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368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涉及集装箱维修的技术领域。包括导轨单元和与校正单元;导轨单元包括滑轨和卡接在滑轨内的底座,底座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引导板,引导板与支撑板铰接连接,引导板的下端面与支撑板之间铰接连接有引导气缸;校正单元包括校正架,校正架的底部固定有转移轮,校正架的一侧升降设置有校正杆,校正杆内于两端处均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抵接在集装箱内壁的校正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导轨单元带动校正单元进行转移,配合引导板的转动倾斜,校正单元更容易进入到集装箱内部,校正位置的调整和校正过程的进行均无需工人进入到集装箱内部,维修更加便捷、轻松。

A calibration device for container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维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组成工具。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但是,在机械化搬运的过程中,集装箱容易受到撞击、磕碰,导致其侧壁凹凸、变形等,如不及时进行修理,集装箱的使用寿命会急速降低,且装载货物时也容易出现载量的降低,增加成本。专利公开号为CN20700210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集装箱侧板维修设备,包括底座、支撑杆、顶压板、顶压头、千斤顶和承托板;底座为矩形结构,底座上固定焊接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上部固定连接承托板;承托板上设有顶压头的安装基座;顶压头的顶缸贯穿固定在安装基座上,顶压头固定设置在顶缸的一端,顶压头朝等腰梯形上底一侧方向伸出。该技术提供的集装箱侧板维修设备,利用千斤顶实现箱板的修复,避免敲击出现漆皮掉落等状况;通过设置顶压头和顶压板,顶压之前利用顶压板贴合在集装箱箱板上,将顶压头准确定位,避免在顶压过程中,由于定位误差产生反相变形的情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集装箱放置在维修场地时,由于集装箱的大小、场地限制等因素,集装箱的摆放形状会有所不同,该维修设备进入到集装箱内部时十分不易,需要工人进行搬运,且在集装箱内部寻找待维修的位置时也十分不便,增大了工人的劳作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优点是:导轨单元带动校正单元对准集装箱的开口,通过转移轮使校正架更加轻松地进入到集装箱内,无需人工搬运转移,校正过程中校正架的位置转移轻松、便捷,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包括导轨单元和与所述导轨单元滑移配合的校正单元;所述导轨单元包括滑轨和卡接在所述滑轨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支撑板铰接连接,所述引导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板之间铰接连接有引导气缸;所述校正单元包括校正架,所述校正架的底部固定有转移轮,所述校正架的一侧升降设置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内于两端处均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抵接在集装箱内壁的校正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校正架放置在支撑板上端面,工人通过操作底座在滑轨上滑移,使校正架对准集装箱的开口,然后调节支撑板的高度,以及引导板的倾斜度,使校正架能轻松地进入到集装箱内部,工人操作起来更加省力、便捷。校正架进入到集装箱内部的待校正位置,通过转移轮对校正架的位置进行微调,更加精准,校正过程中,工人操作校正杆升降,使校正锤对准待校正的位置,最后驱动校正锤滑移对集装箱的内壁进行校正。整个校正过程中位置的调整,以及校正的进行均无需工人手动操作,较原始的人工维修更加便捷,且较传统的校正设备操作起来更加灵活、轻松。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校正锤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为与集装箱内壁匹配的弯折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校正锤靠近集装箱内壁的一端与集装箱内壁之间更加贴合,既能辅助稳定校正架的位置,同时也有利于集装箱内壁变形处的校正复原。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杆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摄像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头可根据待校正位置进行灵活地升降,便于工人在外观测内部的校正情况以及位置的寻找定位情况,无需工人进入到集装箱内部,操作起来更加便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杆的上端面固定有摄像气缸,所述摄像头转动设置在所述摄像气缸的活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摄像气缸带动摄像头升降,同时摄像头还可转动,其拍摄角度更加灵活,工人可观测到的空间更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架的顶部固定有照明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提高了集装箱内部的环境亮度,便于摄像头的拍摄观测,工人能注意到更多的细节,以减少校正的遗漏处,提高校正精度与工作效率。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杆靠近所述校正架的一侧铰接连接有校正块,所述校正块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校正杆绕其与所述校正块铰接处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校正块的一端螺纹穿设有转动连接在所述校正架内的丝杆,另一端穿设有固定在所述校正架内的导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转动,校正块沿着丝杆的轴线方向进行滑移,从而实现校正杆的升降调整,驱动电机工作,使校正杆绕校正块转动,校正杆的位置可多方向调节,使校正锤能更加精准地对准在待校正位置,工人操作起来也更加便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校正杆为中空设置,所述校正杆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校正锤抵接在集装箱内壁的校正气缸,所述校正锤转动设置在所述校正气缸的活塞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校正气缸工作,驱动各自的校正锤滑移,使校正锤能撞击或抵接在集装箱的内壁,进行校正,根据待校正位置的情况,可分别驱动两个校正锤滑移,满足了多种环境下的校正需求。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有与所述滑轨卡接配合的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轮实现底座的滑移,工人通过操作底座滑移可带动校正单元靠近集装箱,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内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升降的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板插接在底座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插接在底座上,支撑气缸工作,实现了支撑板的升降调节,使得校正架能便捷地进入到不同规格高度的集装箱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升降设置的支撑板配合转动倾斜的引导板,校正架更容易进入到集装箱内部,工人操作起来更加省力、便捷,满足了不同规格集装箱的进入需求;2.定位校正位置时,转移轮使得工人调整校正架更加轻松,且通过摄像头与照明灯,工人无需进入到集装箱内部,减轻了工人的劳作强度;3.升降设置的校正块带动校正杆进行高度调整,而校正杆同时还能绕铰接杆转动,这使得校正杆的调节更加灵活,能满足集装箱内壁不同地方的校正需求,校正过程会更加精准,操作也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A-A面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滑轨;2、底座;3、支撑板;4、引导板;5、引导气缸;6、校正架;7、转移轮;8、校正杆;9、校正锤;10、摄像头;11、摄像气缸;12、照明灯;13、校正块;14、驱动电机;15、丝杆;16、导向杆;17、校正气缸;18、滑轮;19、支撑气缸;20、铰接杆;21、支撑杆;22、内柱;23、动力电机;24、校正电机;25、摄像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单元和与所述导轨单元滑移配合的校正单元;/n所述导轨单元包括滑轨(1)和卡接在所述滑轨(1)内的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引导板(4),所述引导板(4)与所述支撑板(3)铰接连接,所述引导板(4)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铰接连接有引导气缸(5);/n所述校正单元包括校正架(6),所述校正架(6)的底部固定有转移轮(7),所述校正架(6)的一侧升降设置有校正杆(8),所述校正杆(8)内于两端处均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抵接在集装箱内壁的校正锤(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单元和与所述导轨单元滑移配合的校正单元;
所述导轨单元包括滑轨(1)和卡接在所述滑轨(1)内的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均转动设置有引导板(4),所述引导板(4)与所述支撑板(3)铰接连接,所述引导板(4)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铰接连接有引导气缸(5);
所述校正单元包括校正架(6),所述校正架(6)的底部固定有转移轮(7),所述校正架(6)的一侧升降设置有校正杆(8),所述校正杆(8)内于两端处均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抵接在集装箱内壁的校正锤(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校正锤(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为与集装箱内壁匹配的弯折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杆(8)的上端面升降设置有摄像头(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集装箱维修的箱内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杆(8)的上端面固定有摄像气缸(11),所述摄像头(10)转动设置在所述摄像气缸(11)的活塞杆上。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军华松钟维新何红亮梅鑫泽冷应田李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