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149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属文物修复技术领域。它由工作台和修复面板构成,工作台上嵌装有修复面板。所述的修复面板由垫板、盖板和把手构成,垫板上铰合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固装有把手。该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具有固定纺织品文物和易于针线修复的特点,通过盖板和垫板对纺织品文物进行固定,防止纺织品文物产生滑动,盖板上的穿针孔和垫板上的穿针槽相互配合,使操作者更容易穿针引线,解决了现有文物修复台存有的难以固定纺织品文物和不易使用针线的问题,满足了纺织品文物的修复需要。

A multifunctional textile cultural relic restoration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属文物修复

技术介绍
我国古代的纺织品工艺高超,制作精美,且反映了古代的历史和艺术,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纺织品文物受到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影响,往往会出现破损的情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传统的文物修复台较为简陋,当操作者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修复工作时,容易触碰到纺织品文物,导致纺织品文物产生位移,甚至掉落到地上,进而导致文物出现损伤。此外,操作者需要利用针线来进行纺织品文物的修复工作,传统的文物修复台不便于穿针引线,给操作者的修复工作带来困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修复台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纺织品文物、易于针线修复,以解决现有文物修复台存有的难以固定纺织品文物和不易使用针线问题的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它由工作台和修复面板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台上嵌装有修复面板。所述的修复面板由垫板、盖板和把手构成,垫板上铰合安装有盖板,盖板上固装有把手。所述的垫板为矩形体,垫板上对称状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之间的垫板上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穿针槽。所述的穿针槽为通槽。所述的盖板为矩形体,盖板上对应于穿针槽呈规则状均布有穿针孔。所述的穿针孔为矩形孔。所述的工作台由安装板和支撑架构成,安装板的下方固装有支撑架。所述的安装板为矩形体,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通槽。所述的安装通槽为矩形槽,安装通槽内对称状设置有安装凸缘。所述的安装凸缘上对应于固定孔设置有安装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具有固定纺织品文物和易于针线修复的特点,通过盖板和垫板对纺织品文物进行固定,防止纺织品文物产生滑动,盖板上的穿针孔和垫板上的穿针槽相互配合,使操作者更容易穿针引线,解决了现有文物修复台存有的难以固定纺织品文物和不易使用针线的问题,满足了纺织品文物的修复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跑针法的工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铺针法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支撑架,3、安装通槽,4、安装凸缘,5、安装孔,6、垫板,7、盖板,8、把手,9、螺钉,10、固定孔,11、穿针槽,12、穿针孔,13、穿针A孔,14、穿针B孔,15、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该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由工作台和修复面板构成,工作台由安装板1和支撑架2构成,安装板1为矩形体,安装板1上设置有安装通槽3,安装通槽3用来便于针线从下方进入工作台,以使操作者的修复工作不受工作台阻碍;安装通槽3为矩形槽,安装通槽3内对称状设置有安装凸缘4,安装凸缘4上设置有安装孔5,安装板1的下方固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用来为安装板1提供支撑。安装板1的安装通槽3内嵌装有修复面板,修复面板由垫板6、盖板7和把手8构成,垫板6为矩形体,垫板6用来放置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垫板6通过螺钉9与安装凸缘4固定连接,垫板6上对应于安装孔5对称状设置有固定孔10,固定孔10用来配合安装孔5对垫板6进行固定,固定孔10为沉孔,以使螺钉9无法延伸到垫板6的上方,防止螺钉9与其他工件产生干涉。固定孔10之间的垫板6上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穿针槽11,穿针槽11为通槽,穿针槽11用来辅助操作者对针线位置进行定位,垫板6上设有长槽和短槽两种穿针槽11,长槽和短槽呈交替状设置,即短槽两侧的垫板6上设置有相邻的长槽,穿针槽11的长槽和短槽两种设置有利于操作者使用多种针法来对纺织品文物进行修复。垫板6上铰合安装有盖板7,盖板7为矩形体,盖板7用来对垫板6上的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进行固定,且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质地轻薄,因此盖板7自身的重量即可压紧并固定住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防止过度挤压而对纺织品文物造成损坏。盖板7上对应于穿针槽11呈规则状均布有穿针孔12,穿针孔12为矩形孔,穿针孔12的矩形设置用来适应多种针法,以便在单个的穿针孔12内能够穿插多针;盖板7上的穿针孔12有长排和短排两种设置,其中长排的穿针孔12数量多于短排的穿针孔12数量,穿针孔12的长排和短排呈交替状设置,即短排的穿针孔12两侧的盖板7上设置有相邻的长排穿针孔12;其中:长排的穿针孔12与垫板6上的穿针槽11的短槽连通,短排的穿针孔12与垫板6上的穿针槽11的长槽连通,穿针孔12和穿针槽11配合辅助操作者对针线位置进行定位,且使针线的穿插不受阻碍。盖板7上固装有把手8,把手8用来方便操作者打开和关闭盖板7。该修复台的工作过程为:操作者面向该修复台工作,且盖板7的开口处面向操作者,以使操作者能通过把手8便捷地打开盖板7。开始修复工作前,操作者先在垫板6上铺设一层底布,底布用来固定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防止纺织品文物产生断裂。然后操作者将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放置在底布上,若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分裂为多个碎片,则需要将碎片拼合到一起,拼合时根据纺织品文物碎片的自身纹路来实现对齐。将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调整好位置后,操作者通过把手8将盖板7缓缓盖在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上,即完成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的固定工作。固定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之后即可进行修复工作,操作者准备工作用的修复针和修复线,将修复线安装到修复针上,然后借助针线来缝合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以常用的跑针法为例:操作者在纺织品文物待修复处上方的穿针A孔13处下针,针从穿针A孔13内的右侧穿入,并穿过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和底布,然后通过穿针A孔13下方的穿针槽11穿出,穿针槽11下方穿出的针再次穿过底布和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然后从穿针A孔13内的左侧穿出;此时针再次处于修复面板的上方,操作者从穿针A孔13内的左侧穿出点的附近下针,针线穿过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和底布,然后通过穿针A孔13下方的穿针槽11穿出,并再次穿过底布和待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从穿针B孔14内的右侧向上穿出。通过在连续的多个穿针孔12内重复上述穿针工作,即可将破损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并固定在底布上,然后操作者剪断修复线并打结,即完成纺织品文物的修复工作。穿针孔12和穿针槽11辅助操作者进行修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回针法美观大方,纺织品文物的表面只能看到不明显的线头,修复线的主体被隐藏在底布的底端,因此不对纺织品文物的纹路造成破坏,保证了纺织品文物的观赏性。该修复台具有多种修复功能,可根据纺织品文物的修复需要使用回针法、铺针法、三角针法和撩针法进行修复工作,以铺针法为例:操作者将连接线15放置在纺织品文物的待修复处,使连接线15横跨两段纺织品文物的残片,然后操作者在连接线15上方一端的穿针A孔13处下针,针从穿针A孔13内的右侧穿入,且穿入点在连接线15的上侧,修复针穿过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它由工作台和修复面板构成,工作台上嵌装有修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面板由垫板(6)、盖板(7)和把手(8)构成,垫板(6)上铰合安装有盖板(7),盖板(7)上固装有把手(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它由工作台和修复面板构成,工作台上嵌装有修复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复面板由垫板(6)、盖板(7)和把手(8)构成,垫板(6)上铰合安装有盖板(7),盖板(7)上固装有把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板(6)为矩形体,垫板(6)上对称状设置有固定孔(10),固定孔(10)之间的垫板(6)上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穿针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针槽(11)为通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纺织品文物修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7)为矩形体,盖板(7)上对应于穿针槽(11)呈规则状均布有穿针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慧李顺魏彦飞张昌汀问月明谢欢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