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207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包括平行线组、中间内护层及屏蔽套件,中间内护层包覆于平行线组外,屏蔽套件包覆于中间内护层外;屏蔽套件包括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平行线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芯线,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包覆于中心导体外的发泡绝缘层,中间内护层包覆于两根平行线组外,第一屏蔽层包覆于中间内护层外,第二屏蔽层包覆于第一屏蔽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一方面增加屏蔽层厚度,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另一方面使线材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速传输线对还具有整体尺寸小、线材柔软性更好以及更高的屏蔽效果。

Flexible high-speed transmission line pair,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 wire and high-frequency transmission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传输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
技术介绍
传输线以横电磁(TEM)模的方式传送电能和(或)电信号的导波结构。传输线的特点是其横向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主要结构型式有平行双导线、平行多导线、同轴线、带状线,以及工作于准TEM模的微带线等,它们都可借助简单的双导线模型进行电路分析。各种传输TE模、TM模,或其混合模的波导都可认为是广义的传输线。波导中电磁场沿传播方向的分布规律与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情形相似,可用等效传输线的观点分析。目前既有的高频线材的结构为实心绝缘和屏蔽层,然而,实芯绝缘导致线材整体尺寸大,给客户加工成品的预留空间有限,导致客户成品尺寸较大,没有市场竞争力,而目前市场趋势趋于成品整体尺寸越小占用空间越小,市场优势越明显;现有的高频线材中很多采用单层的屏蔽层,使得其屏蔽效果差,无法达到更高的传输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具有整体尺寸小、线材柔软性更好以及更高的屏蔽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包括:平行线组、中间内护层及屏蔽套件,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屏蔽套件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屏蔽套件包括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所述平行线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发泡绝缘层,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两根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二屏蔽层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两根地线,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组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至少一层外层包带,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外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两层外层包带,两层所述外层包带依次绕包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外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层包带为PET包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屏蔽层的金属面朝外进行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频传输线材,包括以上所述的柔性高频传输线对,所述高频传输线材还包括绝缘包覆带,所述柔性高频传输线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绝缘包覆带包覆于所述两个所述柔性高频传输线对外,并且两个所述柔性高频传输线对平行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频传输线材还包括第一编织屏蔽带及第一外护套,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绝缘包覆带外,所述第一外护套包覆于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频传输线缆,包括以上所述的高频传输线材,所述高频传输线缆还包括:绝缘包带、第二编织屏蔽带、第二外护套及多根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各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环绕设置于所述高频传输线材的外侧壁上,所述绝缘包带包覆于各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外,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带包覆于所述绝缘包带外,所述第二外护套包覆于所述第二编织屏蔽带外。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通过设置第一屏蔽层和第二屏蔽层,一方面增加屏蔽层厚度,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另一方面使线材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高速传输线对还具有整体尺寸小、线材柔软性更好以及更高的屏蔽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柔性高速传输线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线材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高速传输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10,包括:平行线组11、中间内护层12及屏蔽套件13,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屏蔽套件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屏蔽套件13包括第一屏蔽层131及第二屏蔽层132,所述平行线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芯线,所述芯线11包括中心导体111及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111外的发泡绝缘层112,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两根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平行线组11用于实现高频数据的传输;所述中间内护层12用于保护平行线组11,并且提高了线对的结构强度,进而起到保护线对的作用。;所述屏蔽套件13用于起到多层屏蔽的作用。所述第一屏蔽层131用于对线对进行第一次屏蔽;所述第二屏蔽层132用于实现对线对的第二次屏蔽。如此,一方面增加屏蔽层厚度,增强屏蔽效果,降低信号损耗;另一方面使线材电磁场更完善,使线材信号传输频宽加大。并且由于设置了发泡绝缘结构的平行线组,因此,使得高速传输线对还具有整体尺寸小、线材柔软性更好以及更高的屏蔽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二屏蔽层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外。先进行纵向包覆,可以有效地提高传输能力,再进行绕包包覆,则可以屏蔽掉多余的干扰信号,进一步提高线对的高速传输能力。请参阅图1,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10还包括两根地线14,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组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外。进一步地,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两层外层包带,两层所述外层包带依次绕包包覆于两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线组、中间内护层及屏蔽套件,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屏蔽套件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n所述屏蔽套件包括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所述平行线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发泡绝缘层,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两根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线组、中间内护层及屏蔽套件,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屏蔽套件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
所述屏蔽套件包括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所述平行线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中心导体及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外的发泡绝缘层,所述中间内护层包覆于两根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内护层外,所述第二屏蔽层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于所述平行线组外,所述第二屏蔽层以缠绕方式包覆于所述第一屏蔽层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两根地线,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对称位于所述平行线组的两侧边,两根所述地线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屏蔽层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至少一层外层包带,所述外层包带包覆于两根所述地线和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高速传输线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高速传输线对还包括两层外层包带,两层所述外层包带依次绕包包覆于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竞争金哲陈丹舒钱章梁豫超
申请(专利权)人: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