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139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包括储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槽内设有上胶架,所述上胶架为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两上胶架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底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张紧辊轴线与第二张紧辊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第二张紧辊垂直高度上远离第一张紧辊的一侧,所述上胶架通过固定螺钉与储胶槽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小巧,使用灵活,便于使用后进行清洁的优点。

A kind of rubber loading device for capacitive screen with bushing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套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
技术介绍
电容式套管芯体在生产时往往会在上面缠绕电容屏带,使其均匀电场分布,增强耐电压能力,而后再缠绕玻璃纤维纱,提升绝缘性能,增加机械强度,由于电容屏带与玻璃纤维纱在缠绕时需要将其浸于环氧树脂胶内浸润后进行缠绕,使环氧树脂胶在固化后能结合玻璃纤维纱提升导电杆的绝缘性及防护性能,但是现有的缠绕方式在电容屏带黏上树脂后,由于环氧树脂的粘稠度较高,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树脂被带至导电杆上,最后缠绕后造成胶液滴挂,使得未固化的胶液与在先滴挂的胶液混合,难以重复利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小巧,涂胶均匀的上胶装置;同时由于环氧树脂还存在固化后难以清洗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小巧,使用灵活,便于使用后进行清洁的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包括储胶槽,所述储胶槽内设有上胶架,所述上胶架为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两上胶架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底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张紧辊轴线与第二张紧辊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第二张紧辊垂直高度上远离第一张紧辊的一侧,所述上胶架通过固定螺钉与储胶槽固定。上述结构中,在涂胶时,在储胶槽内倒入混合完成的环氧树脂,电容屏带从上往下绕过第一张紧辊的6点钟位置后向上延伸绕过第二张紧辊的12点钟位置再从第三张紧辊的6点钟位置绕过向上输出,使得电容屏带在第一张紧辊的引导下与位于储胶槽内的环氧树脂胶浸润后,随着电容屏带的输送使其其中一面与第二张紧辊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再随着电容屏带的进一步输送使其另一面受到第三张紧辊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从而避免电容屏带粘附过多环氧树脂造成环氧树脂的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胶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两端设有直径小于自身直径的轴头,所述轴头与安装孔适配。上述结构中,便于上胶架与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的拆除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头与安装孔呈可转动配合。上述结构中,可在电容屏带经过时带动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转动,降低电容屏带从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滑过时的磨损,由于轴头与安装孔在储胶槽内容易渗入环氧树脂,因此在轴头与安装孔相对转动时可起到阻尼效果,以保证电容屏带缠绕时的张紧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胶架、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上述结构中,四氟乙烯材质具有自润性,在环氧树脂发生固化后便于剥离,有助于后期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胶槽外设有固定杆。上述结构中,固定杆用于固定安装储胶槽,如在缠绕机上使用时可将固定杆固定于缠绕机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胶槽两侧设有固定孔,所述上胶架面向储胶槽内壁的一面设有螺孔,所述固定螺钉穿过固定孔与螺孔旋合固定。上述结构中,便于固定上胶架,同时便于后期拆除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或螺孔在储胶槽槽底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张紧辊轴线。上述结构中,可避免环氧树脂通过固定孔泄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涂胶时,在储胶槽内倒入混合完成的环氧树脂,电容屏带从上往下绕过第一张紧辊的6点钟位置后向上延伸绕过第二张紧辊的12点钟位置再从第三张紧辊的6点钟位置绕过向上输出,使得电容屏带在第一张紧辊的引导下与位于储胶槽内的环氧树脂胶浸润后,随着电容屏带的输送使其其中一面与第二张紧辊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再随着电容屏带的进一步输送使其另一面受到第三张紧辊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从而避免电容屏带粘附过多环氧树脂造成环氧树脂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储胶槽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0-储胶槽;11-固定杆;12-固定孔;20-上胶架;21-第一张紧辊;22-第二张紧辊;23-第三张紧辊;24-固定螺钉;25-安装孔;26-轴头;27-螺孔;a-电容屏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包括储胶槽10,所述储胶槽10内设有上胶架20,所述上胶架20为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两上胶架20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所述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张紧辊21位于上胶架20靠近底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辊22位于上胶架20靠近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张紧辊23轴线与第二张紧辊22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第二张紧辊22垂直高度上远离第一张紧辊21的一侧,所述上胶架20通过固定螺钉24与储胶槽10固定。上述结构中,在涂胶时,在储胶槽10内倒入混合完成的环氧树脂,电容屏带a从上往下绕过第一张紧辊21的6点钟位置后向上延伸绕过第二张紧辊22的12点钟位置再从第三张紧辊23的6点钟位置绕过向上输出,使得电容屏带a在第一张紧辊21的引导下与位于储胶槽10内的环氧树脂胶浸润后,随着电容屏带a的输送使其其中一面与第二张紧辊22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再随着电容屏带a的进一步输送使其另一面受到第三张紧辊23外圆柱表面张紧挤压挤出多余环氧树脂,从而避免电容屏带a粘附过多环氧树脂造成环氧树脂的浪费。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胶架20上设有安装孔25,所述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两端设有直径小于自身直径的轴头26,所述轴头26与安装孔25适配。上述结构中,便于上胶架20与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的拆除清理。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头26与安装孔25呈可转动配合。上述结构中,可在电容屏带a经过时带动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转动,降低电容屏带a从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滑过时的磨损,由于轴头26与安装孔25在储胶槽10内容易渗入环氧树脂,因此在轴头26与安装孔25相对转动时可起到阻尼效果,以保证电容屏带a缠绕时的张紧力。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胶槽10、上胶架20、第一张紧辊21、第二张紧辊22及第三张紧辊23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上述结构中,四氟乙烯材质具有自润性,在环氧树脂发生固化后便于剥离,有助于后期清理。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胶槽10外设有固定杆1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包括储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槽内设有上胶架,所述上胶架为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两上胶架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底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张紧辊轴线与第二张紧辊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第二张紧辊垂直高度上远离第一张紧辊的一侧,所述上胶架通过固定螺钉与储胶槽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包括储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胶槽内设有上胶架,所述上胶架为两个对称且间隔设置,两上胶架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底部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二张紧辊位于上胶架靠近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张紧辊轴线与第二张紧辊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位于第二张紧辊垂直高度上远离第一张紧辊的一侧,所述上胶架通过固定螺钉与储胶槽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式套管芯体电容屏带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及第三张紧辊两端设有直径小于自身直径的轴头,所述轴头与安装孔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四维李永钰马道杨刘松涛赵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