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50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模腔,所述下模背对上模的一面开设有连通模腔的注塑口,所述上模外侧壁与下模外侧壁之间连接有使上模能带动下模移动的单向联动构件,当所述上模背对下模移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开启间距时,所述上模通过单向联动构件带动下模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更加小巧,从而实现对注塑口上废料的便捷清理。

Injection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具加工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现有的注塑模具一般包括上模与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模腔,上模上固定设置有拉杆安装板,拉杆安装板上安装有穿过上模且与下模连接的拉杆,下模背对上模的一面设有连通模腔的注塑口。通过拉杆的设置实现上模与下模两者之间的联动,使得移动中的上模通过拉杆可拖动下模移动,通过拉杆将下模与设备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通过该拉开的距离用于对注塑口上的废料进行清理。由于注塑机的开合行程有限,而现有模具中拉杆安装板的设置增加了注塑模具的整体厚度,从而导致下模与设备之间的拉开距离受到限制,使得工作人员无法对注塑口上的废料进行便捷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体积更加小巧,从而实现对注塑口上废料的便捷清理。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之间构成模腔(3),所述下模(2)背对上模(1)的一面开设有连通模腔(3)的注塑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外侧壁与下模(2)外侧壁之间连接有使上模(1)能带动下模(2)移动的单向联动构件(5),当所述上模(1)背对下模(2)移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开启间距(6)时,所述上模(1)通过单向联动构件(5)带动下模(2)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之间构成模腔(3),所述下模(2)背对上模(1)的一面开设有连通模腔(3)的注塑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外侧壁与下模(2)外侧壁之间连接有使上模(1)能带动下模(2)移动的单向联动构件(5),当所述上模(1)背对下模(2)移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开启间距(6)时,所述上模(1)通过单向联动构件(5)带动下模(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联动构件(5)包括链条(51),所述链条(51)一端连接于上模(1)外侧壁、另一端连接于下模(2)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联动构件(5)还包括两个连接块(52),两个所述连接块(52)分别设置于链条(51)两端且与链条(51)铰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块(52)与上模(1)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块(52)与下模(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座(101)以及滑移设置于上模座(101)的左成型块(102)与右成型块(103),所述左成型块(102)的滑移方向与右成型块(103)的滑移方向均与上模(1)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下模(2)包括下模座(21)以及设置于下模座(21)的下模成型块(22),所述下模成型块(22)、上模座(101)、左成型块(102)、右成型块(103)四者之间构成所述的模腔(3),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金马文具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