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炎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26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管体、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筒体,管体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一组第一固定板和一组第二固定板,第一支杆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第二支杆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两第一固定板之间通过转轴与第一固定环内壁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第二支杆和筒体所组成的连接体的长度,使得安装在巷道顶部的该装置中的管体处于水平状态,根据管体中第一荧光管和一组第二荧光管之间角度的相对变化,从而检测出巷道顶部的形变情况,且该装置固定在巷道顶部,可以长期有效的对巷道顶部形变情况进行检测,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A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deformation of roadway in coal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所以需要开挖巷道进行煤矿的开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的安全越发的重视,特别是煤矿开采这一类的工作,对其安全性的把控更加的严格。为了更好的了解煤矿开采过程中巷道的变化,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现在常用的方式为相关工作人员携带仪器定期对巷道内壁进行检测,对比原有的记录从而对巷道的形变进行判定,该方式检测结果较为精确,但是人力消耗较大且不能对巷道顶部持续进行监测,使得巷道顶部的形变情况不容易及时被发现,因而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不容易操作,且不容易根据巷道倾角变化进行调节,使得检测效率较低,且非专业人士无法使用该设备,从而影响巷道顶部形变的及时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和筒体(15),所述管体(1)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一组第一固定板(3)和一组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支杆(5)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7),所述第二支杆(6)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8),两所述第一固定板(3)之间通过转轴与第一固定环(7)内壁转动配合,两所述第二固定板(4)之间通过转轴与第二固定环(8)内壁转动配合;/n所述管体(1)内壁固定有U形板(9),所述U形板(9)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荧光管(10),所述管体(1)内壁固定有尼龙线(11),所述尼龙线(11)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铅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和筒体(15),所述管体(1)周侧面从左至右依次固定有一组第一固定板(3)和一组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支杆(5)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环(7),所述第二支杆(6)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环(8),两所述第一固定板(3)之间通过转轴与第一固定环(7)内壁转动配合,两所述第二固定板(4)之间通过转轴与第二固定环(8)内壁转动配合;
所述管体(1)内壁固定有U形板(9),所述U形板(9)一相对内壁之间固定有第一荧光管(10),所述管体(1)内壁固定有尼龙线(11),所述尼龙线(11)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铅球(12),所述第一铅球(12)外表面固定有一组第二荧光管(13),所述第二荧光管(13)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铅球(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巷道形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荧光管(10)和一组第二荧光管(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炎郭鑫煜张晓娟吕宏尉金龙何艳
申请(专利权)人:王炎郭鑫煜张晓娟吕宏尉金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