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84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金属板;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步骤五、覆盖装饰膜;步骤六、吸塑成型;步骤七、修边处理。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具有生产降低难度,保证转角处的覆膜平整的优点。

A production method of corner ceiling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家装或精装房吊顶一般为石膏板吊顶,石膏板吊顶为现场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工人施工周期长,政府一直倡导装修要绿色环保、模块化安装等要求,石膏板吊顶已经不在适应时代的需求。金属吊顶板已经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直接组装,可大大节约人工,实现模块化安装。金属板表面进行装饰的方式很多,有辊涂、喷涂、阳极氧化、覆膜、转印等。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求、产品结构特点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涂层方式。铝塑板作为金属板的一种被广为使用,然而在室内的铝塑板吊顶施工中,在铝塑板吊顶面板粘贴后,一般采用方木料作为支撑来进行顶撑,不仅随意性很强且耗费大量木材,周转率较低,而且吊顶面板的平整度控制效果不佳,影响铝塑板吊顶的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吊顶形式,四周低中间高,可以便于安装风口,这种传统的吊顶方式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平整度较难控制。再者客户提出要求,需要对吊顶的铝塑板底面做出凹陷的一圈造型,普通的吊顶结构无法得以实现。因此改进的吊顶设置有转角吊顶板,然后转角吊顶板的生产具有一定的难度,无法保证转角处的覆膜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金属板;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形成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翻边以及金属板主体包围的区域形成空腔,阴角位置需做成圆弧过渡,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对金属板的表面打磨,清洗除油;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制备金属板垫板:按照金属板的空腔尺寸,裁剪合适的板材,将空腔填满,垫板高度需高于金属板的翻边的最低10mm以上;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金属板喷胶处理:在金属板需要覆膜的表面进行喷胶,晾干,表面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步骤五、覆盖装饰膜;覆盖装饰膜:在金属板表面覆盖装饰膜;步骤六、吸塑成型;通过加温预热、抽真空、正面加压、定型、保温过程,将装饰膜包裹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最终需要的产品;步骤七、修边处理;将边部多余的装饰膜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成品。作为一种优选,圆弧的半径至少3mm;铝板的翻边高度不大30mm。根据权利要述的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出的转角吊顶板为内圈转角吊顶板,用内圈转角吊顶板组装一种吊顶,吊顶包括基架、吊顶板以及站板A和站板B;所述基架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吊顶板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所述站板A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所述吊顶板通过连接型材嵌置于基架的底架的底面;所述连接型材固装在底架的底面,吊顶板嵌装在连接型材上;所述连接型材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材、第二型材以及第三型材;所述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别固定于基架底架的底面的内圈边缘、中部和外圈边缘,形成内、中、外三个相互平行的安装圈;所述第一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第二内卡槽和第二外卡槽相互贴靠在一起或者间隔设定的间距形成一条凹槽,所述第三型材具有向下的第三卡槽;所述吊顶板分为内圈吊顶板和外圈吊顶板;所述内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之间,外圈吊顶板卡接于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之间;在所述第二型材的凹槽中嵌置凹陷型材;所述凹陷型材的凹陷口为造型口,造型口的背面具有卡接口,卡接口卡接于第二型材的凹槽中,造型口的底部边缘高于吊顶板的底面;内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内圈中段吊顶板和若干内圈转角吊顶板;各内圈中段吊顶板之间通过内圈转角吊顶板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外圈吊顶板包括若干外圈中段吊顶板以及若干外圈转角吊顶板,各外圈中段吊顶板之间通过外圈转角吊顶板过渡,形成闭合环形面;内圈中段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中段吊顶板的两条折边分别嵌置于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内圈转角吊顶板的内外折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一型材的第一卡槽以及两个第二型材的第二内卡槽内;外圈转角吊顶板的内外翻边分别嵌置于转角处的第二型材的第二外卡槽以及第三型材的第三卡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此本专利技术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具有生产降低难度,保证转角处的覆膜平整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中基架、连接型材、吊顶板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去除内圈转角吊顶板和外圈转角吊顶板后的示意图。图5为第二型材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凹陷型材示意图。图7为内圈转角吊顶板示意图。图8为外圈转角吊顶板示意图。图9为基架示意图。图10为三通连接件示意图。图11为二通连接件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2的仰视图。其中:基架100、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第三钢梁103、横向连接钢梁104、竖向连接钢梁105、三通连接件106、二通连接件107连接型材200、第一型材201、第二型材202、第三型材203、凹陷型材204、卡接口204.1、造型口204.2吊顶板300、内圈中段吊顶板301、外圈中段吊顶板302、内圈转角吊顶板303、外圈转角吊顶板304、内侧直线斜拼吊顶板305、外侧方形吊顶板306站板400、站板B401、站板A4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3,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吊顶,包括基架100、连接型材200、吊顶板300以及站板400;所述基架100安装于室内屋顶,并且呈矩形结构安装,连接型材200安装于基架100的底部,吊顶板300嵌置于连接型材200内,使得从下向上仰视只能看到吊顶板300,站板400安装于吊顶板300的内圈用于阻挡从下向上斜向视角时看到基架100。所述吊顶板300上设置有矩形布置的一圈凹槽,该凹槽形成客户所需要做出凹陷的一圈造型。所述基架100包括四周的相同结构的基架组件,基架组件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钢梁101、第二钢梁102以及第三钢梁103,所述第一钢梁101位于上方且连接屋顶,所述第二钢梁102和所述第三钢梁103位于下方且高度一致,所述第三钢梁103连接墙壁,所述第二钢梁102和第三钢梁103之间通过多根横向连接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制备金属板;/n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形成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翻边以及金属板主体包围的区域形成空腔,阴角位置需做成圆弧过渡,/n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n对金属板的表面打磨,清洗除油;/n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n制备金属板垫板:按照金属板的空腔尺寸,裁剪合适的板材,将空腔填满,垫板高度需高于金属板的翻边的最低端10mm以上;/n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n金属板喷胶处理:在金属板需要覆膜的表面进行喷胶,晾干,表面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n步骤五、覆盖装饰膜;/n覆盖装饰膜:在金属板表面覆盖装饰膜;/n步骤六、吸塑成型;/n通过加温预热、抽真空、正面加压、定型、保温过程,将装饰膜包裹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最终需要的产品;/n步骤七、修边处理;/n将边部多余的装饰膜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成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金属板;
将金属板进行冲压,形成金属板主体以及翻边,翻边以及金属板主体包围的区域形成空腔,阴角位置需做成圆弧过渡,
步骤二、金属板前处理;
对金属板的表面打磨,清洗除油;
步骤三、制备金属板垫板;
制备金属板垫板:按照金属板的空腔尺寸,裁剪合适的板材,将空腔填满,垫板高度需高于金属板的翻边的最低端10mm以上;
步骤四、金属板喷胶处理;
金属板喷胶处理:在金属板需要覆膜的表面进行喷胶,晾干,表面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
步骤五、覆盖装饰膜;
覆盖装饰膜:在金属板表面覆盖装饰膜;
步骤六、吸塑成型;
通过加温预热、抽真空、正面加压、定型、保温过程,将装饰膜包裹在金属板表面,形成最终需要的产品;
步骤七、修边处理;
将边部多余的装饰膜进行修改,得到最终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圆弧的半径至少为3mm;铝板的翻边高度不大于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吊顶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出的转角吊顶板为内圈转角吊顶板,用内圈转角吊顶板组装一种吊顶,吊顶包括基架(100)、吊顶板(300)以及站板A(402)和站板B(401);
所述基架(100)为框架结构,由底架和竖架构成,竖架安装在底架上并垂直于底架,底架和竖架分别构成环形形状;所述吊顶板(300)嵌置于所述基架底架的底面将底架覆盖;所述站板A(402)安装于基架的竖架的内圈将竖架遮挡;所述站板B(401)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内圈将底架遮挡,
所述吊顶板(300)通过连接型材(200)嵌置于基架的底架的底面;所述连接型材固装在底架的底面,吊顶板嵌装在连接型材上;
所述连接型材(200)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型材(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王超黄云宇韦可军向海林戴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标榜装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