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方便的小体积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在开设有入风口的底板上部呈A形搭架有两个蒸发器,在A形空间两侧固定有侧隔板,在蒸发器的外侧的底板上部各固定有一加热体和一风扇,对应于风扇处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孔,在入风口的两侧搭架有蒸发器处的底板上开设有导水槽,通过风扇的转动将室腔内空气经出风口吹入室内,使底板上方室室腔形成负压而将室内空气经入风口吸入而形成往复循环的流动气流,在气流经蒸发器时受到冷却,故由风扇吹入室内的气流为冷气,需热风时,只需开启加热体而停开蒸发器即可。(*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温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现有的冷气送风机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由鼓风机5、蒸发器2、集风箱63及导风管64构成,蒸发器2使压缩机送来的高压冷媒介产生膨胀吸热,以将蒸发器2周围的热空气变冷,再由鼓风机5将冷空气吹入集风箱63中,通过集风箱上引连的各导风管64将冷空气送至需要降温的各房间或各地方去。由上不难看出,这种系统式的集中冷风送风装置存在着以下缺点第1它是以一组鼓风机,蒸发器、集风箱将热空气降温制冷,然后再输送到多个不同的房间去,因此,它必须采用大功率的鼓风机,蒸发器才能满足大风量、多通道供冷风的需要,而且,要在施工设计中考虑整个送风系统的管路布局、安装,以及空间的占用问题。因此,施工难度大而要求高,也是目前采用这类集中空调的场所造价高,装修时间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第2这种集中供冷系统对送风管道的材质,安装及密封性能要求都较高,因此,应选用不易锈蚀、既具有一定强度,又要有较轻重量及易弯制对接性的表面光滑平整的优质薄金属板材或管材,这样,必然使建筑、装修成本大为增加,为了考虑施工成本,不少单位则选用材质较差的易锈蚀的普通薄铁板、甚至硬度较差、表面粗糙的化纤板作为风道材料。因此,导致了冷气在输送过程中的风效率损失大的问题,使降温效果变差而总能耗并未降低。一旦管道因施工中的磕碰、自身的锈蚀或虫蛀鼠咬而产生漏气或破裂,此问题则更为突出,不仅不便查找破漏点而难于维修,而且、会造成冷却降温效果的极速下降甚至失效。第3因这种集中供冷系统送风管道多而曲折,其送风口距冷风源的距离长、短不等,因而,也使各送风管道的阻力不同,使得同一建筑物内的各供冷部份的供冷量及效果差异较大,即有的地方或房间温度偏低,而有的地方可能因距离较远而温度偏高。甚至几乎无冷风,这也正是目前这种集中空调所存在的一大缺陷。而且,这种长距离的输送,自然会加大送风的阻力,因此,必然使能耗增大而冷却效果不佳。而热风的集中供给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在小空间内采用独立循环进行温度调节的小型化、易于施工、风阻小、温度调节效果好的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中部开设有入风口的底板上部呈Λ形搭架有两个蒸发器,在Λ形空间前后两侧固定有侧隔板,在蒸发器的外侧的底板上部各固定有一加热体和一风扇,对应于风扇处的底板上开设有出风孔,在入风口的两侧搭架有蒸发器处的底板上开设有的导水槽,通过风扇的转动将室腔内空气经出风口吹入室内,使底板上方室腔形成负压而将室内空气经入风口吸入而形成往复循环的流动气流,在气流经蒸发器时受到冷却,故由风扇吹入室内的气流为冷气,需热风时,只需开启加热体而停开蒸发器即可。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的效果是第1由于采用了小空间的独立温度调节方式,因而,既克服了集中空调系统的安装,维修及占据空间大的缺点,又使设备达到了便于施工、安装的小型化特点,可视环境的实际需要而灵活设置其组数,以达到各小空间区域的不同温度的需要目的。第2加热体和蒸发器的设置,可使一台机组达到送冷气和热风的双重的小区域温度调节需要,达到了一机二用的目的。第3由于无需采用输送管道,因此,也自然解决了送风效率低,能耗大而降,升温效果不明显,不均一的问题。第4因无送风管道,因而使整个建筑物的施工、设计变的简单,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同时,也避免了集中控制中的一旦主机出现放障,而整个建筑的各部分房间均无冷气或热风供给的问题。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在风口型冷风机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组合后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4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由固定在底板1上部的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构成,在底板1中部开设有入风口11,在底板1的周侧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在入风口11的两侧开设有导水槽14,两个蒸发器2呈Λ形搭架在底板1的入风口11上方,在每个蒸发器2的外侧与出风口12之间设置有加热体4,内隔板31封盖在搭架成Λ形的两个蒸发器2的Λ形开口处的两侧,外隔板32与上盖板3及底板1一起构成了将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围包在其内部的腔室7。参见图2至图4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还在于矩形的底板1、盖板3以及围设在底板1与盖板3外围沿的外隔板32构成了一中空的梯台形内腔室7,两个蒸发器2呈Λ形搭架在矩形进风口11左右两侧并与对应处外侧的外隔板32呈间隔平行状,矩条形的导水槽14位于各倾斜状设置的蒸发器2的内侧下部的底板11内侧面,两三角形的内隔板31固定在搭架成Λ形的两蒸发器2的前后侧三角形开口侧,在出风口12的下部斜设有一导风板15,出风口12内装设有过滤网13,风扇固定于出风口12上方。参见图2至图4搭架成Λ形的两蒸发器2和位于Λ形搭架口侧的两内隔板31构成了一△形的进风流道71,两矩条形的出风口12下口沿内侧下凸有一向外下方倾斜的导风板15,上盖板3水平固定在搭架成Λ形的两蒸发器2的上部平面21处,两蒸发器2的外侧与外隔板32的内侧面之间构成了矩形的气流导出腔空72。参见图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4风扇5运转将空气吹出,使底板1上方形成负压状态,则室内之空气会由入风口11进入进风流道71,并穿过蒸发器2,经由上隔板3的阻挡引导,使空气向二旁侧导出并进入气流导出腔室72及经过加热头4后,再由风扇5吹出,吹出的空气由导风板15引导而吹向偏离中央入风口11的方向,使室内形成流通气流,当室内系处于高温,需吹出冷气时,蒸发器2作用,加热头4不作用,则流通的空气只受蒸发器2的冷却,而使风扇5吹出冷气,而若室内系处于低温,需吹出暖气时,蒸发器2不作用,加热头4作用,则流通的空气只受加热头4的加热,而使风扇5吹出暖气,藉此达到冷暖空调的功效。权利要求1.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由固定在底板(1)上部的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构成,在底板(1)中部开设有入风口(1 1),在底板(1)的周侧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在入风口(11)的两侧开设有导水槽(14),两个蒸发器(2)呈A形搭架在底板(1)的入风口(11)上方,在每个蒸发器(2)的外侧与出风口(12)之间设置有加热体(4),内隔板(31)封盖在搭架成Λ形的两个蒸发器(2)的Λ形开口处的两侧,外隔板(32)与上盖板(3)及底板(1)一起构成了将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围包在其内部的腔室(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其特征在于矩形的底板(1)、盖板(3)以及围设在底板(1)与盖板(3)外围沿的外隔板(32)构成了一中空的梯台形内腔室(7),两个蒸发器(2)呈Λ形搭架在矩形进风口(11)左右两侧并与对应处外侧的外隔板(32)呈间隔平行状,矩条形的导水槽(14)位于各倾斜状设置的蒸发器(2)的内侧下部的底板(11)内侧面,两三角形的内隔板(31)固定在搭架成Λ形的两蒸发器(2)的前后侧的三角形开口侧,在出风口(12)的下部斜设有一导风板(15),出风口(12)内装设有过滤网(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轻钢架风口型冷暖送风机,由固定在底板(1)上部的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构成,在底板(1)中部开设有入风口(11),在底板(1)的周侧开设有一个以上的出风口(12),其特征在于:在入风口(11)的两侧开设有导水槽(14),两个蒸发器(2)呈A形搭架在底板(1)的入风口(11)上方,在每个蒸发器封盖在搭架成A形的两个蒸发器(2)的A形开口处的两侧,外隔板(32)与上盖板(3)及底板(1)一起构成了将蒸发器(2)、加热体(4)及风扇(5)围包在其内部的腔室(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力,
申请(专利权)人:陈自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