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前车体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95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0:5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前车体包括两个纵梁、电池包和防撞梁;两个所述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池包安装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电池包的底部低于所述纵梁的底部;所述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防撞梁的底部低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部,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本申请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有效保护,防止行驶过程中电池包受损。

Electric vehicle front body and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前车体与电动汽车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与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一般都采用电池包作为能量来源,电池包通常安装于车身纵梁上。由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电池包的容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电池包的体积增加,为避免电池包占用乘坐人员的乘坐空间,电池包的底部会低于车身纵梁而失去保护,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障碍物与电池包发生挤压或碰撞,容易导致电池包受损,从而引起短路起火等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与电动汽车,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有效保护,防止行驶过程中电池包受损。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其包括:两个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电池包,安装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电池包的底部低于所述纵梁的底部;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防撞梁的底部低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部,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可选地,所述防撞梁包括梁体和安装架,所述梁体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梁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梁体的一侧,所述防撞梁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纵梁。可选地,所述梁体设置成中空的柱状壳体结构,所述柱状壳体结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敞口。可选地,所述梁体的横截面呈矩形。可选地,所述安装架设置成几字形框架结构,所述几字形框架结构的封闭侧连接于所述梁体,所述几字形框架结构的开口侧连接于所述纵梁。可选地,沿所述梁体指向所述纵梁的方向,所述几字形框架结构的开口宽度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安装架的厚度大于所述梁体的厚度。可选地,所述安装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纵梁。可选地,所述防撞梁低于所述电池包的距离为5mm~10mm。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其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电动汽车前车体包括两个纵梁、电池包和防撞梁,两个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电池包安装于两个纵梁之间,电池包的底部低于纵梁的底部;防撞梁设置于电池包的前方,防撞梁的底部低于电池包的底部,从而使防撞梁的底部形成电动汽车前车体的最低点,从而通过防撞梁对电池包形成防护,避免行驶过程中障碍物与电池包发生挤压或碰撞;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使防撞梁受到的撞击能够通过纵梁向后传递,从而有效避免电池包由于碰撞冲击产生损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前车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前车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纵梁;2-电池包;3-防撞梁;30-梁体;300-顶面;302-底面;304-前面;306-后面;32-安装架;320-第一连接板;322-支撑板;324-第二连接板;324a-连接通孔。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其包括两个纵梁1、电池包2和防撞梁3。两个纵梁1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电池包2安装于两个纵梁1之间,电池包2的底部低于纵梁1的底部(电池包2的最低点低于纵梁1的最低点),减小电池包2对乘坐空间的占用;防撞梁3设置于电池包2的前方,防撞梁3的底部低于电池包2的底部(防撞梁3的最低点低于电池包2的最低点),从而使防撞梁3的底部形成电动汽车前车体的最低点,从而通过防撞梁3对电池包2形成防护,避免行驶过程中障碍物与电池包2发生挤压或碰撞;防撞梁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纵梁1,使防撞梁3受到的撞击能够通过纵梁1向后传递,从而有效避免电池包2由于碰撞冲击产生损坏。具体地,防撞梁3的长度应不小于电池包2的宽度,也就是说,防撞梁3应能够沿车身宽度方向覆盖电池包2,对电池包2形成完整的防护。防撞梁3与电池包2之间应留有间隙,防止碰撞或挤压的作用力通过防撞梁3传递到电池包2,削弱防撞梁3的防护作用;另外,防撞梁3与电池包2之间的间隙形成防撞梁3的变形空间,当防撞梁3受到较大的碰撞或挤压作用力发生变形等损坏时,可以避免防撞梁3与电池包2接触,导致电池包2受损。更具体地,防撞梁3可以连接于两个纵梁1之间,也可以连接于纵梁1的底部。优选防撞梁3连接于纵梁1的底部,既能够避免纵梁1对防撞梁3的长度形成限制,导致防撞梁3无法对电池包2形成全面的防护,又能够减小防撞梁3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尺寸,降低整体重量。进一步地,防撞梁3低于电池包2的距离为5mm~10mm,既能够对电池包2形成可靠的防护,又不至于使防撞梁3影响到整车的正常行驶。也就是说,当防撞梁3低于电池包2的距离不足5mm时,无法对障碍物形成可靠的阻挡,障碍物会划过防撞梁3的底部并撞击在电池包2上;当防撞梁3低于电池包2的距离大于10mm时,防撞梁3可能会对无法撞击到电池包2的障碍物进行阻挡,使车辆无法正常通过安全的路面。其中,当防撞梁3受到障碍物撞击或挤压时,驾驶者会听到碰撞异响或颠簸,从而及时降低行驶速度或停止行驶,防止电池包2发生损坏。当然,可以在驾驶室等驾驶者的视线范围以内设置警示灯等报警装置,当防撞梁3受到障碍物撞击或挤压时,报警装置被触发,提醒驾驶者降低行驶速度或停止行驶。或者,还可以在防撞梁3上可以设置传感器等能够接受撞击或挤压信号的装置,当防撞梁3受到障碍物撞击或挤压时,传感器自动控制车辆降低行驶速度或停止行驶,从而自动形成对电池包2的可靠防护。进一步地,防撞梁3可以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n电池包,安装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电池包的底部低于所述纵梁的底部;/n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防撞梁的底部低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部,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前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纵梁,沿车身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电池包,安装于两个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电池包的底部低于所述纵梁的底部;
防撞梁,设置于所述电池包的前方,且所述防撞梁的底部低于所述电池包的底部,所述防撞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梁体和安装架,所述梁体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梁体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梁体的一侧,所述防撞梁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于所述纵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设置成中空的柱状壳体结构,所述柱状壳体结构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敞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前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横截面呈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德辉程建勇牟静王猛熊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