所述工具为液压工具或气动工具其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封装极细铜丝之前要对极细铜丝进行表面处理,一般是在极细铜丝的表面镀锡,然后将若干根极细铜丝封装在中空柱状壳体中,中空柱状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灌锡的灌锡孔,通过灌锡孔再对极细铜丝与灌锡空间处进行灌锡,灌锡处理后的极细铜丝的一端与灌锡空间黏连固定,对极细铜丝的表面处理的好处是提高极细铜丝的抗氧化能力、增长极细铜丝的使用寿命,中空柱状壳体的制作材料为铜,这里可以采用铜含量较高的紫铜,因为紫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可以降低中空柱状壳体与电能表接线柱连接处的热量并提高导电性。本实施例一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首先将封装好极细铜丝的中空柱状壳体放置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接线端子的压接螺钉穿过灌锡孔并与暴露于灌锡孔内的极细铜丝接触固定,从而将中空柱状壳体固定在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然后通过液压工具或气动工具将常规顶针插头压入中空柱状壳体内,在液压工具或气动工具的作用下,常规顶针插头挤压铜丝并实现常规顶针插头与中空柱状壳体的配合固定。常规顶针插头插入中空柱状壳体内并与极细铜丝充分接触,增大了电能表与电流接线柱的接触面积,并且经过表面处理后的极细铜丝抗氧化能力好,中空柱状壳体的材料为紫铜,导热性和导电性好,大大降低了常规顶针插头与安装式电能表接线端子的接触电阻,且减小了在大电流条件下的温升。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适用于设置有弧形断面的顶针插头与中空柱状壳体配合的情况,本实施例二同样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首先将极细铜丝灌锡处理后的中空柱状壳体放入安装式标准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然后通过液压工具或气动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开口(2)的中空柱状壳体(1)和顶针插头;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内的底部形成灌锡空间(4),中空柱状壳体(1)内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灌锡空间(4)固定的极细铜丝(3);/n若干根所述的极细铜丝(3)呈圆柱形且均匀布满于中空柱状壳体(1)的内部,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3)的一端与灌锡空间(4)灌锡黏连固定,每一根极细铜丝(3)的另一端暴露在中空柱状壳体(1)的开口(2)中;/n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放置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n所述顶针插头包括顺次连接的非对称插头(6)、转轴块(7)和紧固螺杆(8);/n所述非对称插头(6)包括底部的圆柱部分和圆柱部分顶部磨削后形成的弧形断面部分;/n所述转轴块(7)的上表面与非对称插头(6)圆柱部分的底面焊接固定,转轴块(7)上设置有贯穿转轴块的圆孔(9);所述转轴块(7)的下表面与紧固螺杆(8)焊接固定;/n所述非对称插头(6)通过工具与紧固螺杆(8)配合压入中空柱状壳体(1)内并挤压极细铜丝(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电能表接触电阻的连接结构,适用于安装式标准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开口(2)的中空柱状壳体(1)和顶针插头;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内的底部形成灌锡空间(4),中空柱状壳体(1)内还设置有若干根与灌锡空间(4)固定的极细铜丝(3);
若干根所述的极细铜丝(3)呈圆柱形且均匀布满于中空柱状壳体(1)的内部,每一根所述极细铜丝(3)的一端与灌锡空间(4)灌锡黏连固定,每一根极细铜丝(3)的另一端暴露在中空柱状壳体(1)的开口(2)中;
所述中空柱状壳体(1)放置于电能表的接线端子内;
所述顶针插头包括顺次连接的非对称插头(6)、转轴块(7)和紧固螺杆(8);
所述非对称插头(6)包括底部的圆柱部分和圆柱部分顶部磨削后形成的弧形断面部分;
所述转轴块(7)的上表面与非对称插头(6)圆柱部分的底面焊接固定,转轴块(7)上设置有贯穿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段晚晴陆佳尚松阳何建新宋均正邬智江林远仕黄京刘晓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洛阳高新三L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