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99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属于无人机起落架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连接板和设置在连接板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贯穿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两侧侧壁设有伸进底板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孔内还设有与第一缓冲弹簧接触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伸出缓冲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无论无人机上的水平冲击力还是竖直冲击力,均可通过缓冲弹簧卸载,因此对无人机着陆时的减震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无人机上搭载的设备。

A damping landing gear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起落架
,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但是现在的无人机的起落架材质比较刚硬,存在减震效果差、着陆效果差的隐患,甚至会造成无人机损坏,即便正常着陆,达不到效果的减震也会对无人机上携带的精密仪器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其优点是可对无人机降落时的水平冲击力和竖直冲击力进行缓冲,减震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无人机上搭载的设备。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包括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连接板和设置在连接板下方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贯穿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两侧侧壁设有伸进底板的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孔内还设有与第一缓冲弹簧接触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伸出缓冲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着陆时,由于其飞行速度的和飞行着陆角度不同,会有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冲击力通过第一缓冲弹簧传递到底板上,无人机落地时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连接板上,然后由连杆传递至滑动柱,滑动柱受力后在缓冲孔中滑动并挤压第一缓冲弹簧,从而起到缓冲冲击力、减小震动的作用,由于连杆的两端均为转动连接,因此无论无人机上的水平冲击力还是竖直冲击力,均可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卸载,因此对无人机着陆时的减震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无人机上搭载的设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柱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中心孔的侧壁设有伸进滑槽的限位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对滑动柱在缓冲孔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滑动柱不易完全滑出缓冲孔,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柱与第一缓冲弹簧接触的一端设有伸进第一缓冲弹簧里的定位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定位柱伸进第一缓冲弹簧中可以加强第一缓冲弹簧的刚性,第一缓冲弹簧在受力挤压时不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当第一缓冲弹簧的压缩量过大时,定位柱抵触到缓冲孔的底部,抵触第一缓冲弹簧不能被继续压缩,保证了弹簧在大冲击下不会受压失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着陆时,缓冲板与地面接触,缓冲板亦能对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水平方向上,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的伸缩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能够将不同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本起落架对无人机降落时的冲击力的缓冲更加全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板的末端设为圆弧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板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为圆弧状,该起落架在受冲击时缓冲板能够在地面上滑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无人机的卡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扣连接是无人机与起落架连接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设置卡扣方便了与无人机的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本技术中的起落架可以对无人机着陆时的多方向上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吸收,即能够对无人机降落时的水平冲击力和竖直冲击力进行吸收缓冲,对无人机着陆时的减震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无人机上搭载的设备;2.结构简单,制造、维护容易;3.与无人机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可单独制造起落架进行拼装或出售,应用前景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并进行了局部剖;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板;2、底板;3、中心孔;4、缓冲孔;5、第一缓冲弹簧;6、滑动柱;7、连杆;8、滑槽;9、限位块;10、定位柱;11、缓冲板;12、第二缓冲弹簧;13、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考图1-2,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包括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连接板1和设置在连接板1下方的底板2,底板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中心孔3,所述中心孔3的两侧侧壁设有伸进底板2的缓冲孔4,所述缓冲孔4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孔4内还设有与第一缓冲弹簧5接触的滑动柱6,所述滑动柱6伸出缓冲孔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的底部。无人机着陆时,由于其飞行速度的和飞行着陆角度不同,会有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上的冲击力,冲击力通过第一缓冲弹簧5传递到底板2上,无人机落地时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连接板1上,然后由连杆7传递至滑动柱6,滑动柱6受力后在缓冲孔4中滑动并挤压第一缓冲弹簧5,从而起到缓冲冲击力、减小震动的作用,由于连杆7的两端均为转动连接,因此无论无人机上的水平冲击力还是竖直冲击力,均可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卸载,因此对无人机着陆时的减震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无人机上搭载的设备。滑动柱6的一侧设有滑槽8,所述中心孔3的侧壁设有伸进滑槽8的限位块9。限位块9对滑动柱6在缓冲孔4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滑动柱6不易完全滑出缓冲孔4,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所述滑动柱6与第一缓冲弹簧5接触的一端设有伸进第一缓冲弹簧5里的定位柱10。一方面,定位柱10伸进第一缓冲弹簧5中可以加强第一缓冲弹簧5的刚性,第一缓冲弹簧5在受力挤压时不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当第一缓冲弹簧5的压缩量过大时,定位柱10抵触到缓冲孔4的底部,抵触第一缓冲弹簧5不能被继续压缩,保证了第一缓冲弹簧5在大冲击下不会受压失效。连接板1上设有用于连接无人机的卡扣13。卡扣13连接是无人机与起落架连接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设置卡扣13方便了与无人机的连接。可以想到的是,卡扣13连接只是一种常用连接,亦可以通过其他适合的方式将该起落架与无人机进行连接。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如图3所示,除实施例一的特征外,还有,底板2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缓冲板11,缓冲板11与底板2之间设有第二缓冲弹簧12。无人机着陆时,缓冲板11与地面接触,缓冲板11亦能对飞机着陆时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所述缓冲板11的末端设为圆弧状,缓冲板11与地面接触的位置为圆弧状,该起落架在受冲击时缓冲板11能够在地面上滑动,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连接板(1)和设置在连接板(1)下方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中心孔(3),所述中心孔(3)的两侧侧壁设有伸进底板(2)的缓冲孔(4),所述缓冲孔(4)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孔(4)内还设有与第一缓冲弹簧(5)接触的滑动柱(6),所述滑动柱(6)伸出缓冲孔(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无人机上的连接板(1)和设置在连接板(1)下方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中部设有贯穿的中心孔(3),所述中心孔(3)的两侧侧壁设有伸进底板(2)的缓冲孔(4),所述缓冲孔(4)内设有第一缓冲弹簧(5),所述缓冲孔(4)内还设有与第一缓冲弹簧(5)接触的滑动柱(6),所述滑动柱(6)伸出缓冲孔(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7),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6)的一侧设有滑槽(8),所述中心孔(3)的侧壁设有伸进滑槽(8)的限位块(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桉源张琪朱杰威顾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