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76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用于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与浮置板轨道一体成型,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化装置,振动能量转化装置设置于外筒组件内且与内筒组件相连,以用于将内筒组件受外筒组件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

Assembled intelligent vibration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智能隔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振动现象,对于浮置板轨道这样一种浮置体系,车致振动在该体系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振动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浮置板轨道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轨道进行物理支承以降低振动,并对车致振动的降低非常有限,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安全性低,且不能对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及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程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以解决现有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板轨道进行物理支承而不能对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并转换、利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上端与浮置板轨道固定连接,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与浮置板轨道一体成型,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化装置,振动能量转化装置设置于外筒组件内且与内筒组件相连,以用于将内筒组件受外筒组件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进一步地,外筒组件包括空心筒状的外套筒,外套筒与浮置板轨道浇注成型,外套筒的内筒壁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内筒组件包括套设于外套筒内的内套筒、及连接于内套筒外筒壁上的多块卡扣,多块卡扣用于分别插设于对应设置的卡槽内,以使内套筒与外套筒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调整垫片组,调整垫片组用于支承于卡扣上且卡设于卡扣与对应设置的卡槽的底端面之间,以用于调整外筒组件下端的离地高度。进一步地,内筒组件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的弹性力供给构件,弹性力供给构件包括安装底座和弹性支承件;安装底座用于与轨道基础相连以支承于轨道基础上,且安装底座与内套筒相对布设;弹性支承件设置于安装底座与内套筒之间,且弹性支承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设置的安装底座和内套筒相连,以用于供给内套筒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进一步地,内筒组件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的液压阻尼力的液压力供给构件,液压力供给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垫片、压筒及盛料筒;第一连接垫片连接于内套筒的下表面上;盛料筒连接于安装底座上,盛料筒的顶端设有朝其底端内凹延伸且截面呈环形的容置环槽,容置环槽内装有用于供给液压阻尼力的液体阻尼材料;压筒的上端与第一连接垫片顶抵,压筒的下端设有朝其上端内凹延伸以用于避让位于容置环槽中心的中心凸柱的避让轴腔,压筒的下端由盛料筒的顶端插入容置环槽中,且压筒的下端抵压液体阻尼材料以使避让轴腔的腔底不与中心凸柱顶抵。进一步地,液压力供给构件还包括用于供给弹性缓冲力的弹性缓冲件、及连通管;弹性缓冲件支承于中心凸柱的顶端且卡设于中心凸柱与避让轴腔的腔底之间;连通管为两端连通的透明通管,连通管的一端插入盛料筒的侧壁后与容置环槽连通,连通管的另一端折弯后沿竖向朝向内套筒延伸,且连通管的高度高于盛料筒的高度。进一步地,振动能量转化装置包括连接于内套筒下端面上的第二连接垫片、连接于安装底座上表面上的发电机和储电器、配合设置的丝杆和丝杆螺母、及啮合设置的转化齿轮和输入齿轮;丝杆竖直设置,丝杆的底端滑动插设于安装支座上,丝杆的顶端与第二连接垫片顶抵,丝杆螺母螺纹连接于丝杆的外圆上,且丝杆螺母通过连接杆固定支设于安装底座上;转化齿轮与丝杆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输入齿轮与发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输入齿轮与转化齿轮啮合连接;发电机分别与储电器和小功率电器元件相连。进一步地,振动能量转化装置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振动能量转化装置沿弹性力供给构件的外周均匀间隔布设。进一步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用于对浮置板轨道振动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监测的动力响应监测装置;动力响应监测装置与振动能量转换装置相连,且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一部分结构设置于外套筒内以对动力响应数据进行获取,动力响应监测装置的另一部分结构设置于远程监控中心以对获取的动力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以使位于远程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实时评估浮置板轨道的健康状态。进一步地,动力响应监测装置包括连接于外套筒内筒壁上的信号采集器,信号采集器用于对外套筒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信号分别进行采集,信号采集器连接有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器,信号传输器连接于安装底座上,且信号采集器和信号传输器分别与发电机相连;信号传输器连接有设置于远程监控中心的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用于将接收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信号分别进行处理并显示,以供位于远程监控中心的监控人员实时评估浮置板轨道的健康状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首先用于力学上的减振:外筒组件的上端与浮置板轨道一体成型,两者连接强度高、连接稳定性好,且消除外筒组件与浮置板轨道之间因装配间隙而存在的额外振动,当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并与轨道基础相连后,外筒组件将浮置板轨道支承离开轨道基础以形成浮置结构,浮置板轨道上的行车动力响应依次通过外筒组件、内筒组件后传递至下侧的轨道基础下,完成动力响应的传递与衰减,实现力学上的减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化装置,振动能量转化装置用于将内筒组件受外筒组件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以对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降低资源的浪费及能量的损耗,同时,由于振动能量转化装置是将内筒组件所受振动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再转化为电能的,从而可极大地吸收车致振动能量,使得整个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状态更加稳定,有效提高了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工作安全性与耐久性;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通过将车致浮置板轨道的振动响应转换为电能,在不易牵设电力设备、或偏远地区供能不便的轨道地段,通过车致振动为轨道线路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供电,实现电能的自给自足,同时又保留了隔振器应具有的振动减振耗能效果,该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实现了振动能量的转换和存储,符合绿色、环保、创新理念,具有极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中外筒组件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中外筒组件与内筒组件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中液压力供给构件的主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上端与浮置板轨道固定连接,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n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与所述浮置板轨道一体成型,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用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n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化装置(110),所述振动能量转化装置(110)设置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与所述内筒组件(50)相连,以用于将所述内筒组件(50)受所述外筒组件(60)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竖直支设于轨道基础上且上端与浮置板轨道固定连接,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包括:
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50)和外筒组件(60),所述外筒组件(60)与所述浮置板轨道一体成型,所述内筒组件(50)套设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所述内筒组件(50)的下端由所述外筒组件(60)的下端伸出后用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所述内筒组件(50)用于供给所述外筒组件(60)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及液压阻尼力,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以减振;
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振动能量转化装置(110),所述振动能量转化装置(110)设置于所述外筒组件(60)内且与所述内筒组件(50)相连,以用于将所述内筒组件(50)受所述外筒组件(60)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能量吸收后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存储,以对所述浮置板轨道沿线的小功率电器元件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组件(60)包括空心筒状的外套筒(61),所述外套筒(61)与所述浮置板轨道浇注成型,所述外套筒(61)的内筒壁上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620);
所述内筒组件(50)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套筒(61)内的内套筒(51)、及连接于所述内套筒(51)外筒壁上的多块卡扣(52),多块所述卡扣(52)用于分别插设于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内,以使所述内套筒(51)与所述外套筒(61)可拆卸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式智能隔振器还包括调整垫片组(90),所述调整垫片组(90)用于支承于所述卡扣(52)上且卡设于所述卡扣(52)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卡槽(620)的底端面之间,以用于调整所述外筒组件(60)下端的离地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组件(50)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的弹性力供给构件,所述弹性力供给构件包括安装底座(53)和弹性支承件(54);
所述安装底座(53)用于与所述轨道基础相连以支承于所述轨道基础上,且所述安装底座(53)与所述内套筒(51)相对布设;
所述弹性支承件(54)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53)与所述内套筒(51)之间,且所述弹性支承件(5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设置的所述安装底座(53)和所述内套筒(51)相连,以用于供给所述内套筒(51)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智能隔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筒组件(50)还包括用于供给沿竖直方向的液压阻尼力的液压力供给构件,所述液压力供给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垫片(55)、压筒(56)及盛料筒(57);
所述第一连接垫片(55)连接于所述内套筒(51)的下表面上;
所述盛料筒(57)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53)上,所述盛料筒(57)的顶端设有朝其底端内凹延伸且截面呈环形的容置环槽(570),所述容置环槽(570)内装有用于供给液压阻尼力的液体阻尼材料;
所述压筒(5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垫片(55)顶抵,所述压筒(56)的下端设有朝其上端内凹延伸以用于避让位于所述容置环槽(570)中心的中心凸柱(571)的避让轴腔(560),所述压筒(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辉刘禹兵曾志平陈伟黄宇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