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47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部和切割部,所述上料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有若干第一转盘和若干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两相邻的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转轴上相邻两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裁切效率高。

Wire cut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裁线机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裁线机。
技术介绍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一般由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在电线电缆的使用中,由于使用地点不同,电线电缆的使用长度不尽相同。同时为了运输方便,一般会将电线电缆裁剪为同一的长度,以前的裁剪工作都是由操作员手工完成,先将线材从整卷的原料中拉出来,穿过固定在工位上的一个穿孔,再将线头比到工位上的一定长度距离上,拉直线材,从穿孔处将线材剪断,这样就完成了一段线材的裁剪。下一线材的制作,操作员需要再重复上述工序,操作员的工作繁重,而且速度慢,效率低,此时就需要用到裁线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部和切割部,所述上料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有若干第一转盘和若干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两相邻的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转轴上相邻两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驱动机构,例如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为圆盘,且与转轴同中心线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形成的容纳腔的高度略小于待上料的线材的直径,以使其对进入其中的线材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以拉动线材。,将线材的线头伸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此时,线头被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端面卡紧在容纳腔中,然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反向转动,使得线材被输送向切割部,以对线材进行切割,其中,本技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设置有多个转盘可以形成多个容纳腔,其可以同时输送多根线材且其结构简单,从而达到提高上料效率以及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另外,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时,只要将线材的线头接触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盘或者第二转盘的端面,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即可将线材拉扯到容纳腔中,以进行线材的传输,容错率高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上料效率。优选的,所述切割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上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切割刀竖直设置,所述切割刀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刀刃,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内设置有若干用于线材通过的导孔,所述导孔对应所述容纳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对应所述切割刀设置有第一切割槽,所述第一切割槽向所述顶板内延伸至越过所述导孔。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对应所述切割刀设置有第二切割槽,所述第二切割槽向所述底板内延伸至越过所述导孔。其中,切割刀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机构可以是两个油缸,两个油缸均固定在底板上,位于切割刀的两侧,两油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杆与切割刀的两侧固定连接,以驱动切割刀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将线材的线头穿过容纳腔,然后在插入到导孔中,其中,在将线材穿过容纳腔时,可以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跟随转动,以使线材能顺利穿过容纳腔,然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上料部推动线材在导孔中持续前进,同时切割部中的切割刀在于其连接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依次进入到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中,以对导孔中的线材进行切割,被切割下来的留在导孔中的线材会被后续进入的线材推出导孔。本技术中,切割刀的一个上下来回能进行两次切割,极大地提高了切割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的内侧面光滑过渡,便于线材穿过。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收集部,所述收集部包括嵌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靠近所述切割部的侧壁朝向所述切割部倾斜设置形成倾斜壁。线材被推出导孔后会掉落在收集盒的倾斜壁,线材会沿着倾斜壁滑落到收集盒的底部,且后续滑落的线材可以推动收集盒中的线材向着远离切割部的地方移动,其可以避免掉落的线材堆积在一处而堆积过高影响线材的切割。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技术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裁线时,将线材的线头伸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此时,线头被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端面卡紧在容纳腔中,然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反向转动,使得线材被输送向切割部,以对线材进行切割,其中,本技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设置有多个转盘可以形成多个容纳腔,其可以同时输送多根线材且其结构简单,从而达到提高上料效率以及降低制作成本的目的,另外,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时,只要将线材的线头接触到容纳腔中的第一转盘或者第二转盘的端面,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即可将线材拉扯到容纳腔中,以进行线材的传输,容错率高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上料效率;另外,裁线时,将线材的线头穿过容纳腔,然后在插入到导孔中,其中,在将线材穿过容纳腔时,可以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跟随转动,以使线材能顺利穿过容纳腔,然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上料部推动线材在导孔中持续前进,同时切割部中的切割刀在于其连接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上下移动,依次进入到第一切割槽和第二切割槽中,以对导孔中的线材进行切割,被切割下来的留在导孔中的线材会被后续进入的线材推出导孔。本技术中,切割刀的一个上下来回能进行两次切割,极大地提高了切割效率,且本技术在裁切过程中无需停止线材的输送,能更进一步地增加切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裁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上料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切割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上料部,111-第一支架,112-第一转轴,113-第二转轴,114-第一转盘,115-第二转盘,12-切割部,121-第二支架,122-顶板,123-底板,1231-导孔,1232-第二切割槽,124-切割刀,125-油缸,13-收集盒,131-倾斜壁,2-线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5,一种裁线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部11和切割部12,所述上料部1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部和切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有若干第一转盘和若干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两相邻的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转轴上相邻两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设置有上料部和切割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有若干第一转盘和若干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盘的直径,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置,且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转盘和第一转盘相间且相互接触地设置,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一转轴上的两相邻的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转盘的端部伸入到所述第二转轴上相邻两第一转盘之间形成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顶板,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上还可上下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兴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